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概況

定西市位於甘肅中部,通稱“隴中”,座中聯七,總面積1.96萬平方公里,總耕地1210萬畝,總人口304萬。現轄安定區及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全市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大致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高寒陰溼區兩個自然類型區,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7℃。2003年定西撤地設市,2008年定西被中央確定為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之一。

定西市概況

定西曆史悠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自戰國秦置隴西郡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定西是中華民族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舉世聞名的馬家窯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尋根祭祖地,齊家、寺窪、辛店等史前文化交匯地和全國重要的書畫作品集散地,綿延300公里的戰國秦長城西起定西市臨洮縣。境內有以國家4A級景區漳縣貴清山/遮陽山和渭河源大景區為代表的自然景觀,以紅軍長征通渭“榜羅會議”、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景點,以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隴西堂”等人文歷史景觀。天賜“涼”機使定西成為最佳的消夏避暑、度假旅遊城市,“渭水源頭、李氏故里、當歸定西”文化旅遊品牌的知名度明顯提升,被評為全國“2019避暑旅遊十強城市”。

定西市概況

定西區位優越,具有便利交通體系。定西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地處蘭西城市群、成渝經濟圈戰略腹地,距省會蘭州98公里,素有“蘭州門戶、甘肅咽喉”之稱,已成為蘭白都市經濟圈、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輻射區和中國西部交通的重要交匯點。隴海鐵路、蘭渝鐵路、寶蘭高鐵和國道G30連霍高速、G22青蘭高速、G75蘭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通定、定臨、隴漳3條地方高速建設項目有效推進,定西支線機場、臨洮軍民合用機場、蘭州至臨洮城際鐵路、隴海線定西城區段改線工程、鳳合高速、漳磚高速等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八通十六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

定西物產豐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定西是甘肅農業大市,產業特色鮮明,是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和全國首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正在全力打造“中國藥都”“中國薯都”“中國西部草都”和全國特色種子種業基地。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左右,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常用的130多箇中藥材品種定西有97個、佔75%,定西三大主栽品種當歸、黨參、黃芪種植面積分別佔全國的60%、20%和40%,隴西縣、岷縣、渭源縣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黨參之鄉”。積極推動中藥產業、中醫事業、中醫藥學融合發展,打造從GAP種植到GCP應用的全過程標準化生產鏈、醫藥大健康產業鏈和中醫藥學文化產業鏈,初步形成了“人人學中醫、戶戶種(養)藥材、處處搞康養、層層興岐黃、縣縣做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全力建設甘肅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左右,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種薯生產能力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積極推動馬鈴薯產業品種、品質、品牌“三品”統一,農業、工業、產業、事業“四業”融合,鮮食化、主食化、工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六化”並進,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定西馬鈴薯”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定西有天然草場1000多萬畝,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床面積300多萬畝,草產量700萬噸,玉米秸稈資源豐富,畜禽飼養和肉類總產量多年來位居全省前列,草牧業生態循環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順利推進,基本形成以草帶畜、草牧一體化發展格局。依託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馬鈴薯種薯、高原夏菜、特色牧草、優良畜種、苗木花卉等種子基礎,新謀劃發展種子種業穩妥起步。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十大生態產業穩步發展,中醫藥、馬鈴薯、牧草精深加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裝備製造等工業主導產業已步入依託現有企業孵化新產業、沿著產業鏈條上項目、圍繞資源搞開發的發展新階段。

定西市概況

定西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全市已探明金屬礦和非金屬礦50多種,其中黃金、地熱水、紅柱石、大理石、石灰岩等儲量相對較大。漳縣紅柱石儲量1億多噸,岷縣寨上金礦已探明資源量108.6噸;花崗岩、大理石及鹽巖儲量分別為10億立方米、1.5億立方米和3.5億噸。通渭溫泉日出水量6000噸以上,富含20多種微量元素。定西電力資源豐富充裕,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8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45萬千瓦,已裝機30萬千瓦。通渭風電基地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已建成併網30萬千瓦。7縣區均為全國光伏扶貧工程實施重點縣,光伏電站建設指標444兆瓦,已建成併網313兆瓦。甘肅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一期建成通水、二期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