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告:溫度、緯度和新冠的關係,有些區域要警惕

  專家說,如果繼續採取控制感染擴散的積極措施,自然可能有助於減少大流行病。這並不意味著該病毒不會復發。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的早期分析,

居住在溫暖地區的社區似乎在減緩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冠狀病毒傳播都發生在溫度較低的地區,華氏37.4至62.6度(或攝氏3至17度)之間。

  雖然目前處於夏季中期的赤道氣候國家和南半球國家報告了冠狀病毒病例,但到目前為止,平均溫度高於華氏64.4度(或攝氏18度)的地區佔不到全球病例的6%。

新報告:溫度、緯度和新冠的關係,有些區域要警惕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科學家卡西姆·布哈里(QasimBukhari)說:“無論溫度越冷,病例數都會迅速增加。”“即使那裡的醫療保健是世界上最好的,您也會在歐洲看到這一點。”

  布哈里博士說,在美國,溫度依賴性也很明顯。與華盛頓州,紐約州和科羅拉多州等州相比,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等南部州的疫情爆發速度較慢。在加利福尼亞,冠狀病毒病例的增長速度介於兩者之間。

  季節性模式類似於流行病學家對其他病毒的觀察。美國全球艾滋病協調員,也是特朗普政府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的成員黛博拉·伯克斯(DeborahBirx)博士在最近的通報中表示,北半球的流感總體呈11月至4月趨勢。

  每年引起普通感冒的四種冠狀病毒在溫暖的天氣中也會消失。

  Birx博士還指出,這種模式與2003年的SARS流行相似。

  西班牙和芬蘭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分析發現,該病毒似乎在乾燥條件和華氏28.3度至49度(或攝氏零下2攝氏度至10攝氏度)之間的溫度下找到了適當位置。另一個小組發現,在中國開始採取積極的圍堵措施之前,

溫度較高,環境潮溼的城市在疫情爆發初期報告的傳播速度較慢。

新報告:溫度、緯度和新冠的關係,有些區域要警惕


  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經過其他科學家的同行評審,Bukhari博士承認,旅行限制,社會疏遠措施,檢查方法的變化和醫院負擔等因素可能會影響不同國家的病例數。

  溫暖的溫度可能會使這種病毒失效,但傳播效率降低並不意味著沒有傳播。溫度升高可能會使冠狀病毒更難在空氣中或在表面長時間存活,但這種感染仍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即使在夏季,季節性流感病毒和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也不會完全消失。在許多人的身體和世界其他地區,它們的含量仍然很低,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直到適合感染的條件再次傳播。

  一些病毒具有相反的模式。例如,脊髓灰質炎和結核病在溫暖的氣候中往往傳播得更快。而且某些病毒可能根本沒有季節性變化。

  世界衛生組織區域辦事處泛美衛生組織助理主任賈巴斯·巴博薩(JarbasBarbosa)說,還需要四到六週的時間,衛生官員才能更加清楚地瞭解天氣如何改變冠狀病毒的軌跡。

  全球南部正在發生局部傳播的事實表明,與過去跨界傳播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相比,這種病毒對高溫的抵抗力更強。這就是為什麼世衛組織官員仍然敦促各國在病例數相對較低,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追蹤和隔離親密接觸的同時,採取緊急行動,設法遏制該病毒。

  但是由於高溼度和高熱量僅在北半球的某些地區的七月和八月才完全吻合,因此布哈里博士告誡說,天氣暖和對減少傳播的影響在某些地區可能只會持續很短一段時間。

新報告:溫度、緯度和新冠的關係,有些區域要警惕

  他說:“這表明即使在較高的溼度下,冠狀病毒的傳播也會減少,但其影響僅限於北緯40度以上的地區,其中包括歐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區。”

  而且由於未知數太多,因此沒人能預測這種病毒是否會在秋天以兇猛的方式返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