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本可以和年老的慈禧耗著,他為何要實行激進改革去觸犯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呢?

正一品貴妃


個人認為主要是被自己人坑了,俗稱豬一樣隊友。第一個就是自己的老師翁同龢,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話說的漂亮,做的事情就讓人噁心了,作為帝師應該為光緒出謀劃策承上啟下,結果翁同龢一切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完全不顧國家利益。也為後來光緒的冒進埋下伏筆。 第二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戊戌變法的倡導者或者說是領導人都是理想主義者,把日本的明治維新死拉硬套到中國身上,而且忽悠的光緒一愣一愣的。光緒的改革團隊都是年輕人,根本沒有從政經驗,也對帝國不瞭解,也凸顯了翁同龢離開的惡果,沒有對帝國瞭解的人從旁協助,結果就是步子邁的太快扯到蛋了。 第三就是康有為本人了,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康有為搞了個衣帶詔,而且滿世界宣揚,自己倒是掙得盆滿缽滿小妾娶了一個又一個,但是把光緒坑慘了。變法步子太大扯到蛋很正常,慈禧剛開始也沒想置光緒於死地,結果康有為得衣帶詔一出,假的也變真的了,慈禧光緒徹底決裂了,光緒也註定死亡。所以‘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很好解釋了光緒的命運。


用戶174629721


年輕的光緒應該和年老的慈禧耗著,等耗死了慈禧光緒自然就掌握權力了,就會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這是最穩妥的辦法。但是種種原因綜合作用下,光緒皇帝卻選擇通過變法來奪取權力。實際上,光緒皇帝只是想奪權,並不是想通過激進的改革措施激怒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守舊派!

光緒皇帝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皇帝,他急切想改變中國的惡劣的現狀,實現中國的富強。這可以從他在北京大學的講話看出來:

“……翻翻我們的歷史,歷朝歷代,靠聖人之學,仁義道德當真就能夠治國平天下了? 滿口仁義道德是無法挽救一個國家的危亡的,你們想想,你們所學的四書五經、你們苦苦研習的八股文,能夠抵抗洋人的堅船利炮嗎?能夠改變貪腐橫行,土地兼併,流民千里,國家積弊叢生的局面嗎? 重名節而輕實務,這裡面隱藏著的其實就是虛偽和虛弱。……今日的世勢,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會讓我們這個國家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衰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光緒皇帝為什麼選擇了一條激進的道路,而不選擇一條穩妥的道路呢?

第一,光緒在性格上不成熟。光緒曾4歲就開始當皇帝,17歲的時候親政。這個時候的光緒,正處於叛逆的青少年時期。面對慈禧的處處管教和干涉,光緒產生了厭煩以及逆反心理。覺得慈禧是他最大的敵人,要想不被慈禧管教,就必須從慈禧手中奪回本來屬於自己的權力。這個時候的光緒,雖然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人格,但是性格是完全不成熟的。光緒經歷的是宮廷教育,這種教育使光緒沒有真正的朋友,心理雖然成熟,但是是一種不健康的成熟。實際上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光緒皇帝,這時候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性格極其衝動,做事情容易走向極端。


第二,光緒在政治不成熟。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光緒天然的就是一個政治人物。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就必須有相應的政治情商和政治能力。但實際上這些光緒都沒有。當光緒與慈禧發生矛盾以後,他並沒有以後輩的身份與慈禧在感情上進行溝通,也沒有以他皇帝的政治身份與身為太后的慈禧進行溝通。例如在戊戌變法的過程中,光緒大面積的撤換慈禧所提拔的官員,引發了慈禧的不滿。但是既沒有感情溝通,也沒有政治溝通,自然慈禧與光緒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深。彼此之間的忌憚越來越嚴重,彼此之間的猜疑也會越來越深。一個在政治上不成熟的皇帝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來是可能的。

第三,光緒內心深處的君權至上思想特別嚴重。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教授給光緒的是儒家思想和帝王之術。以致在光緒皇帝的內心深處,認為所有的權力應該屬於他自己。他是上天之子,他是沒有錯誤的,他不能向慈禧太后低頭。這種心理導致了他與慈禧在溝通上的不和諧,當光緒慈禧發生矛盾而光緒又不得不與慈禧進行溝通的時候,語氣也是比較生硬。這種生硬的語氣,就會推遠光緒與慈禧的關係。最後的結果就是,光緒認為慈禧是一個令他憤恨的陌生人,那麼對待陌生人是不需要太溫和的。慈禧也認為光緒是一個陌生人,殺他的心思都會生出來。



第四,光緒的政治策略運用不當。治理國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掌握權力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年輕的光緒性子比較著急,等不了太長的時間。所以在具體的行政過程中就會出現急躁冒進的現象,原本應該一年幹完的事情光緒想一天干完。這種年輕人的激進與衝動是與年老的慈禧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事實證明,光緒這種急躁的政治策略引發了國家的動盪和政府的不安定。這就激發了慈禧壓制的對光緒的不滿情緒,光緒與慈禧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使兩人都生出了危機感。

第五,光緒皇帝選擇的奪權的時機錯誤。1898年光緒皇帝任用康有為主導變法。想要在變法的過程中,排擠慈禧太后,自己掌握實權。但是戊戌變法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實施的呢?是在甲午中戰爭中國戰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以後實施的。甲午中戰爭是誰主張打的呢?是光緒。那麼戰爭失敗以後誰負主要責任?還是光緒。戰敗的皇帝是沒有威望的,沒有威望的皇帝支持的變法是不能順利實施的。想通過一次沒有人支持的變法奪權,無異於異想天開。光緒皇帝在不恰當的時機進行了一次錯誤的變法,並憑藉錯誤的變法進行了一次失敗的奪權!

