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社会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工作、学习等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的范围是特定的且必须是广泛适用、实用性极强的、最基础最基本的。

就像其他任何生物一样,人是跟着自己的生命本质去发展的,而原本所具备的生命力一定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供他展现自己生命的本质。

无论是孩子社会化还是与人际交往这件事,都不是哪个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出来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去上幼儿园,逐渐和妈妈分离之后,就开始大量学习社交

孩子开始观察别人的声音、表情、动作,来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喜欢和父母互动、和熟悉的好朋友互动,实际上已经进入社会化的阶段。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这个时候,当一个孩子看到他跟妈妈说完一句话后,妈妈脸色变了,孩子就会把这个信息吸收时脑袋里:“这句话有问题,如果说,妈妈会生气”之后,孩子在说出同样的话时,老师的脸色变了,这再一次加强了他原来接收的认识

时间长了,孩子从一个、两个、三个信息里逐渐了解到,人与人的互动,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人际关系中的很多信息,都需要孩子从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自己观察、自己感觉,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怎样做一个社会人?怎么在社会、与人交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被别人讨厌、排斥甚至欺负。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社会化好不好、社交能力强不强,跟性格没有关系。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社会化、社交都不存在问题,只有一种孩子会出问题,那就是情绪太多的孩子

比如:爸爸经常出差,无缘无故发脾气,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妈妈情绪不稳定,妈妈因此变得很焦虑------

孩子就会用察言观色和学习社交的时间,来琢磨: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吵架?为什么爸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对我?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孩子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回应、建立自信上,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明白这些问题,而事实上父母需要培养孩子以下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理解能力

孩子能够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情绪,或能够通过他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信息判断他人情绪的关键经验。

只有能够准确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才能够准确地表达或调节自己的情绪,或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进而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情绪识别关键经验的缺失或不足,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进而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达能力

孩子通过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情绪词汇等方式,将自己的情绪传递给他人的关键经验。

情绪表达关键经验的缺失或不足不仅不利于人际交往,也容易产生错误或模糊的自我认识。

3、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对自己情绪感受在内容和程度上的监控、评估与调整的关键经验;也包括对自己情绪表达的调控。

情绪调节关键经验的缺失或不足,不仅不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有碍于问题解决,也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人际沟通能力

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在家庭环境中建立起的亲子依恋、在学校环境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亲子之间具有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孩子在将来就能与他人建立信任、互动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若亲子依恋关系是回避型或矛盾型,孩子将来可能就会出现人际沟通上的障碍,难以与他人维持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

孩子在幼儿园中与老师之间在互动过程中不能与老师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可能延缓孩子的身心成长,将来在社会生活中变得缺乏自信和被动,不能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自我认知能力

3岁孩子通过洞察和理解,“自我认知”开始进入萌芽,他们会指着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说“这是我的!你不许碰!”

很多妈妈们问,既然孩子的社会能力要尽早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怎样引导呢?

一个3岁大的孩子,他平常特别黏人,就算带出去跟小朋友玩,他都要紧紧抱住家长,不爱参与;小伙伴打分,他也从来不还手、不跑开,光哭,老爱受伤;看见别人的东西,会跑过去拿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交换,别人不换,他就哭。

社会能力问题,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孩子与别人联结的问题

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需要妈妈的陪伴和调整:妈妈要陪孩子练习,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打算怎么办?他有心里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这些都需要妈妈耐心引导他讲出来,对孩子是“非常允许”的态度,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父母一定要检讨自己,平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照顾,或者是养育人的焦虑太多、控制太多。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稳定、和谐的环境,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喜爱、不高兴等各种情绪

当孩子被人欺负时,妈妈先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教孩子怎么跟对方小朋友沟通,最后妈妈可以领着孩子去找小朋友好好说。不需要妈妈去教训别人,站在自己孩子身边,孩子自己去沟通。

结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统一模式,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学习自我肯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是心一的妈妈,愿意把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喜欢请关注心一妈妈谈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