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火箭弹四处“追云”去年江西人工增雨上千次

拉着火箭弹四处“追云”去年江西人工增雨上千次

拉着火箭弹四处“追云”去年江西人工增雨上千次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作为传统农耕大国,“祈雨”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之一,而如今,我们不用再祈求神明,而是将目光转向天空中那漂浮的云层,气象部门设置了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影办”),利用高科技手段影响天气,进行人工增雨。

在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记者联系了江西气象部门,探秘人工增雨的那些事儿。

■邱龙燕、刘敏、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记者沈冠楠/文

赣南老区“追云人”,最远追了70多公里

有一句歌词唱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江西,一群气象工作者为了追逐这一朵朵雨云,从天引甘霖滋润大地,跋山涉水,昼夜不息。

王癸酉是赣州市崇义县气象局副局长,也是一位资深“追云人”。3月20日,记者联系上王癸酉,聆听他和同事们的追云故事。

回忆最近一次人工增雨作业,王癸酉告诉记者,那是今年1月初,由于年前许多人返乡祭扫,为了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当地政府要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根据天气过程系统的预判,1月中旬一天下午,崇义县上空出现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适合降雨作业。“捕捉”到积雨云后,王癸酉和同事们换上作业服,带上人工增雨作业装备,驾车开往指定区域开始“追云”。那一天,他们在崇义县阳岭森林公园门口的空地发现合适作业点,在申请到空管同意后,顺利发射4枚碘化银增雨火箭弹,10分钟后,县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枚增雨火箭弹降雨范围在15~30平方公里,成本约2000元/枚,相对而言算是比较低成本的人工增雨方式。”王癸酉表示。

不过,一捕捉到雨云很快就能作业的情况在王癸酉多年的“人工增雨”工作生涯中算是比较幸运的。更多时间,他们需要拉着增雨火箭弹四处“追云”。“有的时候积雨云离我们很远,我们需要很早就去蹲守,哪怕是半夜三更,只要有降雨的条件,我们就要出发。”这时,也会有尴尬的情况出现,比如等王癸酉他们到了目的地,积雨云散了,老天爷顽皮地忽悠了他们。

“机动部队”是王癸酉对和自己一样的人影工作者的戏称,他们根据天气雷达回波图分析积雨云的行动轨迹,驱车跟着云层游走。很多时候,他们需要蹲守20多个小时,甚至1天1夜。“最远一次我们追了70多公里。”他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9年,崇义县一共成功进行16次人工增雨作业,发射56枚增雨火箭弹,增加雨量50~60毫米。“去年江西出现罕见的干旱,但我们县没有出现农作物受灾的情况!”他自豪地说。

冲上云霄引甘露,3000米高空云层“化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飞机增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业人员乘飞机冲上云霄“化雨”,成为现代版的“风伯”“雨师”。

曾梵高是赣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助理工程师。2019年11月,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空中国王350ER飞机抵达赣州开展抗旱增雨作业,据统计,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共开展19次飞机增雨作业。

12月下旬的一次飞机增雨作业任务中,在飞行计划已于前一天向赣州机场和相关部队报告的情况下,当日8时,曾梵高和同事们统一到机场集合,一批人去机坪检查飞机和装载“烟条”,另一批前往机场调度室申报增雨计划,等待批复。

记者了解到,所谓“烟条”,其实是碘化银烟条,是一种改良版增雨剂。“我们还要根据云体的温度和厚度决定携带的烟条类型,‘暖云’烟条还是‘冷云’烟条。”曾梵高告诉记者,高空的云有暖型云(整个云体温度高于0℃)和冷型云(温度为-30~0℃的云)。

经过严格审批后,当天11时43分,飞机起飞了。在上升到海拔3000多米高度时,工作人员会观察是否有适宜开展作业的条件,条件合适就会启动飞机上的播撒开关,开始播撒飞机左右两侧的烟条。据介绍,那一天,他们在空中飞行了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飞机增雨作业。

对比地面火箭增雨作业,记者了解到,飞机增雨区域更大,选择性更强,作业更有针对性,但易受空域、天气条件和自身性能限制,地面火箭作业相对而言更容易把握作业时机和部位。

天上有“富矿”,江西年平均水汽总量约7万亿吨

据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云水资源评估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的年平均水汽总量约7万亿吨,其中水汽净输入量约1.1万亿吨,水汽更新期约8天。大气水凝物(云水)年总量约4000亿吨,更新期仅2小时,空中云水资源约1136亿吨。空中云水资源,已成为应对“缺水”问题的有效“开源”出路之一。

据省人影办介绍,江西目前人工增雨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1959~1961年):飞机试验;调整阶段(1974~1982年):飞机、高炮、土火箭作业,开展增雨服务;发展阶段(1988~至今):高炮、新型火箭、飞机作业、地面碘化银发生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增雨、防雹和增雪服务。

根据江西省气候中心统计分析,2019年7月16日至2019年12月16日全省降水量之少、气温之高等多项气象指标创历史之最,气象干旱为有气象记录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因旱造成全省552.6万人受灾,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101.5万人。

针对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每次有利天气过程,开展地面作业1336次,发射火箭弹2929枚,燃烧地面焰条364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4架次,作业累计影响面积71.64万平方千米,累计增加降水量26.87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10.75亿元,作业次数是近十年平均作业次数的5倍,有效缓解了旱情,保护了生态环境。

同时,为积极应对严峻的抗旱形势,中国气象局紧急调配1架空中国王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从黑龙江飞往江西。据悉,该空中国王350ER飞机隶属中国气象局,是目前全国最先进人工增雨飞机之一。飞机搭载了两套机载粒子探测系统,利用这些高科技探测技术,人影技术人员可在飞行过程中动态掌握云中水汽、云滴、雨滴等水凝物的变化,科学准确把握有利的作业时机和条件。空中国王飞机的成功升空,也突破江西飞机人工增雨的技术瓶颈,使得江西省飞机人工增雨技术工作跨上了新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