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生活能力自理的几个技巧?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人的行为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在于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几个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习惯成自然

家中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其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就说吃饭,孩子在幼儿园都是自己吃。但在家里,家长常喂孩子,结果孩子吃饭慢吞吞,自理能力差。正确做法是创设与幼儿园相对一致的生活环境,比如关闭电视,一家人一起吃饭,鼓励孩子独立吃饭。

出生就让孩子单独睡,至少要先分床不分房,这样坚持下去孩子独自睡觉的问题可以完美解决了。

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作为家长,你既不需要购买专门的器材或操作手册,也不需要刻意创设一个环境。因为,日常生活中就充满了各种事情,玩具玩好自己收拾,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妈妈买菜、孩子可以剥豆子等等,数不胜数。

三、树立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出,“3-6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在活动中获得主动感和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

简单来说,家长鼓励、支持孩子的行为,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对孩子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

四、家长放手,坚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

对于孩子,很多家长很难百分百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很多成人常说:“你还小,这个不行的;等长大了,你就能做。”

家长处处为孩子“解决琐事”,以至孩子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穿衣。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

五、适当地示弱

在孩子的眼中,大人们都是超人,什么都会做、都懂。

事实上,大人也是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上,成人对各种事情都包办代替的话,那么,当你需要孩子帮忙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拒绝你。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适当地示弱,让孩子参与其中,更积极地去做,获取各种生活体验的过程。自己穿衣。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

六、树立榜样,让孩子看得到

现在社会,很多家长双方都是工作族,所以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祖辈帮办代替。家长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怎能要求孩子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3-6岁孩子模仿能力强,所以孩子会去模仿家长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做给他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榜样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了。

提高幼儿生活能力自理的几个技巧?

七、耐心等待

成人常常很着急,做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赶紧做完。有时会因孩子做不好或做的慢儿包办代替。

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孩子才能熟练起来。平时,家长请多一点耐心,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实践、去学习。增强孩子动手能力。例如:整理书桌,父母可以先整理下给孩子一个示范,然后留下个步骤让孩子主动配合。再如,让小孩自己穿衣。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 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

八、设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

如果孩子对很多事都懒于动手,不用焦虑,你可以尝试调动孩子的目标意识。

和孩子一起设定生活习惯的阶段目标,先从最简单的目标开始;逐渐加大目标的难度,形成一个螺旋式的目标阶梯。

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会获取成就感、感到愉悦的情绪,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自己能力。

九、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当孩子因为不会才不做时,家长要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和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具体地说,穿衣服时如何看前后、里外,简单的方法去教孩子。只要你努力去教,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也会很认真地学习,并最终掌握的。

提高幼儿生活能力自理的几个技巧?

十、及时且多样的奖励形式

当孩子做得好,家长要及时地给予奖励,但形式可以多样化,目的是告诉孩子,你看到并认可他的行为和努力。但切忌用单一的奖励形式。

当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切忌将孩子的行为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甚至训斥孩子。

一句话,无论孩子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哦。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