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小講6 慎勿為好

《世說》小講6 慎勿為好


趙母嫁女兒,女兒臨出門時,她告誡女兒說:“千萬不要做好事!”女兒問道:“不做好事,可以做壞事嗎?”母親說:“好事尚且不能做,何況是壞事呢!”

原文: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註解:敕[chì],命令。

教育女兒別做好事,這個母親是不是個糊塗蛋啊?

如果這個話出自一個普通老母親的嘴裡,大概是的。

多年前有個狂生叫“柏楊”,寫了一本書是《醜陋的中國人》,就痛罵了這個老婦人。

今天我卻覺得柏楊是個糊塗蛋。

1

這個“趙母”可不是普通老太太。她大有來頭。

她本來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潁川趙氏”的女兒,後來嫁給了一個縣官做老婆。老公死後,她被東吳的孫權召入宮內做女官。她的主要工作可不是唱歌跳舞,而是為當時的女性思想品德課本《列女傳》做註解。她註解了十多萬字,文才是很好的。

《世說》小講6 慎勿為好


同時她還懂國家大政。當時的東北割據諸侯公孫淵,一開始尊東吳為主,後來因為害怕魏國討伐就殺掉了吳國使節向曹魏稱臣。當時孫權很衝動,想要起兵討伐他。趙母就上書勸說孫權放棄這個打算。是啊,這個事情換到今天就是江蘇省起兵去打遼寧,聽著都不靠譜。

這樣一位有文才,懂大事的女性面對要出嫁的女兒,專門告訴女兒糊塗話?

2

這句話的確難解釋。

按照話裡面的邏輯,好事不應該做,壞事更不應該做。難道說好事之上還有更高級的東西?

是的。恰當。

劉孝標對《世說》的註解裡有這樣一段話:

景獻羊皇后說:“這句話雖然很簡單,卻能夠救世界上很多人的命。”

原文:景獻羊皇后曰:“此言雖鄙,可以命世人。”

景獻羊皇后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的伯母。她的養子司馬攸和司馬炎是親兄弟。

《世說》小講6 慎勿為好

司馬炎廢掉曹家當了皇帝,他把他親弟弟司馬攸封齊王,當了司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他對養母景獻羊皇后很孝順,而且自己很有賢德的名望。以至於司馬炎身體不好之後,很多人支持他繼承帝位。

景獻羊皇后死後十年左右,他被排擠出了朝廷,自己氣的嘔血而死。

現在我們知道了,景獻羊皇后這句話說的很對。如果司馬攸既不表現得那麼好,也不做壞事,當司馬炎死後,晉國的皇位還真有可能到他手裡。

3

再深一層。

什麼是“好”,什麼是“惡”?

七十年前,一夫多妻是好,一妻專寵是惡。

一百多年前,一對原配的蟋蟀治肺結核是好,西醫開刀是惡。

《世說》小講6 慎勿為好

……(頭條不讓發)

一百萬年前,老老實實四肢抓緊呆在書上是好,後肢著地前肢抓樹枝流浪草原是惡。

趙母不愧是看透了《列女傳》的智者。


4

某好人,親戚要買個大車跑運輸,求他做個保人。後車禍,親戚賴賬。此人家破。

又一好人,買了p2p,所得利息不少。她見親戚窮困,介紹給了他。後p2p暴雷,兩人均虧本,親戚成仇。

這都是我身邊真事。

不做好人,也不做壞人,做個灰色人。中庸大道。


感興趣的話,請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