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三个结合”赋能复工复产

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时间复工复产,是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然而,经受疫情冲击后的复工复产不能只是简单重复过去,还必须迭代升级,才能抓住新机遇、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化疫情之危为发展之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功能释放出来,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复工复产要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疫情的发生,让很多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有不少企业依靠转型升级成功提升了自身“免疫力”。机器人制造企业四川谛达诺公司快速调整产品方向,推出红外热成像测温机器人,赢得良好市场反馈;餐饮企业云海肴改造门店建立社区服务站,利用供应链和物流优势帮助附近居民采购食材……转型升级能力不仅是企业的“抗压力”,也是“竞争力”。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生活会逐步恢复正常,但是疫情带来的“数字化”生活影响,必将在以后的经济生活中被放得更大,在复工复产中瞄准“数字方向”,抓住转型升级机遇,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棋”。

复工复产要与扩大内需相结合。消费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并且中国有近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内需市场潜力无穷。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还会持续拉动消费投资,释放巨大的衣食住行消费需求。回望历史,无论是1998洪灾、2003年非典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劈波斩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坚持扩大内需。因此,在疫情期间恢复复工复产也必须要和扩大内需相结合,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就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

复工复产要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嵌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举足轻重。因此,复工复产要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做好大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保障外贸产业链畅通运转,则可以让全球产业链运转得更为顺畅,从而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赢得更多机会,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复工复产不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更要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扩大开放相结合,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双胜利。(钟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