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研究」陸忠偉:美韓同盟遭受“腦死亡”之苦

陸忠偉:美韓同盟遭受“腦死亡”之苦

作者:陸忠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院長

來源:東北亞學刊2020年第一期;時政國關分析

2019年1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英國雜誌《經濟學人》週刊採訪時直言:舊的歐洲大陸正處於“懸崖邊緣”,北約遭受著“腦死亡”之苦。老馬的“金玉良言”招致歐盟及歐洲多國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指責馬克龍發動了“四面出擊”;美國媒體更是不客氣地相譏此言乃“蓄意挑釁”。由此看來,馬克龍砸出去的這塊“磚”,激起了大西洋兩岸的“千層浪”。究其實質,緣於這場論戰關乎對作為冷戰“殭屍”北約之存在價值或死亡標準的思辨。作為旁觀者,筆者贊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與其身份相符且頗為專業的回答:“北約是生是死,抑或該組織某些部分處於昏迷狀態,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我們不是病理學家”。

無獨有偶,在遠隔千里的西太平洋區域亦出現了相似的探討乃至激辯,即關涉美韓同盟關係的病理分析——“腦死亡”還是部分組織“昏迷”,抑或是分室獨居的“無性婚姻”。2019年11月,日本的韓國問題專家鈴置高史在該國《呼聲》月刊發表題為《切勿忽視美韓同盟消亡可能性》的文章。文章指出,“並非因為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失效才導致美韓同盟破裂,而是已經破裂了”。

文中所指,即2019年8月22日文在寅政府拒絕續簽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簡稱“GSOMIA”),致使兩國斷“情”。對此,鈴置點評曰:“既然作為日美韓三邊軍事合作體制的象徵已遭踐踏,即可理解為韓已為美韓同盟消亡做好了心理準備”。“考慮到美韓已失去共同敵人這一現實,或許讀者會贊同這一觀點。”“沒有共同敵人的同盟好比夫婦分居,雖未提交離婚申請,關係早已涼透。”“日韓關係空前惡化,緣於此輪衝突始於‘美韓同盟消亡’這一全新地殼變動因素。”

筆者將馬克龍關於北約遭受“腦死亡”的觀點與“美韓同盟消亡論”相提並論,主要源於2019年愈演愈烈的日韓貿易摩擦及其向情報和安全領域的蔓延。11月23日是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大限。但,始於三個月之前(8月22日)的這出“情”斷首爾的周播劇,在11月23日零點行將“作廢”前6小時,路轉峰迴,斷“情”復燃。韓日兩國在來自華盛頓的誘壓下,各退一步,允諾以“斯普特尼克戀人”角色維繫“情史”。

韓日圍繞GSOMIA存廢的風波雖告平息,但兩國經濟貿易矛盾與安全軍事齟齬的“交叉汙染”,實乃無良方可用的不治之症。美國戰略界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美國的東北亞問題權威——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和原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維克托·車維德於2019年11月22日在《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題為《美韓66年同盟關係深陷困境》。他們認為,“美中貿易戰、韓國悄然向北京傾斜以及特朗普對聯盟的交易觀形成一種獨特的力量組合”;“所有這些事件的碰撞或致特朗普做出從韓撤走美軍這樣難以想象的事情”。兩位大咖雖未使用“美韓同盟消亡”的表述,卻指出了或致同盟消亡的實質舉措——減少駐韓美軍甚或撤軍。

總而言之,日韓關係翻雲覆雨,美韓關係搖搖欲墜,美日韓關係磕磕碰碰,東北亞局勢波詭雲譎的反常現象,不正是“腦死亡”的臨床表現嗎?從增強研究功力的角度而言,全球安全局勢、大國關係與區域形勢之雲捲雲舒的表象尚好辨別;但對潛在風險的預判及內幕性問題實難覺察。換言之,預判哪塊雲彩有雨,何時下雨,不是一般本事所能企及。世界上凡是敲鑼打鼓所進行的事兒基本上多為作秀。逆言之,當青瓦臺在11月22日最後一刻拍板決定推遲終止GSOMIA之時,美日韓三國已通過“水面下”的接觸或“雲層後”的討價,達成了“交易”。

來自華盛頓的“午夜電話”導致事態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美國究竟使用何種手段誘壓,尚不得而知。當安倍聽聞首爾宣佈延長GSOMIA後連連擊掌,贊之乃“戰略考量”。由此推測,美或對日韓恩威並施,迫其就範。美國原指望借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打造防務導向型的日韓關係,使之漸與美日安全同盟貼近,構築美日韓軍事合作體制,逐漸推進三國軍力貫通,進而錨定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利己安全態勢。這一謀劃,既體現出冷戰時代美國踐行同盟戰略之初心,亦勾勒出後冷戰時代美國力推大國戰略之使命。

