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导语:前面通过3期分别通过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中期三个时间段介绍战后美国在的驱逐舰的一个简单发展史,从50年代的落寞到60年代的恢复发展再到70年代~80年代中期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宙斯盾防御系统的实际运用,在斯普鲁恩斯级之后美国海军迎来了最后一级驱逐舰——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该级军舰是美国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上的巅峰,同时也是世界海军驱逐舰发展的巅峰之作。从90年代服役直到29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顶级驱逐舰的代表,我们通过该级驱逐舰回顾一下美国海军在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的发展史。

其实和前面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一样,我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印象同样是来自于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便是在2012年在中国上映的《超级战舰》,不过我看到这部片是在次年电视机上看到的,当时上初中正好开始接触海军知识,所以这部片对我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也是我第一次最直接、最清晰的了解到什么是“宙斯盾舰”,当时看到主角开着阿利伯克级3号舰“约翰-保罗-琼斯号”对战外星飞船,在沉没前用导弹、舰炮、鱼雷齐发的画面着实令人感到震撼,也正是因为这部剧在我的脑海里定义了什么是宙斯盾舰。那么现实中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真的像电影中那样厉害吗?就让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的画卷回顾这级引领世界海军驱逐舰发展潮流的“超级战舰”。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电影《超级战舰》截图,这里伯克级是和外星战舰决斗的地方,雷炮齐发,但最后自己也被击沉了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虽然只有几秒钟的视频,却非常震撼。剧中用防空弹打军舰其实也是可以的,现实中美军也将防空弹当反舰弹用过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诞生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了两个词,分别是“饱和攻击”和“宙斯盾舰”,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国在冷战的对抗中都是处于劣势,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苏联性能更为先进的“台风级核潜艇”与“德尔塔IV型核潜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相继服役,苏联红海军的实力得到空前的发展。虽然美国海军凭借这航母的优势认为在与红海军的对抗中有着航母和军舰质量上的优势,但苏联在二战的“大纵深”军事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战争的作战特点形成了符合当下作战情形的“立体化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压制下仍处于劣势,因为毛子用战役战术上的配合抵消美国在航母的优势。面对毛子的战役战法美国一直没有很好的对策,因为这是要打世界大战的节奏啊,而当时的美国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越战的分队作战和特种作战上。美国海军从70年代开始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苏联潜艇多、厉害我就大力发展反潜能力强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而美国真正形成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编队体系还是在宙斯盾系统安装在提康德罗加级上后形成的,而这时时间线也已经走到了80年代中后期。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在海面上高速航行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从外观上看的确很漂亮,这种外形设计一直影响后来的军舰外形设计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美国海军发现宙斯盾舰虽然好用,但是有点小贵啊,,至于贵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得知,至少连财大气粗的海军都觉得心疼,所以美国海军在就提出了一种装备“宙斯盾”防御系统的5000吨级的驱逐舰,正好和装备“宙斯盾”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形成高低配搭配,而这一个项目被称为“DD-X计划”,再加上自己在70年代建造的一大票斯普鲁恩斯级主打项目是反潜,连防空武器还都是后面才加装的,而这时面对苏联的“饱和攻击”的压力自己的防空型驱逐舰捉襟见肘,所以建造新的防空型驱逐舰势在必行,阿利-伯克驱逐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其中防空主力舰就是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通常为舰队防空指挥舰

全新的设计全新的舰艇

从外形上看可以发现,阿利-伯克级的舰体外形和沿用斯普鲁恩斯级舰体设计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外形上看感觉阿利-伯克级比较“胖”,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水线长宽比为9.6:1,而阿利-伯克级的水线长宽比为7.9:1,,所以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看起来阿利-伯克级就感觉比较丰满。而阿利-伯克级之所以没有沿用斯普鲁恩斯级的舰体,是有着其他的考量,虽然舰体变宽使得最高航速和加速性能下降,但更宽的舰体增加了舰艇的容积,使得一些重要的舱室都布置在舰体内部从而弥补了采用紧凑型上层建筑而造成的内部容积的减少,而且长宽比更大的舰艇平稳性更佳,更利于雷达的平稳运行工作和导弹的的发射。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级的正面照,桅杆采用的是传统的英式三脚桅,材料为坚硬的钢材料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级和提康德罗加级的正面照对比,明显伯克级的正脸更“胖一点”

在舰体的上层建筑中也放弃了此前一直在使用的重量较轻铝合金材料,而是使用耐火程度更高的钢材料。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到1982年马岛战中被阿根廷“飞鱼”导弹击沉的英国的42型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但其实那枚导弹击中后并没有爆炸,只是导弹的尾焰加导弹的燃料点燃了“谢菲尔德号”的上层建筑。而“谢菲尔德号”上层建筑为减轻重量大量使用容易着火的铝合金材料以及为降低生产成本部分标准由军用标准改为民用标准,最后再加上损管不利“谢菲尔德号”被活活烧死。而美国也同样有相似的经历,在1987年,美国的佩里级护卫舰“塔斯克号”在波斯湾上被伊拉克空军打中2枚“飞鱼”导弹,重点是这2枚导弹爆炸,损伤程度远远大于“谢菲尔德号”,而佩里级的上层建筑为减轻重量同样采用铝合金,所以也烧起了大火,要不是美国海军的逆天损管这“塔斯克”号肯定和“谢菲尔德号”一样被烧沉。所以在1988年才开工建造的伯克级就决定不再使用铝合金材料,而且连舰上易燃品都不给安装,所有钢材都得进行阻燃处理,以增加军舰的抗火灾能力。不过大量使用钢材使得重量不断增加,这样的话就已经超出了原先的5000吨的计划,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海军认为我并不缺钱,我缺的是高性能的军舰。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被飞鱼导弹命中后的塔斯克号护卫舰,舰艇已经大幅度倾斜,舰上还冒着滚滚的浓烟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箭头标志处就是被飞鱼导弹命中的地方,得亏美国海军家里有祖传的损管,不然还得重蹈谢菲尔德号的下场

