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在教育問題上面,家長可謂是不餘遺力,不管是自己能力如何,家長所想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好的學習資源,不願意孩子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落於人後。

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可以說是費了家長大部分的時間和心血,但家長就發現,為何有的孩子就是能夠表現得更優秀,難道是自己為孩子付出的還不夠多、不夠好?其實,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並不只是因為"資源"問題的限制,更多還得在家長自身上找原因,家長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我們能發現,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總是會為孩子規劃好人生,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打理得整整有條,在他們的心中這就是孩子的理想生活,為孩子打造完美的人生,這樣子孩子就能少走許多彎路,他們也能夠更加放心,但是這樣的生活卻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家長自己設想的。

不是說家長想為孩子打造的一切是錯誤的,只是這樣子的話,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設想去成長,雖然能少走彎路,但卻無意之間減少了孩子體驗和成長的機會,要知道失敗挫折雖然可怕,但卻是讓我們快速成長的機遇,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Alison在《園丁與木匠》書中提出,我們基本能夠家長區分為"園丁"和"木匠",區分方式就是父母對於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書中倡導,家長應當像"園丁"一般去呵護孩子的成長,就像栽培花草樹木一般;木匠雖然能雕刻出美好的人生,但卻讓孩子失去生長的自主性,彷彿孩子成為了家長手中可操控的玩偶。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得想一想教育的本質,為人父母我們究竟想要做到的是什麼呢?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充當什麼角色?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家長應該如何做呢?高手父母和普通父母,往往就只有一念之差。

作為家長,你是"園丁"?還是"木匠"?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唯一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想讓孩子成為我們理想的樣子,所以很多父母都儘可能地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避免孩子遇到過多的難題,但是最後卻可能事與願違,孩子往往都不能按照父母的計劃去發展,讓家長感到焦慮。

其實,仔細地想一想,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是典型的"木匠思維",他們就是製作木製工藝一般,按照事先制定的圖紙來對木頭進行雕刻、塑造,就像按照自己事先的規劃一般去培養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去發展。對於"木匠"式父母來說,孩子就是原材料,認為只要自己事先做好計劃、為孩子準備好一起,那麼就會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就像是完成一件品質優良的作品。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雖然按照木匠式父母的安排,孩子的確能夠獲得成長,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比其他孩子優秀,但孩子卻彷彿成為了只會接收指令的機器,不懂得如何去主動地探求、缺乏成長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創造性方面有所欠缺。

與木匠式父母不同,園丁式父母對於教育孩子有著不同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孩子就是一顆顆幼小的、富含旺盛生命力的種子,而在他們發芽、生長的過程中,家長充當的就是"園丁"的角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在自然的氛圍之下自由地成長,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園丁式父母雖然也會幫孩子做一些修修剪剪的工作,但那樣並不是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雕刻,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因為只有修建之後,孩子才能去更好地生長,去獲得更多的陽光雨露,能夠茁壯地成長,接觸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教育理念的差異造就高手父母和普通父母

我們不能說園丁式或木匠式教育存在絕對的對錯,因為在這兩種教育方式之下,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優秀的孩子,只是,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想要家長多去想一想,究竟哪一種才是更合適的?對於孩子來說,怎樣才能算是更好的發展機遇呢?

我記得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說過,父母對於小孩來說最珍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其實能給孩子的東西很簡單,也很重要,就是創造出合適的、理想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能夠真正成為自己,而不是說讓孩子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這也就是我們所能給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

簡單地說,高手家長就懂得,我們不必總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過度焦慮,而是應該做好我們自己分內的事情,也就是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合適的、有保障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去自由地成長。家長應該嘗試著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移開,把重點放在環境氛圍的營造上面,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正如盧梭所說的,培養孩子的確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家長究竟能夠做什麼呢?事實上,是家長們多慮了,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少做些事情"。不要總是為孩子過度擔心,而是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成長,我們只要充當好保護和後臺的角色就足夠了。其實,高手父母和普通父母差別不在意能力問題,而是自身的教育理念,這些差異拉開了彼此的差距

家長應當迴歸初心,成為高手父母

想要真正地成為高手父母,家長就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初心,我們本意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現在就回歸初心,不要總是以木匠思維去雕刻孩子的人生,而是成為辛勤的園丁,守護著孩子,給孩子施肥除草、修修剪剪,靜靜地等待孩子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高手父母還是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選擇做“園丁”還是“木匠”

1、家長要改變心態,不要過度焦慮。

不得不說,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陷入教養模式焦慮,他們總是在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一開始就為孩子的人生做好規劃,每一天的時間都做好安排。彷彿家長的人生就這樣被孩子和時間佔據,一不小心,孩子的人生就成了實現家長自己期望人生的物品。因此,家長要懂得調整心態,不要總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過度焦慮,而是要以等待、支持的心態,讓孩子去自由生長。

2、給孩子創造適應的成長環境。

家長應該注意到,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家,他們對於外界總有強烈的好奇心,通過不斷地觀察和體驗,孩子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但這樣的過程反而能夠激發孩子發展的潛力。家長必須要承認,我們未必就比孩子聰明,所以不要總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的人生,而是給孩子適宜的環境,如讓孩子獨立去嘗試、多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商量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自身的潛力都釋放出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神秘的寶藏,他們都有著神奇的能量,而家長教育的目的就是去發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能夠獲得更大的成長。所以,家長要擺脫普通家長的思想枷鎖,把孩子當成無限可能的種子來進行培養,為孩子的成長提供陽光雨露,讓他們去自由地成長,適當地進行引導幫助,讓孩子用自己的雙腳去走出自己的人生!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