“丑书”到底是啥玩意,为何人人喊打却能遍地开花?

狂嗨之后的寂寞



所谓的丑书,实际上就是一些让不少的人看着不舒服的艺术作品或所谓的书法作品。不过,所谓的丑书家,却都是具有不俗身份的人。比如,王镛、曾翔、沃兴华、王冬龄。

【王镛】 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院名誉院长。
曾翔,号一夫、木木堂、曲堂,1958年生于湖北省随州市,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

曾翔,号一夫、木木堂、曲堂。祖籍湖北随州,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沃兴华,1955年5月出生,[1]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73年起,不断有作品参加上海市、全国及国际间的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收藏。除在历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外。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流行书风展主持人等。
王冬龄(1945.12-),别署冬令,悟斋,江苏省如东马塘人。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大学客座教授。

我们看这几位的身份都不简单,还有几位同样都是身份不俗。为什么他们的书法会被称为丑书呢,而被人人喊打呢?实际上他们中中年以前的书法都还是比较传统的,只不过在对传统书法的学习或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它们都不约而同,进入了其他一些古代书法的研究,如民间刻碑,刻砖等等研究。如沃兴华,王镛的篆刻和书法都不同程度的汲取古代民间艺术的元素。



在今天我们以大众化的审美或传统书法与艺术的审美观念来看待他们,确实不堪入目。

姑且称他们的书法叫书法行为和书法的学术探索吧。对于我们来说,又能够如何呢,感觉丑,就远远的避开吧?要么就去吐槽一下,也没有什么人回阻止你至少现在如此。

多年来并没有完全杜绝丑书和类似的行为出现。从美学理论上看,美与丑是相对的吧,没有美也就没有丑,没有丑也就显不出丑。艺术如此,社会现实也如此。所以翻看古今中外《艺术哲学》或美学理论都没有抛弃和不承认丑的存在。这或许就是丑永远和美一样不会被完全消灭一样吧。真正意义的唯美,在现实中不存在,在艺术也是一种理想。甚至丑与美都是交互共生的。比如人们在谈到美与丑时,往往都会以《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为经典范例来谈这个问题。或许这就是原因吧。

关于美和丑,认为美和丑书相互转化的,也是相互依存的。







翰墨书道


首先声明,我对“丑书”一词,一无所知。回答这个问题,只凭杜撰,一知半解,加上臆造,说说个人看法。若有缪误,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我不是书法家,连一个书法爱好者都谈不上,只是喜欢写字。其实没有资格谈书法,行家里手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

窃以为,用笨话说,书,就是写字;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是不是还可以叫章法,规矩?

而书法艺术,是不是可以认为,就是按规矩,照一定的方法、章法写出来,让人觉得美观,也就是好看,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还能给人书法以外的精神感染,或意外的人性、理性的启迪与享受,才可以称叫书法艺术。而一般的写字,还不能叫书法,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不是还可以可以叫美书。

反过来,不按规矩,胡乱涂鸦,让人看一眼,不想看第二眼,甚至满篇找不到一个像汉字的影子,如同飓风吹翻一个草垛,黏糊饼一块,连字都称不上,还能叫书法吗?如果硬说这是书法,是不是人们就把这满地狼藉,当成那个“丑书”了,我也不知道。

有经验的农民大叔,堆塑的草垛,我看过——一场的谷草,在他们灵巧的大手摆弄下, 堆成垛后,把顶拍实了,四周涮齐了,堆脚掖紧了,扫干净场面,你再看,那才叫艺术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元宝,有的……不用想象,惟妙惟肖。我小时候,看着这些草垛好玩,常常一边转着圈欣赏,一边羡慕大叔们的手艺,甚至拿来纸笔,把它们一个个画下来。

哪像这些劫后狼藉,也叫艺术,不知道凭的是哪三条,还自诩为高深莫测。这不是以丑为美吗?

