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老師學來的疏肝清熱利溼方——我的中醫之路之(6)


和馬老師學來的疏肝清熱利溼方——我的中醫之路之(6)

簡明中醫學

從馬老師那裡學來的第二個方子是一個治療五心煩熱的特效方,這個方子本身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名字,一段時間我叫它疏肝滋陰利溼方。這個方子,我前前後後怎麼也用了夠幾百次了吧,對證的時候效果真的非常好。
初次對本方產生興趣,是見馬老師治療一例慢性尿路感染伴五心發熱,主要是手心。李老師是馬老師的上級,他愛人反覆尿路感染多年,曾診斷慢性腎盂腎炎,經常腰痠,小便不利,同時手心發燒,心煩,但體溫正常。李老師本身也懂醫,但全是書本知識, 從來不看病,屬於紙上談兵式的。當他和馬老師談起此病,馬老師說保證三副藥見效。結果,吃了兩副手心就不燒了,小便也通暢了,小肚子也不拘急難受了。李老師和我談起這個病例的時候,口氣頗不以為然,說他並不贊成馬老師的治法,雖然病人感覺是好了,但利水藥會傷病人的腎陰。這就是李老師的學術特點,他自己從來不治病,但總能在別人治過的病人中找到錯誤,哪怕是效如桴鼓的病人。
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聽後就開始留意這個馬老師到底運用了什麼方子。後來閒來無事和馬老師品著茶水吹牛,馬老師告訴我,有一個診所的醫生,近來咽中異物感,咽東西不暢快,同時乾嘔,噯氣,上腹痞滿,自己總是懷疑得了食管上不好的病。結果他就用了兩副藥,症狀就徹底好了,病人也不擔心食管癌了。這下徹底激起了我的興趣,經過死磨硬纏最後馬老師終於坦白了他兩次用的同一個方子。


處方的組成是這樣的:柴胡10 黃芩10 半夏10 生地10 元參10 麥冬10 鬱金10 茵陳15 生雞內金10 生山楂10 木香10 元胡10 川楝子10 甘草6 木通6 車前子10 板藍根10 ,大黃6(不後下)。手足心熱加鱉甲24克。

和馬老師學來的疏肝清熱利溼方——我的中醫之路之(6)

祖國醫藥學是一個 偉大的寶庫

得到此方後,我對他進行了廣泛試驗,發現本方能解決大多數問題,近期療效好的很。如:
用於尿路感染,急慢性腎盂腎炎,以本方原方使用,或加滑石,蒲公英,有效。無心煩熱者,特效。伴噁心嘔吐者,有效。
用於膽囊炎,膽結石,效果也很好,倒不是能排出多少結石,而是症狀很快就好了。曾治療一王姓朋友,男,30餘歲,右上腹不適,墨菲氏徵陽性,使用高脂飲食後加重。b超檢查為膽囊炎,膽囊排空減慢。服用本方五劑,症狀消失,曾試驗飲酒吃肉 後依然沒有復發,B超複查,說膽囊排空正常了。他朋友是醫院的,轉告我,B超醫生說難以置信。
某女,18歲,學生,以手心發燒,心煩難忍就診,訴既往曾有膽囊炎,具體不詳。舌紅,少苔,脈細。予本方原方加鱉甲。服藥四劑,二劑後症狀消失,四劑服完,自己感覺正常,未再診治。
本方治療膽囊炎,以手心發熱,伴噁心,胃脘痞悶者特別好。若辨證無熱證,可酌減方中生地,元參,麥冬。
慢性咽炎,類梅核氣症狀者。
梅核氣痰鬱氣結而無熱者,當用半夏厚朴湯。但本病診斷為慢性咽炎者,見寒熱錯雜,或肝鬱化火,或鬱熱傷陰者甚多,再用半夏厚朴湯則不適宜,用本方甚好,加山豆根。本方治療的慢性咽炎,以咽中異物感,口感舌燥,時有乾嘔者效果尤其明顯。

不明原因低熱。曾以本方治療不明原因低熱一例,女性,30歲,舌脈基本無異常,自覺發熱,每天下午體溫37-38度,持續二月餘,五心煩熱。以本方服用,四劑熱退,症狀緩解。
曾治一例,是內分泌科的同事找我會診,說一病人,是糖尿病,晚上身上熱的睡不了覺,體溫正常。我裝模作樣號號脈,與本方原方兩劑。第二天,同事就告訴我,病人身上一點都不感覺熱了,一覺睡到天明。並說他們科一大票病人都要找我開藥。
曾經有一年多時間,我用本方加減通治所有疾病,如頭痛,胃痛,咳嗽,脅痛等,效果竟然也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後來聽人說起“十一髒取決於膽也”這句話時,我立馬就反應出來,這理論我早就用上了。

前面說了疏肝滋陰利溼湯的應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它的組成特點和我對他的理解和認識。本方來自於簡明中醫學,原來是一首治療膽囊炎溼熱證的方子,原方本來也不是這樣,而是另外一個方子,後面有好多的加減法,這些加減法經過馬老師的加減應用,再經過我的廣泛異病同治實驗後,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大家可以看看原書的加減法:
處方:柴胡6克、黃芩10克、鬱金10克、車前子10克 、木香10克、川軍10克、茵陳18克、半夏10克,水煎服。


