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见多识广,道德靠苦修


第十一课 天 道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人道见多识广,道德靠苦修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为了实现见多识广,只好云游天下,这样就看得多,生活知识广。但对道德来讲,它是修出来的,不是靠走出来的,所以走是走不出来道德的。当你越走越远的时候,对道德的知识,知道得越来越少。

《老子道德经新译》的作者孙享林教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学习《道德经》的人诠释了老子的本意。人类通过学习各种生活知识和经验,这对改善生活、了解风土人情是有益的,与道德水平没有多大关系,所以靠云游天下不是提高道德的办法。

怎么才能提高道德水平呢?或者说提高个人修养呢?在本课,孙教授给我们进一步讲了,道德要靠我们苦修才能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的言行要符合客观、符合自然,也就是符合《道德经》的要求,这样做才能提高道德水平。

怎么算苦修呢?首先要学习《道德经》的思想,深刻理解《道德经》的含义,活学活用,这是学习上的苦修;从言行上来讲,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没有自我的概念,言行不为自己考虑,一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问题,这是行动上的苦修。

比如这次疫情中的一线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尤其是已经高龄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一线治病救人,这就是苦修道德的表现。

还有远古的圣贤,比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都是这样的人,通过帮助百姓解除苦难,处理好国家的各种问题,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但个人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国家治理的也好,百姓自然归顺,这都是苦修道德的结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事情一呼百应、事半功倍,这都是苦修道德的益处,光靠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靠到处走、到处吹牛,不做事情,是不可能提高道德水平的。

贪图安逸,想走捷径,怕吃苦,爱捡便宜,逃避困难,这都不是苦修的做法。苦修道德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慢工出细活,急不得,精雕细刻才能成大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