“宙斯盾”系统加持下的强大战力

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宙斯盾舰”、“盾舰”这些词,那什么是宙斯盾舰呢,其实“盾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装有“大型相控阵雷达+导弹垂发装置+先进火控指挥系统”、拥有舰队远程防空能力的军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外在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导弹垂发装置”,毕竟都是装在军舰外侧能看得见的地方,那什么是“相控阵雷达”呢?为啥还要加个“大型”,难道还有小型相控阵雷达?答案是的,首先先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相控阵雷达””,一般的雷达会通过转动发射/接收雷达波来收寻目标,一般一部雷达只能发现一个或多个目标,但都只能引导一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但如果目标太多就得需要多部雷达来指引。那么,如果将多部雷达整合成一大块雷达,不就拥有了多目标收寻、攻击的能力了吗?所以可简单的将“相控阵雷达”理解成由几十甚至上百部雷达组成的一个大雷达。而第二个问题,为啥还有加个“大型”上去呢?因为还真有“小型相控阵雷达”,通常“大型相控阵雷达”用的都是探测距离高达300多公里的 S波段,而“小型相控阵雷达”用的都是探测精度更高的X波段,但X波段的探测距离只有70多公里。而目前全球只有中美两国有制造大型相控阵雷达的能力,其他国家的盾舰都是小型相控阵雷达。而中国的055大驱是世界第一个同时安装远程探测的S波段雷达和高精度探测的X波段的军舰。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拥有双波段雷达的055大驱,两种雷达相互配合,探测距离远精度也高,而印度的加尔各答级刚好相反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I、II型都是只有S波段的雷达,在III型上准备也搞双波段雷达,图中就是它的计划图,不过现在还没有出来

伯克级采用的是AN/SPY-1型被动扫描阵列雷达,呈六角形分别安装在舰艇的四个方向上,每一面雷达负责90°的空域,而且它不用像其他雷达一样转动扫描。它的一块雷达面板上有140套模组,每个模组包含了32具发射/接收与控制单元,所以光是一块雷达面板的重量就高达5.45吨重,而整套系统下来重量就高达610吨,后期的改进型更是增加到656吨。配合3部AN/SPG-62型火控雷达,可同时高速搜索、跟踪处理几百个目标,而且最多可以同时引导12枚导弹进行攻击。而盾舰除了雷达以外还有另一个绝技,那就是垂直发射装置,其实这种发射装置最初是毛子先用的。伯克级用的是和斯普鲁恩斯级和提康德罗加级一样的MK-41型导弹垂发装置,并且主要防空武器是“标准-2”型防空导弹,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前后各64单元的发射坑加5部火控雷达相比,伯克级前32后48单元的发射坑加3部火控雷达看起来的确是简配版的提康德罗加级。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级舰尾的6组八单元的MK-41型垂发系统,垂发系统前面是8枚捕鲸叉反舰导弹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一开始伯克级驱逐舰是没有直升机库的,后来为适应远洋反潜作战,增设了反潜直升机机库

正是“大型相控阵雷达+导弹垂发装置”的组合成就了伯克级巨大的威力,不过首舰在1988年4月开工建造,到1991年7月服役时,苏联还差2个多月就已经解体了,所以这款具备“抗饱和攻击”的高性能的防空驱逐舰也同样没有赶得上和苏联红海军一决雌雄的机会。不过由于它出色的防空性能和超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没有像反潜型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那样停止发展,相反,美国在战后一直不断升级并一直使用到现在仍然是美国海军的当家主力军舰。伯克级现在共发展出了Flight-I型、Flight-II型、Flight-II/A型三个主要型号,现在这三个型号已经发展出65艘是美国战后驱逐舰单个级别中数量最多的一个,最新的Flight-III型也在船厂中正在建造。别看这款军舰最老的那一艘服役已经29年,但是它仍然是这个蓝星上绝对顶尖的存在,哪怕是20多年后有个双波段的后生出现,哪怕在防空领域稍有落后,但伯克级仍然凭借着海基中继反导和反卫星的能力位居榜首,唯一能撼动它的地位的也就只有无情的岁月。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级Flight-I型,注意舰首的红线,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前后的雷达是处于同一高度的,

美系驱逐的巅峰之作—阿利伯克级,世界海军驱逐发展潮流的引领者

伯克级Flight-II型,注意舰首前后的雷不在同一高度,后部雷达比前部高2.4米,这是辨别I型和II型的最好方法


结语:

伯克级的出现定义了“盾舰”的标准,此后的各国主力驱逐舰都在朝着伯克级定下的定义去发展,所以无论是外形上还是功能上中国的盾舰都和伯克级非常相似,引领了近30年的海军驱逐舰发展潮流,而且这个潮流直到现在还在持续着。虽然伯克级没有能和红海军交过手,但是却参加了美军自苏联解体后的大部分战斗,同时也作为美国利益触手的急先锋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是美国显示军力的“前沿存在”和重要的“反介入”武器。在现实中可能作为无敌的强者总显得寂寞,所以只能到电影中打打外星人显示存在感,虽说最后不敌外星人,但《超级战舰》这部影片对于想了解海军知识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一部不错的教育影片,至于那种战列舰怼外星人场景就当过过瘾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