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相隔千里,一家四口並肩戰“疫”

郴州:相隔千里,一家四口並肩戰“疫”

袁紫琴(中)在ICU照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紅網時刻3月23日訊(通訊員 歐陽峰 宋俊馳) “您好,請問您是從哪裡來的?請配合測量一下體溫,36.5°,正常……”,3月23日早上6點多鐘,郴州汝城縣井坡鎮雲先村衛計專幹祝愛蘭就開始忙碌起來。

“今天正直井坡鎮圩日,前來趕集的人員絡繹不絕,為確保群眾安全,我們對所有趕集人員都會逐一測量體溫,並要求佩戴口罩”祝愛蘭說。疫情發生後,進村入戶摸排登記、走訪宣傳、值守服務成為了祝愛蘭的日常工作。

當天,祝愛蘭接到支援武漢的大女兒袁紫琴的電話,說要5月底才離開武漢同濟醫院。她的大女兒袁紫琴原本在廣州華僑醫院擔任神經外科ICU科室護士,疫情發生時她特別想發揮所長,於是毫不猶豫主動申請前往武漢支援。

“當時武漢最缺的就是ICU重症科室的醫護人員,怕家裡擔心,就沒敢跟家裡說。”2月21日,作為廣東省援助武漢的增援力量,袁紫琴從廣州出發向武漢出征。直到2月22日晚上,祝愛蘭通過親戚微信轉發的廣東省組織醫務人員前往武漢增援的電視新聞鏈接,在上面看到了大女兒,家裡才知道女兒支援武漢的事。

“武漢那邊的醫院很忙,她從來不跟我們講工作上的事,只知道是在武漢同濟醫院ICU重症科,ICU病房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收治的地方,每天都要跟確診病例近距離接觸,工作強度大、感染風險高,說不擔心那是假的。但只要一想到包括自己在內的千千萬萬的人都義無反顧的在做同一件事,女兒的心思我就都懂”祝愛蘭眼角泛著淚自豪地說道。

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我媽平日裡就是個熱心腸,鄉里鄉親都很熟,疫情發生後,她每天早出晚歸很辛苦,我姐也一樣,她常跟我說,雖然她以身犯險,但只要看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轉,她就有滿滿的成就感。”祝愛蘭的小女兒袁紫維告訴筆者。

受疫情影響,學校延遲了開學時間,為貢獻自己一份力量,袁紫維主動向井坡鎮人民政府申請作為志願者參與到抗擊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沒有報酬,少有休息,每天一大早就跟著基層幹部下村開展防疫宣傳、執勤服務、衛生清理等,髒活累活她總是搶著幹。

面對妻子的起早貪黑,女兒的懂事擔當,祝愛蘭的丈夫袁後德自覺地把家務活當成了他的主戰場。這個平日裡大大咧咧的男人做起洗衣做飯這些平日裡妻子包攬的活來有模有樣,“村裡人都跟我開玩笑,說我成了家庭主‘夫’,但看到她們這麼忙碌、這麼辛苦,我做這一點點又算得了什麼。現在全家人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候著紫琴的報平安電話,我希望這次疫情能快點結束,我希望她平安歸來”。袁後德講這些話的時候,全身微微顫抖。

“祝愛蘭平時工作認真負責,一家人對人都很熱情,疫情當前,這家人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我們應該向她們學習” 雲先村幹部曹成紅說。

祝愛蘭一家四口的故事並不是特例,為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井坡鎮幹部職工堅守崗位、志願者們熱情服務、醫務人員奮戰一線。讓我們向所有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平凡”家庭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