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二清合規速成課:20分鐘,從淘寶網的擔保交易開始

在中國商業史上,“信用”一直作為道德內涵而非制度約束。即使進入21世紀,個人信用體系的覆蓋面仍極其有限,甚至於已經轉移到了企業的交易信用層面,如當前的電商二清合規問題。然而,在17年前,縱使電商很好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與之匹配的支付工具和交易模式仍是荒漠一片。嬰兒期的中國電商,剛起步就陷入巨大的信用盲區,甚至一度被輿論汙名化(電商詐騙)。

電商二清合規速成課:20分鐘,從淘寶網的擔保交易開始

淘寶網的擔保交易往事

2003年,在倪行軍(支付寶事業群總裁)剛入職時,解決用戶之間的信任問題是淘寶網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在淘寶網創辦之初,團隊充滿了靈動和率性,大家拼勁兒十足,整個網站也很活躍,有很多用戶在論壇上發帖,用戶諮詢業務也很熱情,但就是沒有交易,這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買賣雙方之間缺乏信任。

在中國人傳統的商業思維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在網上交易中,這種傳統的交易模式遇到了難題。賣家擔心貨發出去了而沒收到錢,買家擔心錢付出去了而沒收到貨。用戶對於全程線上交易這種模式很謹慎,而當時也確實出現了一些騙子收了錢不發貨並逃之夭夭的現象。

受此影響,淘寶網早期的很多交易是在同城進行的。比如,杭州的買家在網上拍下了同城賣家的貨,之後雙方約定線下見面成交,這時沿用的依然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模式。為了降低用戶上當受騙的風險,淘寶網當時也鼓勵這種“線上下單,線下成交”的方式,但這種交易方式的侷限性很大。比如,一個廣州的買家和一個杭州的賣家之間很難實現交易。

因此,淘寶網若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先在買家和賣家之間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

淘寶網的負責人孫彤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想辦法解決問題,他看了很多關於網上安全支付方面的資料,還讓團隊不斷地收集信息,瞭解國外同行PayPal的支付方式,但發現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他也曾想到模仿騰訊Q幣搞出一個淘寶幣,後來發現也不行。

用孫彤宇的話說:“越想越複雜,越想越鑽進了牛角尖兒。”

一次,孫彤宇在逛淘寶網論壇時發現,不僅淘寶網團隊為此頭疼,淘寶社區中的買家和賣家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他就主動發帖和這些用戶討論。一來二去,他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孫彤宇想,既然用戶最關心的是錢,那麼只要保證資金安全,用戶就敢用淘寶網了。因此,如果能在淘寶網推出一種基於擔保交易的支付工具,問題就解決了。

所謂“擔保交易”,是指買家在下訂單之後,將錢先打入一個由銀行託管的第三方賬戶(淘寶網在銀行的對公賬戶),淘寶網收到買家的付款信息後,通知賣家發貨,在買家收到貨物並確認貨物與描述相符時,淘寶網才會將錢打給賣家。

其實,這種擔保交易的模式曾在阿里巴巴B2B的交易中嘗試過,但企業和企業之間的交易遠比個人之間的交易複雜得多,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這種模式在B2B的交易中並沒有得到推廣,但是淘寶網的創業團隊覺得這種交易模式在C2C的交易上可能會有用武之地。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建立信任關係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它關乎貿易的開展和人類的協作。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其暢銷書《人類簡史》中寫道:“如果沒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貿易,而要相信陌生人又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今天之所以有全球貿易網絡,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一些虛擬實體,例如美元、聯邦儲備銀行,還有企業的商標。而在部落社會里,如果兩個陌生人想要交易,往往得先借助共同的神明、傳說中的祖先或圖騰動物建立信任。

淘寶網的這些年輕人無意間的探索,觸碰到了金融的本質。金融的基礎是交易,交易的本質就是信任機制,擔保交易正好提供了這樣一種信任機制。有了信任,陌生人之間才可以做買賣,商業的行為才會突破地域的限制,其作用不容小覷。很多國家的電商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缺少創新機制。直到今天,淘寶網依然維持著擔保支付的交易模式,它已經成為淘寶網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人敢想象缺少了擔保交易的淘寶網會是什麼樣的。

