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用成年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的行為對錯,其實正確的做法是要

通過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去分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某一種情況或行為。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這個世界上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當父母發現寶寶有一些“怪癖”的時候,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判斷對錯,盲目的管教很有可能阻礙了寶寶的大腦發育。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3歲前兒童大腦發育的規律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大腦就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模式,前三年是他們大腦發育最關鍵的三年。

他們的腦重量在出生的時候大概是300g左右,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就幾乎達到了成年人的85%,這僅僅是看得見的變化,而看不見的變化則是他們大腦內部的神經突觸發育。

所謂神經突觸,就是連接細胞的神經節點,又叫神經元。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這個突觸的作用就是將信息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外一個腦細胞中,突觸越多,這種神經傳遞的越頻繁,孩子的大腦就越聰明。

而在孩子三歲之前,大腦的突觸是增長最快的,之後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突觸的增長速度就慢慢減緩了。

其實突觸的形成是需要人體感官的刺激的,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階段受到外界刺激越多的孩子,突觸形成越多,就會越聰明,智商越高。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 眼珠“轉來轉去”

寶寶在10個月之前,想要接受外部的刺激,主要依靠視覺追蹤觸覺感知還有用嘴去認知事物,有些寶寶眼睛明亮、機警,眼珠總是“轉來轉去”,似乎是在想什麼“鬼點子”,這樣的寶寶,其實是再用眼睛來觀察周邊的事物

,通過眼珠轉動,進行視覺追蹤,這樣對事物有初步認知,這樣的孩子智商更高。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 手“閒不住”

總有些寶寶,感覺手總是閒不住,小的時候喜歡用手拍這拍那,這小手靈活一點後,開始天天扔東西,只要拿得起來,就要扔得出去。

再長點兒本事,就更厲害了,撕紙、拆家!對於這種手一刻“閒不住”的寶寶來說,父母該高興,寶寶是在自己鍛鍊自己的大腦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手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每一根手指都對應著相應的腦區,有句話說食指連心,是因為指尖的敏感度極高,孩子用手拍、用手撕、扔的過程是認知世界的過程,也是建立大腦神經突觸的過程

這樣的刺激越多,孩子自然越聰明,如果你家寶寶,手明顯比別人家孩子手更“閒不住”,證明寶寶很聰明。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 做一個“光腳大漢”

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想要做一個“光腳大漢”,每次給他們穿上襪子,寶寶自己都會拽下來,父母只能無奈的笑一笑,他們也會嘻嘻哈哈的衝著家長笑。

有些寶寶還不僅僅是脫掉襪子,還喜歡光著小腳在地上跑來跑去,喜歡腳丫踩地的感覺,其實寶寶之所以喜歡光腳踩在地板上,是因為他們可以更好的感知地面溫度,也能感受到走是什麼感覺,跑是什麼感覺,轉圈是什麼感覺

這種感受對於大腦的刺激更強烈,更容易建立神經突觸,寶寶也會在這認知過程中得到滿足感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化身“小唐僧”

當寶寶1歲後,就開始對聲音語言的刺激非常敏感了,有些寶寶很聰明在3歲前,語言能力發展的就非常好,

說話不止成句,還能化身為“小唐僧”,每天對父母“十萬個為什麼?”這都不能滿足寶寶對於語言的探索,寶寶還可能出現自言自語,對著牆壁說話的情況,這其實都是在刺激大腦的發展,寶寶說得越多,越聰明哦。

孩子3歲前有這4個“怪癖”,代表他們智商高,家長別盲目瞎管教

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瞭解他們的生長髮育規律,而不是靠那些所謂的嚴厲管教,那樣沒準只能起到反作用。

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可以給他們買一些鍛鍊思維的遊戲書,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開發孩子大腦潛能,活躍思維,讓他們越來越聰明。

如果你在育兒的道路上經常手足無措,就請關注甜甜,每天更新一點育兒小知識,讓你在育兒的道路上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