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財報丨18億投資收益帶來虧損收窄,長不大的眾安保險難離“三馬”的庇護

3月23日港股收盤後,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06060.HK)發佈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眾安保險實現總保費收入146.29億元,同比增長30%,但是和2017年的74.7%,2018年的89%同比增速相比,這一增速已經大不如前,而歸屬於母公司利潤為虧損4.54億元,連續三年虧損。

2013年成立的眾安保險因為主要股東是馬雲、馬化騰和馬明哲旗下的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因此剛一成立就備受矚目。2017年9月,眾安保險登陸港交所。但是登陸港交所的第一年年報,眾安在線就打破了贏利紀錄,錄得虧損,其後連續虧損,2019年開始連續的高管換血被認為跟公司經營遲遲沒有改善有關。

南財AI新聞實驗室帶大家深入公司的各項主要細分指標,來拆一拆公司2019年年報反映的經營情況如何?

綜合成本率反彈,承保虧損好轉跡象曇花一現

如果僅僅看歸母淨利潤,公司2019年4.54億元的虧損已經大幅收窄,2017年和2018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是虧損10億元和虧損17.44億元。但是這其實得益於2019年高達18.16億元的投資收益,我們知道牛市是可遇不可求的,2019年的牛市氛圍到了2020年就已經轉變成一篇哀嚎。

因此看公司的保險主營業務情況,更應該用承保虧損這一指標。2017年到2019年公司的承保虧損分別是15.3億元,18.35億元和16.99億元。從這一指標看,雖然公司的總保費收入從2017年的59.54億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46.29億元,但是公司的虧損局面並沒有得到逆轉。

虧損的持續主要源於公司的綜合成本費率一直以來居高不下(超過100%就產生承保虧損)。

拆财报丨18亿投资收益带来亏损收窄,长不大的众安保险难离“三马”的庇护

公司的綜合成本費率等於費用率加賠付率,費用率包括各種營銷成本和支付給渠道的費用,賠付率則是已經賠付的金額佔已賺保費比例(已賺保費指總保費-分給再保險的保費-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在2019年中報時,曾經一度降低到108.3%,是近幾年的一個低值,但是到了年報公佈時,再度回升到113.3%。

2019年中報時,因為綜合成本率的下降,公司的承保虧損一度降到只有-5億元,比2018年中報時的-8.7億元大為好轉。但是下半年再度恢復常態,這意味著下半年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要高於年報中體現出來的113.3%。

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其實跟公司的一大軟肋直接相關,那就是公司缺乏自己的銷售平臺,這一方面有合理性,因為消費場景都在外部平臺上,公司的近場服務是必然的,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公司需要支付的費用率居高不下。

公司對此也有認識,比如公司正在壓縮五大業務中的航旅險業務就是因為航旅險的質量低,渠道費用貴。壓縮高成本渠道的效果還是有的,2019年年報公司的費用率跟前兩年比,已經大為下降,但是跟中報比,依然是反彈了。

按下葫蘆浮起瓢,壓縮高成本渠道降低費用率的時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賠付率的上升。比如公司壓縮的航旅險業務賠付率只有7.1%,而公司大力發展的生活消費險的賠付率卻是75.5%。這導致公司2019年的賠付率創了新高,到了67.4%,跟前兩年相比上升明顯。

賠付率和費用率的蹺蹺板關係背後是公司缺乏自己的平臺,但消費場景掌握在平臺手上,這似乎成了導致公司虧損的一個死結,至今,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依然居高不下。

業務依然嚴重依賴股東

缺乏自己的消費場景,主要依靠股東的關聯交易,這是從上市的時候開始,就是公司被質疑的一個點。兩年多過去了,這一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公司和股東騰訊,中國平安都有關聯交易,但是最明顯的是跟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之間的關聯交易。

拆财报丨18亿投资收益带来亏损收窄,长不大的众安保险难离“三马”的庇护

上面是公司向螞蟻金服及其子公司支付的技術服務費,按照財報的表述,這一項費用主要是客戶引流費。

2019年,這一項費用支出是10.85億元,同比增長了123%,同比增速遠高於2019年中報的79%和2018年的14%。這也許跟公司大力拓展生活消費業務有關,眾安保險的這一項業務主要為天貓和淘寶服務。

投訴居高不下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眾安保險一直都是銀保監會季度投訴名單中的常客。

拆财报丨18亿投资收益带来亏损收窄,长不大的众安保险难离“三马”的庇护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官網,飛笛科技整理

銀保監會每個季度都會公佈一份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眾安保險屬於財產保險,南財AI新聞實驗室整理了從2017年以來的數據,最新是2019年三季度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眾安保險在涉及保險合同糾紛投訴情況一項,在財產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九,2018年排名上升到第五,2019年截止三季度,繼續上升到了第三。在涉嫌違法違規投資情況一項中,公司2018年和2019年截止三季度都是排名第九。

翻閱網上跟眾安相關的投訴帖可以發現,涉及公司的投訴大量都是跟霸王條款和捆綁銷售有關。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