也正是在美國力推之下,日韓於2016年11月23日正式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邁出了戰後兩國共享軍事情報第一步,意味著繫上了美日韓安全合作第一粒釦子。算起來,早在2014年12月,美國即著手撮合韓日正式簽署《美日韓情報共享協議》,由美國通過美日、美韓的“一對一”渠道向雙方“供給”涉密軍情。僅僅兩年後,該協議就升級為GSOMIA,從而使美日韓共享機密軍情之“三角形的三條邊全部湊齊”(維克托·車維德語),美韓日得以同棲“軍情鏈”,交換涉朝核導情報與相關中俄的戰略情報,促進了美日韓情報供求關係的擴大平衡及情報效益提升。由此可見,美國此番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搶救垂死的GSOMIA,打造同盟安全鏈的意圖可見一斑。

因此,美國對2019年8月22日韓國對日斷“情”之舉,頗為惱火。美方認為,此舉“削弱三國應對朝鮮核試的能力,且意味著韓國的安全利益與日美安全利益脫鉤”;若任其發展,久拖難解,勢將衝擊美日韓“鐵三角”安全合作,以及三國涉朝政策協調;甚或對美國既定的印太戰略及其實施節奏產生影響。正緣於此,在關乎GSOMIA存廢的“午夜”之前,華盛頓頻頻對韓施壓,外交和軍事部門“罕見”強硬表態,火力全開。例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爾塔格斯表示,首爾此舉“將使保衛韓國更為複雜,增加美軍面臨的風險”。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專程飛赴首爾,對此大加抨擊,“不能因經濟矛盾而動搖GSOMIA;決不允許經濟領域矛盾與安全領域出現‘交叉汙染’”。此外,美國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防長薛瑞福強調,“沒有比日韓強有力信息共享更有效的手段”。

為誘壓首爾按下暫停鍵,白宮派遣總統國安事務顧問約翰·博爾頓、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調停。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更是步履匆匆,於2019年8月、11月兩次出訪亞洲。從埃斯珀訪亞期間發表的言論分析,五角大樓正不遺餘力地推動印太戰略落地,推促區域內相關國家結成抗衡中俄的“統一戰線”。在軍方謀劃的印太構想中,美日韓安全合作框架“被置於印太戰略核心環節”。

緣於此,2019年11月17日,美日韓防長在曼谷舉行會談之際,埃斯珀牽挽韓日同僚之手坦承:韓日斷“情”“唯對中朝有利”,“美日韓關係需重回正軌,共同應對挑戰”。埃斯珀此言道出美國敦促韓日讓步,續簽GSOMIA的玄機,即循特朗普“交易外交”思維,居中斡旋、軟硬兼施,駕馭日韓“甘”當印太戰略馬前卒。究其原因,正如美國官方人士坦言:“GSOMIA一旦失效,離不開美日韓合作的印太戰略或將面臨質疑”。

從日本方面看,對韓國實施制裁乃安倍政府“俯瞰地球儀外交2·0版”的重要環節。但,機關算盡太聰明,安倍或也未曾料及,文在寅政府會因貿易摩擦而在安全領域發起絕地反擊,並不惜撼動因“情”而生的美韓日軍事合作。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2019年7月29日坦承:“日本希望維持雙邊軍事情報共享協議”。2019年11月17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與韓國國防部長官鄭景鬥在曼谷會談,並未縮小在GSOMIA上的分歧。在華盛頓來電之前,日韓不論是首腦級峰會,還是技術級磋商,只要東京仍將首爾從貿易“白名單”上剔除,韓國絕不會在斷“情”問題上改弦更張。安倍首相因之預測,韓日關係或將“冰凍5年”。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美國推促東北亞兩個盟國加強“團結”之意,與其推動北約劍指東方之謀如出一轍。“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是就情報而談情報,延續韓日GSOMIA,增進美日韓對朝鮮與東北亞的軍情蒐集與交流,進而將日本納入“五眼聯盟”。二是惟情報又超越情報,作為軍情合作之延伸,美將敦促日韓加入美國牽頭的霍爾木茲海峽護航聯盟,建立“援美抗伊”聯合陣線。總而言之,2019年11月23日韓日續簽GSOMIA,讓“命懸一線”的日韓關係免遭“致命惡化”。