從產品角度看,擔保交易不是一個重大的創新,只是一個交易流程的改變,但有時突破性的創新就是從不起眼兒的小創意開始的,這個微小的改變開闢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新時代,成為支付寶誕生的關鍵。

電商二清問題凸顯

支付寶造就了當前的淘寶,可其他電商平臺卻依然趟在“資金二清”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誰能想到,原本讓馬雲都頭疼的擔保交易,如今會演變成平臺二清風險,並被監管部門強制喊停,當然,淘寶並不涉嫌二清,因為二清特質無支付牌照的平臺從事資金清結算業務。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馬雲之所以能成為亞洲首富,其前瞻性可謂令人歎服。

電商平臺“二清”——即消費者資金先到電商平臺,然後再由平臺為商戶清算。雖然,消費者消費都通過“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通道,但這也僅僅是通道,中間的資金去向是平臺而非商戶,商戶最終在交易完成後,才能從平臺拿到收入

央行把這種模式定義為“平臺二清”,是一種違規操作,隨著電商平臺交易規模的擴大,等待給商戶清算的資金形成了鉅額留存。對於電商平臺來說,最初根本沒想到過“二清”這個問題。監管層也是在關注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之後,留意到不少電商類平臺在實際從事業務的過程中使用的是“平臺二清”模式。

傳統的商超結算也是統一收受客戶的貨款,然後分發各個供應商企業,但從風險的角度來講,與電商平臺的區別在於兩點:一,線下實體商場跑路一般是區域性的風險事件,互聯網則沒有邊界,極有可能釀成全國性風險事件;二,商場主有固定資產,跑路的成本比較高,而電商平臺則多數是輕資本運營,跑路成本低。

互聯網化的商業模式興起很快,因為資本的瘋狂湧入,擴張速度都很驚人。由於其經營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驗證,大多互聯網企業都是資本催熟的巨嬰,其穩定性是不確定的。電商資金的裸奔,本質上和P2P、非法交易所、二清機構一樣,只要賬戶上存留的資金到達一定規模,一旦跑路就會引發連鎖的兌付危機。所以,針對存在相似問題的這類機構,從監管部門來說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將風險防患於未然。

電商平臺如何解決二清?

事實上,判斷平臺是否二清主要是看平臺主體企業是否直接和間接持有支付牌照。以阿里、京東、美團等為首的電商大牛基本上都有正規的資質。但相較於動輒叫價數億的生意,顯然不是所有電商平臺都能負荷如此高的成本。

15年資深互聯網金融專家&MallBook聯合創始人謝奉見表示:“平臺合規與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臺碰不碰錢、二是有沒有引入持牌機構對資金進行存管。”顯然,在支付牌照千金難買的情況下,平臺唯一的路是找持牌機構完成資金合規化的構建。但究竟是平臺自己找銀行,配大量的團隊,花大量的時間研究銀行的系統和接口去對接,還是通過已成形的,基於銀行賬戶體系和資金存管以及清結算系統的SaaS服務快速完成,這是平臺需要做的選擇題。

畢竟,不管對於平臺還是銀行,重複造輪子的事情意味著極高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況且,銀行對網絡平臺的各種應用場景也是理解甚少,他們更關注交易資金的安全性;銀行與網絡平臺之間的這種對接缺口,短期內無法彌合,這就催生了第三種解決方案,即第三方連接服務。

MallBook 是中國領先的分賬SaaS服務商,基於銀行及三方支付機構賬戶體系,能夠幫助電商企業的交易資金問題,提供“支付+分賬+二清合規”的綜合解決方案。始建於2000年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務發展中秉承著合規、創新、發展的原則,在上線其春紀美吧平臺時,便與“MallBook”達成了合作。目前,春紀平臺的資金賬戶系統已達到了合規標準,由MallBook合作方銀聯商務按照平臺的指令,為賣家進行資金結算,資金直接進入賣家的銀行賬戶,平臺不觸碰資金。不僅如此,接入“MallBook”產品後,春紀平臺的運營成本還達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核算成本方面,系統的自動分賬功能使平臺快速理清商戶的分賬款,並自動結算,完全省去了人工核算成本,為春紀打造無界零售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隨著電商平臺的二清資金監管日趨規範,隨之而來的企業經營門檻也將提高,新一輪行業洗牌可能就此拉開帷幕。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新零售、共享經濟等新興交易型企業平臺,只有提前做好合規計劃,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