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之處的顏色

無色之處的顏色


人間三月了,滿眼柔和的色調,微溼的風伴著泥土的清香,色彩鋪陳的大地上,到處花開競豔,層疊喧鬧。感受顏色,其實就是感受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世界,感受從日常生活中所影射出來的各種畫面。

發現即使無色透明的存在物,也可以通過和環境對比感受到其色彩。比如雪花為無色透明狀晶體,至於雪花是什麼顏色,就要看有何參照物,雪襯托於藍天之下,是耀眼的白色,襯托於陽光之下,在半空中飄灑,折射著彩色,雪花襯托於樹幹之上是淺白,襯托於屋頂之上是深白,襯托於大地之上薄薄的一層,很快就成為了泥土色。


無色之處的顏色

水也是這樣,水可以是任何顏色。在早晨清涼的風中,初升的太陽映射下,平靜水面是水晶般的藍色,當日午時分,強烈的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時,波光漣漪的曲線閃爍動盪,水變成了炫目的白金色,而到了落日時分,則是半江瑟瑟半江紅,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水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還要看是哪一個季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而到了秋天,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的江水讓長天濾成淨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而人們的視線也總是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


無色之處的顏色

還有,空氣不也是無色透明的嗎?可是空氣也是有顏色的,記得顧城特別喜歡用“藍空氣”這個詞,“四下是藍空氣 / 秋天黃葉飄飄”(《有時》)——顧城的詩是透靈的,童話式的,孩子氣的。藍空氣是什麼樣子呢?氤氳著怎樣的一種美呢?黃葉漫飛,在秋天的藍色的空氣裡,又是怎樣的一種美呢?我們中間誰又可以隨隨便便的,一隻手就伸在藍空氣裡?


不過,藍空氣有點太過於純淨了,我喜歡彩色斑斕的空氣。當夕陽掛在樹梢上,光線裡已經沒有了熱和力,卻充滿了夢幻的色彩。整個天地之間,黃澄澄、亮晶晶,像撒上一層金沙似的。天上雲霞更美,空氣的每一個粒子,都染上了顏色,跳躍著,流動著,分秒之間便有種種奇妙的變化。華麗的金、鮮明的橙、酡醉的紅、神秘的紫……從夕陽的中心向四外盪漾開,幻化成一片絢麗的異彩。可是,每一種顏色都帶著黃濛濛的底子。整個大地,整個天空,都籠罩在這奇瑰的光之網裡。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這些絢爛的空氣被晚風吹拂著,點染著最後的激情。

真的,在一切透明無色的地方,都有著流動變幻的色彩,那些顏色渲染了我們的內心,那麼富有光澤和生命的氣息。每一種顏色裡都有光,每一道光中都有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