韓日關係乃至美日韓關係恢復平靜的水面之下,湧動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以及唆使日韓參與大國競爭的“暗流”。前不久,美國白宮前官員加里·薩莫雷等人宣稱,美國或以“對華施壓貢獻度”論親疏,以對華立場測試韓日之忠貞,迫兩國以行動輸誠效忠,藉此衡量孰親孰疏。大幅提高防衛費分攤額,加大對美製武器進口,在韓日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推進亞太地區導彈防禦系統“聯網”等,均系測試對美忠不忠的行動。

有鑑於此,即便韓日軍事合作之“情”起死回生,但韓美、韓日的民意之情、輿論之情、文化之情很難在短時間內修復。此外,經此“情”變風波,韓日乃至韓美關係的信任度、成熟度、凝聚度及穩定度所受衝擊不謂不大。儘管韓日一些媒體以“雨降地固”為題,給這組關係的止跌回暖抹粉,但從風波的形成、根源及內外因分析,很難想象會及時止損,增信釋疑,互相補臺,形成合力。2019年11月19日,文在寅公開表示,“韓美同盟是韓國國家安全事務主軸;韓美日安全合作也極為重要”。文在寅這席話雖是向民眾而言,但也是面向日本而言,更是講給白宮聽的。

斗轉星移,聚散終有時。面對日美同盟“顛簸”,韓美同盟“漂流”,特朗普政府雖在“午夜將至”之際,堵住了東北亞這兩組同盟關係堤壩決口,但事態發展到如此地步,足以說明今日美國之感召力、影響力、塑造力的弱化甚或缺失,其直接結果就是日韓分別對以往定性為安全“軸心”的同盟關係的信心降低。韓美關係處於聚散離合的“十字路口”。特朗普反覆揚言撕毀安保條約,撤走駐日韓美軍,意圖放大威脅,訛詐勒索,誘壓首爾順從美國意圖,更自覺地為“美國第一”服務。這也折射出華盛頓對戰後半個多世紀在東北亞安享“戰略舒適”的戀戀不捨。

後冷戰時代,韓國奉行“安美經中”路線,即安全上傍“山姆大叔”,經濟上啃“中國大媽”。但首爾在對日斷“情”問題上,敢於對美說“不”,緣於“民族高於同盟”(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語)原則,以及“國家利益至上”原則,“即便在韓美關係上也不例外”(文在寅語)。韓國對美、對日外交或“變線”,但不“出軌”,不致與日本割席,亦不致脫離美日韓安全合作軌道。

文在寅政府與安倍政府一樣,兩國的外交調整內涵“東向外交”思維——“為美國或將‘背叛’聯盟關係預加防範”。所謂美國之“背叛”,即指外交上被“越頂”,軍費上被“分攤”,安全上被“貢獻”。據報道,韓美為簽署第11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而舉行的第三輪會談,因雙方意見嚴重分歧最終以破裂收場。在前兩輪會談中,美國代表提前退場,“當眾承認聯盟出現公開裂痕”(上述為理查德·阿米蒂奇和維克托·車維德語)。

當今世界,零和博弈老路走不通,逼迫他國對華施壓亦是死衚衕。唯有和平發展,合作雙贏,才是人間正道。亞洲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穩定和長治久安需要共同呵護,增信釋疑。為此,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與舊框框,如GSOMIA,應該摒棄。斷此暗箭,朝鮮半島更安寧;無此兇器,東北亞更乾淨。中日韓分別為世界第二、第三及第十二大經濟體。日前,中日韓與其他12個國家達成共識,確保2020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

三珠合璧,共譜華章。中日韓攜手合作的乘數效應,勢將成為東北亞甚或全球經濟增長推力,以及應對世界經濟增速下滑和全球貿易血淤的最佳途徑。2019年12月,正值三國合作20週年。在成都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迎來高光時刻。三國領導人在這一平臺上討論深化三方務實合作,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同時觸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安全問題。在會議間隙舉行的雙邊會談,有助於提升中日關係,緩和日韓貿易摩擦,推動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簡稱“FTA”)談判進展。

國際社會關注及期盼世界東方,能成為抵制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橋頭堡”,區域經濟新發展的策源地。“我們不是病理學家”(佩斯科夫語),關於美韓同盟“腦死亡”的診斷標準——腦幹反射是否消失、有無自發呼吸及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等,不是我們所能論證及決定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沒落腐朽事物之存在,絲毫不能妨礙新生事物茁壯成長,蓬勃發展。

「美韩研究」陆忠伟:美韩同盟遭受“脑死亡”之苦

數字經濟智庫

「美韩研究」陆忠伟:美韩同盟遭受“脑死亡”之苦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