看不懂。

下面哪幅能让人看的懂,看不够的,那可能就叫书法艺术。让人恶心的是不是就叫丑书。

也许,这就是他们标榜的创新艺术。

没头没尾,没章没法,连形状都没有,谈什么创新。如果生一个孩子,没头没腚,没手没脚,那叫怪胎。如果人为地把孩子搞得支离破碎,那叫残忍,那叫反人类。如果他本身不是怪胎,生出这样的孩子,真可以算是奇迹了。

不知道他们想给人类留下什么。






安东佚夫


书法没什么丑书,只有俗书。不管用什么表达方式,只要有艺术性就是美的。所谓丑书之争,不过是打击异已的利益之争。 ​

书之妙道,神釆为上。高水平的书法,不是表现在外在有多美观,而是内在的气韵如何。书法最怕的不是丑,而是俗。

书法界一直有巧、拙之争,近年来更催生丑书之辩。学书法,还是应先下拙功夫,宁拙勿巧。否则浮滑习气养成,终生难除。由拙入巧易,由巧入拙难。

书法界对所谓丑书的讨伐越来越暴力,甚至到了阻止被归入丑书的书法家办展的地步。这些人当中,一部分是别有用心的书法圈人士,试图踩别人抬高自己,不过是为了出名、骗钱;大部分则是根本不懂艺术的外行,处于最低欣赏层次。艺术是讲灵性的,馆阁体才是对艺术的扼杀,不许创新是最大的罪人。 ​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那些天天把丑书挂嘴上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要么根本不懂书法,要么就是骗子。书法界,是油水最多的地方之一,因此也是骗子最多的地方之一。官场上你死我活倾轧有多残酷,书法界就有多残酷。而书协美协,原本就是官场。 ​


光头大叔嘚啵嘚


丑书本不是个可以明确界定内涵的概念

不过我们可以用外延来理解

丑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真正的书法家以拙胜巧,大巧不工的风格。貌似丑拙,其实情感充盈,节奏韵律仍然值得玩味。是书法练到一定境界出贴而生成的风格。苏轼的石压蛤蟆体,刘石庵的黄钟大吕之音,郑板桥的六分半。都是此类。

因为有了这一类的书法家抛玉,就引出了后世一些书家的砖。很多书法家尤其是现当代书法家,在形成风格上不能突破,于是走了极端,走丑拙路线。但本身受时代和文化限制,没有古意要刻意古朴,结果流于造作。终为下成。

更可怕的是第二类丑书催生了第三类。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发现丑书是一条捷径,不用临帖,不需法古,胡乱涂鸦,针筒,头发都能作书,或是笔插九窍,或是乱滚乱爬。找关系混个书协,也自称大师。

我平时喜学书,临帖还比较传统。但我欣赏第一类丑书,看轻第二类丑书,唾弃第三类丑书。

虽然丑书一直被抨击却仍盛行。一是可投机,二是爱好者审美水平不高,三是确实书法发展到今天,好书法已经被古人写尽,今人实在没有出路



第十三朵水仙


丑书就是没有法度,空谈技巧、空谈所谓的虚理念,什么文化内涵,什么艺术高度、个性和创新。丑书,是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一大毒瘤。

丑书之坏,在于“以丑为美”。就像将凤姐、芙蓉之流和杨幂、佟丽娅颜值混为一谈,这是审美的扭曲,同时是书法杂碎恬不知耻的表现。而当真让男人选媳妇儿,第一印象自然会将杨幂、佟丽娅作为首先选择,毕竟,“美”就是美,永难谈上丑;“丑”就是丑,就是再怎么精心打扮,也比难免东施效颦。书法也是如此。

丑书的存在,阻碍了书法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书法的良性发展,但是,至今还有不少所谓的“书法家”对此乐而不疲,扛着丑陋的大旗肆意招摇,引来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去追随……这实在是当今社会文明的一大害处!





风韵的书屋


俗话说“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的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所谓的“丑书”是一种自己觉得自己是“艺术家”的一帮烂俗的人,为追逐名利而东施效颦的一种恶俗行为,倘若我们把他们当做一种行为艺术来看,就像在街上看耍猴的心态,他们的确还像个“艺术家”,因为写不好字是他们的本色,但掀开他们丑恶的内心世界,无非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书法艺术的灵感枯竭之后的一种放纵,说白了就是写不好字了,破罐子破摔着让大家听响吧。

丑书的泛滥,是一种时代的堕落精神。

物质文明的今天,精神文明的破马车越来越加载不动自身的肥胖了,于是就有了道德的堕落,精神的堕落,和文明的堕落,这从网络上的现象可以窥见我们时代的风貌。

当审美成了一种疲劳,于是开始把丑恶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去看,从中也找到了兴奋点。