加減:熱盛,加龍膽草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痰溼盛,加蒼朮10克、陳皮6克、厚朴6克,熱邪傷陰,加生地12克、元參10克、鱉甲24克、麥冬10克、板藍根30克:食慾不振,加山楂10克、雞內金6克;嘔吐,加竹茹10克、黃連6克;痛重,加川楝子10克、廷胡索10克;鼻衄,加白茅根15克、大小薊各15克、藕節15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原方是全部採用了的,熱甚加的三個藥沒有加,因為這個痰溼的也沒有加,但傷陰的全部加上了。食慾不振的也加上,痛重的也加上了。從原書原方,馬老師的加減及我的使用,可以看出處方發展沿革的一個短期縮影。那麼,經方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成了現在千變萬化的方劑,也就不足為奇了。從這裡也可以發現,經方之妙,也不能完全歸結為經方本身的妙處,也有我們後世不斷髮展,不斷完善,不斷髮現新的適應症的功勞。

這個方子,使用起來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由於本身從小柴胡湯脫胎而來,故治療發熱,噁心喜嘔,呃逆,痞悶自然就有一定的效果,起作用的關鍵是柴胡、黃芩、半夏這三個小柴胡湯的核心藥。
這個基礎上,加了生地,元參,麥冬三個養陰清熱藥,就特別善於治療五心煩熱,因為柴胡可從少陽透熱於外,木通車前子,可從膀胱滲熱於下,大黃,茵陳可將溼熱排出於大腸,生地,元參,麥冬又善於清血熱而生陰津。血分瘀滯者,尚有鬱金,元胡活血,故本方治療五心煩熱,可謂特效。因為有無心發熱主證的,若是按傳統的方法治,都是分為氣鬱,血瘀,溼熱等,在辨證上往往錯雜發生,不像本方,兼而取之,但有相得益彰。配伍之妙,確實值得推崇。

這個方子裡,用了生地,元參,麥冬,大黃,而去了小柴胡湯裡的黨參,生薑,或許有人會質疑此方過涼,會導致腹脹,納呆,腹瀉。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很難發生,原因是,本方有木香辛溫行氣而香燥,又重用到十克,就會有很強的行氣消脹作用。再加上山楂,雞內金等健胃藥,完全可以抵消玄參生地麥冬的寒潤礙胃之性,但清熱涼血的作用卻不會受到影響。而茵陳大黃合用,有利膽的作用,增加膽汁排泌,也是助消化的。而且本方有木通,車前子,茵陳利溼,利小便而實大便,那麼腹瀉的副作用也沒了。
尤其本方有川楝子,鬱金,生雞內金,生山楂,有很好的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故對於肝膽氣滯血瘀的問題,往往也能一併解決,故使用本方治療一證的時候,往往其他症狀,也順便就痊癒了,甚至包括一些患者來診時根本沒有談到的症狀。唯有如此,患者才更會佩服中藥的神奇。
本方中,除了生地,元參,麥冬,板藍根,如過不是治療發熱可以去掉外,其他的任何成分均不能隨意去掉,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可能就完全失效了。如果氣虛,可以加黨參,太子參,胃寒,也可加生薑,或乾薑,大腹脹滿,也可用厚朴。如果有感染,熱毒,銀花,連翹也可以用。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我讀碩士的時候,有一個病人,拿了一個膽囊炎的方子,問我的一位上級醫師這方子怎麼樣,上級醫師看了,說私人診所的方子還是不可靠吧,我給你開一個。方子開好了,基本還行,就是沒有用大黃,我問為啥不加,醫師說,病人不便秘。我當時就說,這方子吃了可能沒效。三天後病人來了,果然說毫無效果。我告訴上級醫師,加大黃進去,哪怕有三克,一定有效。後來果然如此。這裡必須說明,如果去掉大黃,茵陳,是最容易導致整個方子完全失效的,大黃是方內全部藥物起效最後的落腳點,就像考試答完卷子最後交卷的那一下。所以,即使病人大便不幹,甚至偏稀,大黃也一定要用,量可以少,哪怕二克,也和不用完全不一樣。而且大黃不要後下,要同煎,因為大黃這裡用的是他的活血和推陳致新的共同作用,並不是單獨取其瀉下。

再說鱉甲,如果有五心發熱的症狀,這個藥一定要加上,而且最好用24克。這個屬於治療五心煩熱的特效藥。聽人講過一個故事,以前有個老中醫,快去世了,兒子不爭氣,不愛學習還抽大煙,沒辦法,老中醫就教了兒子一個秘方,而且無論如何不讓洩露出去。女人,最容易手心燒,而且燒起來心煩意亂,就找男人的麻煩。而這個兒子,就專門治療這個病,特效。誰找他去看,他也不要錢,只要給他大煙抽就好了,他用的主藥,就是這個鱉甲,還有一味是地骨皮。

總之,由於本方以小柴胡湯為內核,又經過了巧妙的加減,擴大了適應症,增強了速效性,同時兼具大小柴胡湯的特點,故我學到本方後,曾經以此為基本方,加減通治各種病症,竟然也混了二年,而且獲得不錯的口碑。
但後來,我還是放棄了。一方面是覺得這樣下去,學術上很難有更大的進步。二是這個方子也不是全無缺點,接下來,就說說這方子的不足之處。
首先,這個方子經經方大小柴胡湯一變,又加了增液湯清熱養陰。在寒熱平衡的的角度說,仍然是偏於寒涼的。由於前面說的原因,有茵陳,大黃,木香,雞內金,山楂,半夏,故短期服用,只能發揮其妙處,寒涼的不利之處是完全表現不出來的。但,畢竟辛香溫燥之藥行速,走而不守,滋陰增液之藥行緩,守而不走。故本方初服無不效,但用於長期治療某些頑固性疾病,就有點不足了,這時候,還是辨證論治好。但開業看病的,誰不希望出手就長臉,所以,總體說,本方還是一首不錯的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