第六,光緒皇帝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無論是翁同龢還是康有為都有自己的私心。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也是光緒皇帝最信任的人,如果光緒皇帝掌握了實權,那麼翁同龢的權力也會急劇上升。再加上翁同龢的年齡大了,再不掌權就沒機會了;所以翁同龢很著急!在翁同龢的催促下,光緒也變得著急起來!康有為表面上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但實際上是封建舊文人。他最熱衷的也是掌握權力,通過科舉太慢;因此,他想通過戊戌變法快速達到目的。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變得更加著急起來!光緒皇帝被兩個兩個熱衷名利卻沒有實際政治能力的小人利用了!

第七,光緒受到了當時複雜的國內國際環境的誤導。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遭到失敗,中國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作為統治者的光緒皇帝自然想快速的扭轉國家的不利局面,增強國家實力。不僅如此,當時西方的英國、法國等國家都在政治上支持光緒,這就增大了光緒奪權的膽量。要知道,當時西方的力量是強大的,對中國統治者的威懾力是巨大的!正是這樣的狀況,使光緒想通過激進的變法措施加速奪權!但光緒不知道的是,正是外國人的支持使慈禧惶恐不安加劇,嚴重激怒了封建守舊派,以致於出現了戊戌政變。光緒的奪權行動以失敗告終!

總之,各方面的原因綜合作用下,光緒選擇了用激進且危險的變法來多去權力,而不是用穩妥的耗死慈禧的手段來繼承權力。

中國近代史的黑暗導致了中國高層統治者的焦躁,統治者的焦躁又導致國家動盪,人民流離失所。所以記住鄧小平說的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

歷史緯度


個人見解,當年,光緒皇帝要進行改革,慈禧太后還是真心誠意支持光緒的改革原望的,因為老太太被國家的內憂外患搞的狼狽不堪,東竄西跑,慈禧太后決定全力支持改革派。可是,改革派讓老太太大失所望,到最後竟然對改革派大開殺戒。改革不但激進,還十分荒唐,改革派學習的對象日本,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已經成功了,竟然能打敗了歐洲列強--沙皇俄國,讓亞洲國家揚眉吐氣。然而,日本的改革是血雨腥風的,屠殺了整個舊的統治階層--將軍,大名,武士....中國的改革派也想對舊的統治階層來個秋風掃落葉....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幾千年了--根深蒂固,而且,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是日本望塵莫及的,這一切,註定了改革派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後,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感覺,光緒皇帝假借改革之名,想奪自己的權力,早日親政。因為光緒皇帝大肆任用所謂改革派,安插自己的人,全力排擠慈禧太后的人。這也是慈禧太后要置光緒皇帝死地的原因之一!


古河洋橋


光緒帝為什麼要實行激進改革去觸犯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從當時具體歷史條件來看,甲午戰爭後,光緒帝圖強雪恥,心急如焚,對康有為的維新變法一拍即合。光緒帝支持、參與變法維新運動的主觀動因,是要變法圖強,抵禦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以免做“亡國之君”而遺臭萬年。

光緒帝自四歲入宮,就一直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即使在“親政”之後掌舵者仍然是慈禧太后。直到戊戌變法,光緒帝仍然是處於“上扼河西后,下扼於頑臣”,不能自立的地位,每當遇到重要的事情,仍要先稟告太后,然後才能“降諭”推行。受到慈禧太后和頑臣的雙重牽制,特別是當光緒帝看到康有為七上秦折,系統完整的提出了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政治綱領,經濟措施,以及變法步驟,不僅在工藝技術、軍事、商業等方面,更在根本的政治制度上,要向西方學習,如立憲法,設議院等,並建議光緒帝以日本為中國維新變法的楷模,走明治維新的道路。康有為上書要求變法,光緒帝受到很大影響積極準備變法維新,恭親王奕出面反對,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光緒帝即刻反駁說“今祖宗之地不保何有於法乎”!

光緒帝為了不做“亡國之君”,而向慈禧太后要權,也決不是統治集團內部的派系之爭,它反映出光緒帝思想的重大變化和推動變法的決心,倘若說名義地位,光緒帝是封帝王,已達至尊地位,無可再爭。倘若言權力,光緒帝確實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約。如果光緒帝僅從權力著想,完全可以預置黨羽,培植私人勢力,一旦羽翼豐滿之時,則可以比慈禧太后手中奪取權力,或隱忍不發,安於現狀,一旦慈禧辭世,他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回權力。光緒帝卻在力量薄弱之際觸犯慈禧等守舊派,這是要冒極大的危險的此舉不僅不能夠固位反而連現有之位亦極有不能喪失,為此,光緒帝不會不知。作為一個開明和愛國的皇帝,光緒帝認為他順應救亡圖存,改變中國落後地位的時代要求,力爭跟上世界前進的步伐,把康有為等宣傳組織和發動的維新變法運動付諸實踐,並試圖通過已手在近代中國史上,繪製一幅較為全面系統的近代化圖案。


大汕十


慈禧選他上位也是深思熟慮的,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按照慈禧設定的格子長大學藝光緒帝的性格,能力,手段等等了如指掌怎麼可能翻出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老太后手掌心,清晚期已經病入膏肓改不改都必定要退出歷史舞臺,當得知光緒帝想玩出格,結局很正常,光緒最大的失敗就是不知道自己,一個對自己沒有定位好的人怎麼可能成功,凡人如此,帝王將相更應該如此,加上被康有為等幾個口若懸河的低級官員忽悠,翁同龢算是一個有點實力的人但是此人支持目的不正,所以可憐的人命運也就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