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行走在村裡,

村民們熱情、熟絡地和他打招呼,

他是誰?

他就是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共和村第一書記黃國整。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2015年底,黃國整被來賓市中醫醫院派駐金秀鎮共和村擔任第一書記,至今,已經整整四年。四年間,他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培育了一批新的主導產業,切實增強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幫助他們早日實現了脫貧致富。


“別人兩年滿期就走了,如今我已經幹了四年了,等到父老鄉親們都脫貧了我再走。”這是黃國整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打通“神經末梢” 激活“造血細胞”


金秀鎮共和村共有18個自然屯,1792口人,其中988人是貧困人口。


第一次來到共和村的黃國整,儘管來之前已做足了功課,瞭解了該村的基本情況,但是進入村委大院後他還是有些“意外”:整個村委沒有一條水泥路,整個村人口不到2000人,卻分佈在18個自然屯,每個屯還全是泥沙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黃國整幫助村民摘菜。(受訪者供圖)


“泥沙路坑坑窪窪、彎彎曲曲,雨天溼滑,行走困難,還經常發生翻車等事故。”該村村委副主任何連華說。


“兩三公里的路程,卻要走三個多小時。”有一次,黃國整去共和村古卜屯走訪,與村民聊著聊著,天色已晚,因為交通不便,他只好住在扶貧對象家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星期後,黃國整完成了18個屯的走訪工作。


要致富先修路。對於鄉村發展而言,修建道路是首要。“光有山林資源,但沒有路,成為該村發展的最大瓶頸。”走訪過程中,黃國整發現,由於村屯裡的道路不通暢,村民們普遍對脫貧致富的慾望不高,思路不開闊,村裡孩童的輟學率也較高。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黃國整到村民家中瞭解適齡兒童就學情況。(受訪者供圖)


於是,黃國整決心幫助群眾修好路。


四年裡,黃國整積極奔走和爭取,在上級的扶持下,共和村得以啟動村屯道路硬化建設,掀起了一場村屯道路建設“大會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黃國整檢查道路是否有塌方。(受訪者供圖)


2016年12月,共和村第一條屯級水泥路——坤林屯屯級水泥路開工了......


2017年6月,這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通車了,受益的不只是坤林屯的360名群眾,還讓18個村屯的群眾看到了希望。


經過不懈努力,四年時間,18個村屯已全部建成了水泥路,“抬腳踏上水泥路”的夢想成為現實。


“在道路未修建之前,山路窄而難行,現在我們共和村變化很大,村委大院美化了,護堤也建起來了。”共和村黨支部書記陶勇告訴記者,路修好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非常感謝黃國整書記。”


產業發展有妙招,多種經營帶富村民


“交通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黃國整和村委幹部分析認為,要脫貧必須培育一批新的主導產業,增強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四年間,黃國整帶領村“兩委”班子確定了該村四項主導產業,即中草藥種植產業、野生茶產業、竹筍產業和杉樹產業。目前,共和村種植杉樹9000多畝、野生茶1500多畝、竹筍15000多畝、中草藥4000多畝,成立了金秀縣共和村瑤寶茶葉專業合作社、共和村共同種養合作社、共和村村民合作社和金秀香蜜園養蜂專業合作社、合順共同種養專業合作社等六家合作社,湧現了一批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說:“大家都脫貧了我再走”

黃國整到中草藥生產基地查看草藥長勢。


“村屯道路打通後,加強了我們與外界的聯繫,讓共和村的‘經濟林’煥發了生機,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聚寶盤’。”陶勇開心地說。


在黃國整的帶領下,目前,共和村僅剩3戶9人未脫貧,“我要看著父老鄉親們都脫貧了我再走。”黃國整堅毅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