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历史文化课突破——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及科技、文艺

【艺考突破】单元命题规律总结

(1)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期,各家都做出了贡献。道家思想提供了自然观和美学观,墨家提供了功利观和侠客思想,法家提供了法治和重农思想,儒家则成为古代中国长期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子的创立期,孟子、荀子的分流和发展期,董仲舒的神学化和正统化,宋明的哲学化,到明清之际,经过反思和自我批判,又有新的发展。但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为近代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却不具有近代民主色彩.

(2) 古代中国科技曾走在世界前列。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中国"在公园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培根称为"曾改变了这个歌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然而,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滞后,有人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考注重以古代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古代科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常常将本考点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突出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培养"立德树人"的学科责任感。

【艺考速背】单元核心考点简洁背诵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6)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7)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8)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9)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10)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11)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艺考试题精选】3年高考2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

(2018湖师大附中二模)1.学者许倬云认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有歌颂"三代"的观念,其怀古之情,美化了西周开国时文、武、周公呈现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遂将三代认作一贯的统绪,代表美好的过去。对此合理的理解是孔子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

C.是为了说明西周代商的合法性 D.影射了春秋时时势不宁的现实

(2019衡阳二模)2.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2018新课标2卷)3.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019新课标2卷)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新课标2卷)5.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019唐山二模)6.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

(2018蚌埠三模)7."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A. 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2018合肥二模)8.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2018黄山三模)9.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2018黄山三模)10.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2019郑州二模)11.《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2018蚌埠二模)12.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祷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这说明

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C."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

(2018马鞍山二模)13.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 B.否定孔子思想

C.反对"格物致知" D.强调主体意识

(2018怀化三模)14. 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 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 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 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2019黄山二模)15.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 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

(2018新课标1卷)16.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新课标2卷)1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新课标3卷)18.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18新课标3卷)19.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019合肥三模)20.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

(2019合肥三模)21.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

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 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

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 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

(2018马鞍山三模)22.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

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 B.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

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 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

(2018马鞍山二模)23.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2018陕西三模)24.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

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满分52分)

(2018蚌埠三模)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中世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13分)

(2018新课标2卷)26.(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艺考生历史文化课突破——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及科技、文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7新课标1卷)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9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