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法律武器 守护生态贵州

  • 唐代诗人孟郊有诗云“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山水秀美,资源富集。守护好这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省人大常委会职责所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依法促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省人大环资委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用足用好法律武器,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筑牢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用好法律武器 守护生态贵州

乌江沿河段一景 (摄影:肖玉叶)

执法检查 亮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轩辕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人大的执法检查,就是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是“法律巡视”,是人大监督的重要方式。2019年5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会对关于依法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的“把脉问诊”。

依法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决议,是201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的。决议要求,全省各级国家机关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标志性重大战役,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决议实施一年来执行情况如何,各项措施是否落地?是否存在执行的主观化、任性化、随意化?执法检查对全省实施决议情况来一场“体检”。

为提高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重点检查各级政府履行工作职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等13项内容。省人大环资委还为执法检查组准备了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清单、调查问卷和相关背景资料,及时为执法检查组当好参谋助手。

执法检查的关键和前提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为了发现真问题,执法检查组采取了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委托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实地查看城市新区、工业企业、垃圾和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河堤水岸;召开座谈会10次,听取各地情况汇报;成立的暗访组不提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重点污染企业全面核查,切实做到了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听取汇报与接受举报相结合,自查自纠与执法抽查相结合,检查发现问题与督促重点整治相结合,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实现了执法检查的全覆盖,找出决议实施不到位的地方和地方污染的“病症”。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敢于正视问题,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执法检查报告该点名就要点名,以事实说话,用事例说话。”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后的执法检查报告,抓案例,抓典型,直接“晒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较低的,直接“点名”,直接“曝光”,报告共指出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整改的问题有5个方面13项内容,同时报告还“对症下药”开出了“药方”,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审议报告过程中,给予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报告是人大监督以法律巡视作为利剑,法律带‘钢牙’的体现,敢于正视问题,非常好!”“本次污染防治攻坚的监督工作抓得很实,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今年开展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决议的权威性和震慑力,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显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贵州环保行 决不让乌江变“污江”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南岸主要支流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它横贯贵州东西,养育了我省42个县、669个乡镇的2000多万各族群众,被誉为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水清,贵州水才会清。多年来,因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乌江流域内大量粗放的磷化工生产和磷石膏堆存导致乌江总磷严重超标,江水一度变成“牛奶色”,成了“污江”,成为贵州人民的心头之患。为治理乌江,保护母亲河,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大治理。在全省上下多年来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乌江水质出现了好转。

用好法律武器 守护生态贵州

乌江支流——遵义市湘江河一景 (摄影:胡志刚)

水污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因其复合性、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效也不易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必须久久为功。为保护乌江,保护母亲河,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2019年9月,省人大环资委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袁周的带领下,开展了主题为“美丽乌江,拒绝污染”贵州环保行,这已是第四年针对乌江保护开展的环保行。像往年一样,环保行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咨询专家、新闻媒体一道,给乌江找“病因”、查“病根”。

连续4天的跋山涉水,风雨兼程,环保行队伍走遍全省9个县区22个点位,行程1000多公里,找出了“磷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水处理厂建管运分离、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农村污染治理职责不清、污染治理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完善”这些污染乌江的“顽瘴痼疾 ”。对此,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对人大乌江环保行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期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从赤水河到乌江,连续7年开展的贵州环保行,足迹踏遍了两河大部分区域,监督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大流域污染治理。而今,两河流域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总体达到Ⅱ-Ⅲ类标准,赤水河还被评为“中国好水”。沿岸群众见证了两河从过去的“满目疮痍、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变为如今“两岸青山秀美、江水清澈碧绿”。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也带来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井喷”态势,这是贵州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积极实践和最好的诠释。

跟踪监督 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跟踪监督,是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监督方式。为促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反馈问题得到全面整改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加强跟踪监督,对重要项目的整改反馈情况再监督,切实做好监督工作的“后半篇文章”。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专项报告、执法检查、贵州环保行、工作调研、暗访调查等多种方式,用“一抓到底”的韧劲带动相关部门治理污染的干劲,促使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现今,“黔东南州凯里市鱼洞河流域煤矿废水直排”问题的整改,当地已完成大猫山煤矸石综合治理,开展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正在进行其他试点工程。“部分黑臭水体整治滞后”问题,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黑臭”污染分片区治理的七彩湖上游工程完成了64.1%,高山河洗马河段工程已完成76%,高山河西部化工路北河段工程已完成93%。“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明显,污水处理能力仍有不足”问题,贵阳市贯城河六广门、贵医污水处理厂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有望今年6月完工,等等。一个个环境问题,一件件民心之患,在一点点消融化解。但是,人大常委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不停、坚守不止。

暗访调查 把美好的期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省人大环资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履行人大监督职责时,力避“视察调研一阵风,过后一场空”的形式主义,轻车简从,直奔一线,悄然入户,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暗访调查,不受干扰、尽可能客观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依法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加大问题的解决。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阅山湖湿地公园,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2019年7月,省人大环资委接到群众反映,阅山湖附近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出现死鱼现象。环资委立即前往实地暗访调查,在阅山湖周边发现黑臭的污水夹杂生活垃圾,从地下泉眼大量涌出直接进入阅山湖,大部分湖面已被染成黑色,散发阵阵恶臭。环资委立即将污染情况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排查,找出污染原因并制定治理方案,同时将工程治理和强化监管同时进行。目前,该区已建成市政雨水管截留井工程、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工程,并对周边居住小区及市政污水管网进行全面维护改造,初步解决了暴雨期间污水满溢直排阅山湖的问题。如今,进入湖内的补给泉眼水质已经变清,阅山湖恢复了往日的旖旎风光。

铝土矿是我省的优势矿产。清镇市麦格乡是我省铝土矿较为富集的乡镇,铝土矿分布广、埋藏浅。2019年8月,省人大环资委接到反映,该乡因采矿野蛮作业,扬尘污染严重,对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省人大环资委立即派员前往核实。在开采现场,暗访人员看到尘土飞扬,残枝遍地,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在确认采矿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后,相关执法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并督促采矿企业立即整改,对场内堆放的铝土矿石进行覆盖,运行洒水车进行除尘,对场地路面进行硬化,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麦格乡扬尘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老百姓重新看到了蓝天白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满足感得到了提升。

民心所望,人大所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省人大常委会高擎人大监督“利剑”,步履铿锵,循法而行,依法而治,为持续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而奋勇直前!



用好法律武器 守护生态贵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