比如:罗玉凤小姐,被大家玩儿了许多年,就是这种现象。

而丑书,同样是这个时代的空虚和精神世界的堕落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还是语音艺术,艺术的根源在于对于美和善的审视而产生的愉悦情感,因此,美和善是艺术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所谓“艺术”就是苍蝇逐屎的一种“恶趣味”,是艺术的反动与背叛,这种“艺术家”只能是一场喜剧里的伪君子,当喜剧结束,这种“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必定会像人们丢弃用过的卫生纸一样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丑书的盛行,与中书协的一帮伪君子做幕后推手有直接的关系,这帮子自誉为“书法家”的俗人,三观不正却掌握着话语权,为了他们追名逐利的目的,大力去推崇“艺术创新”,所以才会生出这种病态的花朵:

而真正的书法艺术,书必须是文化的载体,人有美丑妍媸,书法有幼稚与成熟,但人必须具备五官相貌,才能算做一个完整的人,而人群中的美人,必须是长的特别出众才能是个有个性特点的美人儿,书法也必须是在有字形基础上的书写行为写成的字,特别富有审美趣味时才能叫做书法,。

在诸多风流名士的包装下,有多少行尸走肉披着“艺术家”的斗篷在欺世盗名呢?

而围观者在围观的同时为他们鼓掌喝彩,正是像一群苍蝇追随着一只更大的苍蝇在围着一泡粪便而陶醉在时代散发出的恶臭之中。

丑书的闹剧,该结束了。


静流如歌3888


1.丑书是相对美书而言,美丑本来就是一对阴阳,没有丑也就不存在没,如没有恶就无所谓善,没有假就无所谓真的存在。

2.人类终极方向是去伪存真,弃恶扬善,去丑存美的。但这个过程发展是辩证的,有反复有波折,但趋势不会变。

3.如果说美书的横行,是人类精神的弘扬,是时代人们内在丰富的表现;那么丑书的泛滥,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堕落,是这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表现。

4.凡事物极必反,阳之盛极则阴至,阴之盛极则阳开。人类文明进程优势看似经常走回头路,其实是文明维度不断升级的过程,是多文明螺旋式叠加上升的过程,其过程不断辩证发展日臻完善。

5.物质和精神平衡发展,实现双丰收。物质或灵魂有其一太快,另一跟不上脚步造成脱节,而形成如丑书怪像重生。一旦平衡发展,一切必将回归!

如一个女孩漂亮与否事实上并不需要太多知识才能鉴别,美丑并不是一件需要高素养才能判断的事情。元芳,您怎么看?





草创君


“丑书”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于书法门槛的不同理解。很多人以为,在古人的世界中,书写是生活的基本需要,所以,过去写字写得好的人多。但实际上,过去的文化传播条件极差,一般文化人连好的字帖都见不到,很多字贴几乎成了秘密,而今天,你就说你想看谁的字吧,很容易看到,书法进入了彻底平民化的时代。而书法,只要你肯下功夫,也就是投入一个足以写好字的时间,你就能写得很好。好像是梁思成说的,书法是很容易使人获得成就感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今天对书法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基数巨大,今天本来就比古代人多,因此实际的书写者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写字人的数量,虽然他们在今天还算是少数。有了这个基数,能写一手好字的,同样数量巨大。那么,问题来了,谁是书法家,什么字才是更高层次的?对于这个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解答。比方说,第一种,迎合书法的初级审美者(主观未必如此,最终效果如此),初级者是金字塔的塔基,人数最多,声音也最大,因此这样的字在大众口碑不错,但是,书法业内对此评价则不仅不高,还提醒大家规避,称之为“俗书”,认为“俗书”比“丑书”还值得警惕;第二种,自觉与“俗书”划清界限,书者抒也,本来书法就是一种有着强烈个性的东西,当书者写字写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它的模仿对象中脱身,以自己的理解来呈现作品,由于是个性作品,初学者观之,不楷不隶,不平不直,超出了自己的审美经验,就以“丑书”称之,此种书法非丑也,只是非大众而已;第三种,本身水平根本无法在众多优秀书法写手中脱颖而出,同时看准了高水平书法不被大众理解的现实,剑走偏锋,专事邪门歪道,以“丑书”面目欺世,这种所谓的“书法”,借助当代艺术的概念和传播手法招摇过市,作为当代艺术,不好评价,但作为书法,实已南辕北辙。书法,本来就是一种书写,是养心之道,是交流的媒介,要想正本清源,那就不以市场的标准衡量为好,非要在市场搏杀一把,那评价的标准就多了,多了就乱,丑书横行,鱼龙混杂也就在所难免。


真相很简单


丑书也是书法类别的一种。写丑书的书家大多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大多属于速成的一种!丑书也是一门艺术,但是属于旁门左道,不被正规书坛认可。其实艺术应该百花齐放,各门类都要有发展与突破,丑书也一样。也许在未来,丑书也能发展为主流艺术!


