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博士留學申請必備條件有哪些?尤其要注意這4點

近幾年申請去加拿大讀博士的學生原來越多了,在正式申請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教授進行深刻的瞭解,今天立思辰留學就來講講加拿大博士留學那些事兒。

加拿大博士留學申請必備條件有哪些?尤其要注意這4點

  加拿大博士申請4大重點

  早規劃

  材料準備務必充分

  成績要有競爭力

  切記一定提前聯繫導師,進行套磁。

  博士申請的必備條件

  學術成績,碩士期間GPA最好在B+以上

  博士申請還要本科期間的學術成績,最好在B以上

  語言成績,雅思最好能在7.0 單科不低於6.5;託福100分以上

  推薦信,一般學校要求3封。(體現學生的獨立思考研究能力)

  個人簡歷,儘可能詳細的體現自己的學習經歷及做的研究。

  個人陳述,簡述選擇項目的原因,規劃,及自己已經做的學術準備。

  套磁,提前聯繫導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前聯繫導師進行套磁。對於博士申請來講,套磁很重要,要在套磁中充分體現自己的科研能力及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導師的學術研究相匹配。

  面試。有很多專業需要申請者的視頻面試,這一環節可以讓導師更直接的接觸學生。通過面試導師可以更直觀的全面瞭解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這一環節做的好可以讓那些GPA 不是很高的學生加分。

  Research Proposal 研究計劃 (貌似論文的完整文章,充分體現自己對研究領域理解的深度,並說明研究方向)

  其他輔助條件,工作實習經驗、獎學金、助學金、論文發表、志願活動等等。

  加拿大博士學制

  加拿大博士學制一般為3年,去加拿大讀博士一般是碩博連讀,獲得榮譽學士學位以後,可申請攻讀碩士學位,學制2至3年,直接申請讀博士則要求其學士課程在70至80學分以上。但畢竟直接讀博的專業不多,一般是讀完碩士者再讀博,博士學制一般為3年。因此,碩博連讀一般需要3-5年,有些專業可能時間會長一些,假如只讀碩士,需要1年半-兩年左右。

  加拿大讀博士的過程

  第一階段

  去加拿大讀博士階段可能會貫穿你學習和工作的兩個階段。在開始的兩年裡,你需要在學校學習一些基礎課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並且專心跟教授學習博士研究經驗。同時你還必須在這段時間裡完成論文的書寫建議和大部分的實驗室工作。

  第二階段

  兩年後,很多人會被要求去社會實踐,踏上工作崗位。在這個時候你還沒有畢業,但是學生可以到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開始一份全職工作,同時兼顧博士學習。主要是根據之前做出的論文建議和實驗調查,開始論文的正式寫作。可以每年和教授見面幾次,進行討論並交換修改意見,逐步完成博士論文的發表。這個階段通常歷時較長,但也有一個限度,根據不同地區,有八到十年不等的截止期。到了時間,若你還不能完成論文,則無法獲得博士學位,或者被降級重修。

  申請加拿大博士留學注意事項

  製作簡歷,突出自己優勢

  如果可以的話,簡歷一般隨著套磁郵件發出。所以不妨將自己的學術背景、研究經歷、相關工作等都整理一下。這樣也避免在套磁郵件中過多地羅列自己的情況,而是可以把更多篇幅放在研究方向的介紹上。

  瀏覽學校網頁,整理教授信息

  申請之前一定要花時間瀏覽各大學校的網站和professor的個人主頁,有的教授會在個人主頁上寫interested in supervising PhD students的介紹,如果這些教授的研究領域又是你所感興趣的,那麼你就可以鎖定這個教授在你的套磁名單裡。這裡我建議可以給學生做個表格,根據他的研究方向尋找出各校的相關教授,並在表格中記錄每一次套磁的情況,以便後續跟蹤套磁的進展。

  撰寫proposal

  雖然加拿大的申請不一定需要proposal,但是當你將一份周密的詳細的研究計劃發給教授的時候,一方面能夠讓教授更直觀地認識到你的研究領域與他的是否匹配,更重要的是能夠展現出你在學術方面是有一個詳細規劃的而不是一時的盲目衝動。這一份好的研究計劃絕對是很重要的一個加分項。

  篩選教授,按照意向制定計劃

  套磁一般要分批進行,在初步確定了每個學校的意向教授之後,還需要根據自己研究的實際情況,先選擇意向最大的教授進行套磁。然後根據意向順序排列一下,列出3輪左右的計劃,在發每一輪套磁信之前集中研究一下該批教授的文章就可以了。

  不要同時給多位教授發郵件

  一般同一院校的教授之間都是會有交流的,看到有套磁郵件,如果覺得不匹配自己的研究方向,可能還會轉給組內的其他老師。試想,當一個教授收到一份情真意切的套磁信,正準備回覆郵件詢問細節,結果1個小時之內,從好幾個同事那邊轉發過來說:“我覺得這個申請人的背景比較適合你的研究組”。這場面該有多尷尬。所以在沒有得到教授明確拒絕的情況下,切不要給院裡的第二個教授發郵件了。

  不要使用同一封郵件套磁

  如果你想使用一封郵件群發,那還是勸你不要套磁了。套磁郵件必須有針對性,要讓教授一眼就覺得你對於他研究的領域是有密切關注和深度想法的,而每個教授的發表和專注領域優勢不一樣的,所以怎麼能用同一封郵件來敷衍呢?博士學位的申請,教授對學生的研究能力非常看重,而且不同大學不同教授對於學生的喜好是不同的,因此,大家最好在套磁前對教授多瞭解一些,以確保套磁成功。

  不用等每個教授都有明確回覆才罷休

  有的學生覺得必須得到教授的肯定回答才算套磁成功,其實不然。要說光通過套磁就讓教授錄取你,這一般在商科申請中不太發生的。一般你的學術背景(GPA和GT成績)要先過admission office這一關,之後才會把你的信息pass給你在網申中填寫的potential supervisor的。所以套磁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了讓教授提前先對你有個印象。或者說你可以從教授的回答中對他的風格偏好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可以為之後準備個人陳述文書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