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

春食,春天来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阳气回升,万木复苏的春天,是四季中最富有生机的季节。

对于吃货来说,春天不仅在枝头土壤,更在胃里。食了一冬的咸鱼腊肉,终于在入春之时看见了新绿鲜嫩的味道。春季的食材,不论是时令蔬菜,还是应季河鲜,都像被施了魔法,饱含着春天的气息。镜头下那些粉红与鹅黄,诗句摹画的一幅幅春景,都不足味蕾的体验来得直接痛快。

春食,春天来了


适时而食是中国古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活美学。没有什么比【吃春】这两字,更令人想入非非的事了。

春食,春天来了

那一口鲜儿——香椿

“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吃春”最重要、最经典的食材当属春芽。经过一季寒冬,刚探出尖的嫩芽儿,最能挑动在冬天里潜伏深藏的味蕾。懂的人,自会抓住这舌尖上的春光。

榆钱、柳芽、荠菜、莴苣等各种春味野菜搭配简单调味,吃的就是它们每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在大口吞下的瞬间,给人感觉以饱足,这就是春日最质朴的食物魅力。

春食,春天来了


若“吃春芽”是一场盛宴,香椿则是当之无愧的“压桌”菜。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腌咸单吃或配其他食物一起炒,如腌香椿、香椿芽里嵴片、香椿拌豆腐、香椿泥、香椿鱼等,均令食客眼睛为之一亮。而简单的香椿煎鸡蛋人气直通大江南北,金黄翠绿,味道香辣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香椿有一种奇异的味道,爱的人爱极了那份浓烈,经久不忘,不爱的人却是一刻都不想闻。在北方,民间为了留住香椿味,一次打很多香椿芽下来,撒盐放坛子封好腌制。没过几天就会有浓郁的香椿干,送白粥最合适。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林清玄在《家有香椿树》里就写道:“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这股狂热劲儿,足见香椿在春季物产里的地位。

春食,春天来了

仙风道骨的春味——青团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天暖雨沛,草长莺飞的日子里,处处春意萌动。在初春寒凉野地里浑身泛着银白色细绒毛的艾草,可以被当做养生草药,芳香化湿,清凉暖胃。而

每一株艾草的种子被播下的时候,最好的归宿就是化作浆水,被做成青团。

春食,春天来了


青团是江浙一带较为盛行的清明节令小食。

和入青汁的圆团,往里面包入各种甜咸馅料,上蒸笼蒸熟。出笼时薄薄刷上一层熟菜油或芝麻油,青团顿时从草绿色橡皮泥变成圆润饱满的翠绿碧玉,色泽鲜亮,油光闪闪。趁热入口,表皮带着独特的青草香,糯韧绵软,馅料馥郁浓厚,两者在齿颊之间交融互补,口感丰富之余也不会油腻。近年创新融合下的蛋黄肉松馅横空出世,更让青团一夜成名!沙酥流油的咸蛋黄里,夹杂着如丝如絮的肉松,一种咸中带甜特有的鲜!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只在春天才能吃到的青团,是一年只有一次的美味机遇。尝一口饱满软韧,哪管它甜口咸口,都只是为了尝一口春天,圆一个执念。

春食,春天来了

探春之宴——春饼

“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

春食,春天来了


人类对于某个节日最大的尊重,就是给它安排个独特的吃食。春回大地,野菜露头,以春之名的春饼便成为人们在春天常吃的应季小吃。

南方常吃的春卷,到了北方,便是春饼。细嫩、半透明的春饼,包卷着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时令蔬菜,是最新鲜的春天味道。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寓意五谷丰登,有喜迎春与祈盼丰收之意,而且吃春饼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

饼皮薄透亮,又韧性十足。取一张抹上甜面酱,将豆芽、韭菜、粉丝等炒成的“合菜”,搭配上酱肉卷起塞嘴里,一口就能吃到5种菜,满嘴春香,很实在地满足食客内心和舌尖的那点小贪心。

春食,春天来了


春天的时令蔬菜有很多,春韭、春笋、香椿芽、嫩蒿、荠菜、榆叶……这些都是可以包卷进春饼里的春天味道。卷着春光,在鸟语花香中,尽情品尝春天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大自然新生的洗礼,迎春的期盼。

春食,春天来了

咬住一片春光——春笋

“无竹则俗,无肉则瘦

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笋煮肉”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尝鲜无不道春笋”。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鲜嫩嫩的春笋从肥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拔节而起,它喝饱水分、吹足春风、经过雨露阳光的滋润。春日的灵秀之气促成这餐桌珍馐,笋尖色泽洁白如玉,笋身丰腴肥硕,挖出之后不用过水去涩,鲜嫩到可以直接生吃。

春食,春天来了


作为可以轻松胜任煎炒煨炖的食材,春笋自是缔造了不少食法。哪怕只是一道家常笋味,也可让人动容、上瘾、百吃不厌、流连忘返。

要说能把春笋的灵魂发挥极致的,少不了腌笃鲜。腌指的是咸猪肉,鲜是鲜猪肉,而笃字,最带灵魂的吴语方言字眼,是炖的意思。咸肉、鲜肉、百叶、春笋悉数下锅,几个小时的功夫,便熬就一份浓香的“春味”。笋与肉的呼应,使汤汁鲜而不油,食材嫩而不老。时间最久的陈年食材与时间最短的时令食材相碰撞,独特诱人,一口鲜得掉眉毛。

春食,春天来了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

春笋直白热烈的鲜和嫩,仿佛令人身在山野,唤醒了味蕾,叫醒了生活。这不仅是大自然的力量,更是时令的恩物。

一口春笋,咬住春光。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春食,春天来了


【吃春】,是味觉的苏醒,唇舌之间的乐趣,更多是恬淡与原味。无论是春芽、青团、春饼还是春笋,都不是昂贵、繁复的食物,但却透着一股专属仪式感。春江水暖,肥了田野阡陌边的野菜;薄雾晨露,润了山间竹林的笋芽。正是这些新鲜的滋味,朴素的搭配保留春天最清新的味道,让食客感知四季交替,生机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