金陵画坛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丑书火了,火得熊熊燃烧,不仅登堂入室,而且上国展,挂宫殿,登上大雅之堂,火得大师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一试。

丑书火,不是无源之水,当然有原因。书法这东西,从古到今,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不多,几乎寥寥无几。今天有了书协,有很多专职书法大师,他们都非常神往有一天写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好在书坛永远占据一席之地,既为自个儿锦上添花,又能传诸后世,光耀千秋,封妻荫子。然而要写出来自己的风格,就要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有自己的文化个性,有自己的风骨和气质。这些,很多人没有,当然很多书法大师也没有。这东西,没有长期的积累熏陶,根本就不可能!那些人不明白这事情,偏偏还要自己标新立异,正在那儿挖空心思,搔首踟蹰呢,忽然有了丑书,当然是大救星!丑书,异想天开,省略了种种不可能逾越的障碍,对于他们,不啻走夜路捡个夜明珠!谁若是不相信,不妨看看,那些大师们的书法,不是疙里疙瘩,就是歪歪扭扭,或者做做作作,那些人,丑书对于他们,当然是必需品!

还有一点,丑书,省却了功夫。书法写出来成就,非常不容易。王羲之洗砚涮笔,染黑池塘水,今天那池塘还在,取名墨池。颜真卿的功夫,叫“三更灯火五更鸡”。这样的功夫,绝非一般!不想下功夫,想出名,想名利双收,那是普天下人的共同梦想。书法家难道是世外神仙,能欣然超脱不成?丑书,书法,入帖没有出帖费工夫,出帖更没有创新费精神。更何况,要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还需要个人的气质精神涵养,这功夫,就像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书法的道路上,让多少人望而却步,或者终生徘徊不前。因为这,古代书法家才寥若晨星。今天的书协大师们,有人搞出来丑书,大伙儿能不眼睛一亮,视若至宝呢?至于理论,那好办,有书协,那就是话语权,找来理论根据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这不,贾平凹的《丑石》不是硬拉过来了吗?丑书,至少书法大师们看来,太适合他们了!

这书法呀,首先得埋怨欧颜柳赵,那几个老先生,存心不让人省心省力。不说他们活着有多犟筋,就是这留下来的书法也非常难学。中国有个书协,无论怎么想,这书协都是文化人的地盘,里面当然温尔文雅。那书协,既然象征着文雅风流,对于有权有钱的达官贵人,当然是金字招牌了!这地方谁不想挤进去,跟王羲之,颜真卿,蔡黄米苏平起平坐?那事情多风雅呀!多体面哪!倘若用欧颜柳赵做标准,那些人有几个能进书协?这下好了,有了丑书,事情当然要容易许多。丑书好哇,随随便便来几笔,无论歪歪扭扭,疙里疙瘩,或者癞蛤蟆,或者蛔虫蛲虫,就是让人看着不舒服的,这事情谁还能办不了?君不见,那小巷胡同里的办证广告,那写字的人有多少文化?几乎从文盲到流氓,谁都有这样的刷子!当然有了丑书,土豪官员加入书协,书协壮大队伍,攀龙附凤,当然一举两得,非常方便。有这样的好处,丑书在书协不火也难!

当然了,只要大伙儿都得了好处,谁提意见就是你不懂书法,不懂艺术,对丑书喝彩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至于丑书有多少艺术含量,算不算艺术特色,带不带风骨,这一代人有书协这杆子大旗在哪儿,那就是话语权,就是权威,就铁嘴宁舌,红口白牙,说个骨头是个牙。至于那些草根,有几个不想巴结书协?谁不想有朝一日也入了会,当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他们最起码需要缄口不语,或者跟着起哄,拍手叫好。最后剩下一两个犟筋,他能有多大本事,能翻天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