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朋友們,春天已經來了很久了,看看窗外的櫻花,你是否能嗅到那特有的粉紅色香味?看看發芽的嫩枝,你是否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春風?

春天的美好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好像比我們還急,已經迫不及待地來敲打我們的小腦門,叫我們出去玩了。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閉上眼睛,站在草坪上,你聞到的可能是濃郁的花香或青草味,而你聽到的,可能是一種純粹的、輕輕的、環繞在耳邊久久不願散去的:

嗡嗡嗡!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沒錯,作為春夏的特產,每當花開鳥叫狗撒歡的時候,那些卑鄙的、狡猾的、對人類毫無respect的蚊子們就會再次為非作歹!

還記得小時候我曾經說過,希望蚊子這個物種在世界上滅絕。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當時還有長輩藉機給我普及了食物鏈、生態循環這個概念,以兔子和狼的制衡舉例,試圖讓我珍惜蚊子的存在。

這個概念直到我能上網之前,我都是相信的直到我發現了很多國外科學家對於蚊子生態作用的闡述:

蚊子這個物種對於這個世界沒有什麼貢獻!少了它們誰都一樣活!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而且它們作為能傳播多種惡性傳染病的載體,其危害遠遠不止於打擾你的睡眠這麼簡單。在非洲,世衛組織為了給當地居民普及蚊帳煞費苦心,就是因為當地的蚊子實在是太要命了。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我們人類和蚊子的鬥爭已經持續了數千年,誰都沒法幹掉誰,但由於它們的訴求是不被滅絕,而我們的訴求是“沒人因它們而染上疾病”。所以總的來說,我認為蚊子佔了上風......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有各種蚊香、驅蚊水、滅蚊燈、蚊帳等各類防蚊利器,卻仍然不堪其擾,這就不難想象在科學發展落後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被蚊子欺負的。

沒辦法,滅不掉蚊子,我們那些文豪老祖宗們只好祭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對抗它們,那就是

“譴責它!”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我們先從比較溫和的說起,唐朝詩人韓偓[wò](李商隱媳婦的外甥)曾在一首詩中描繪過蚊子的聲音,他寫道:

“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

乍一看這首詩就是普通的吐槽,但一看詩名我傻了,因為此詩名為《冬至夜作》!

既然唐朝的冬至還有蚊子,那這幾天我就不抱怨蚊子來的早了。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我們的大詩聖杜甫。有一年冬天杜甫人在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沱牌鎮),他寫了一首《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文中也提到了冬天有蚊子:

溪行衣自溼,亭午氣始散。

冬溫蚊翊在,人遠鳧鴨亂。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與他們態度截然相反的是韓愈,他的《雜詩四首》寫道:

朝蠅不須驅,暮蚊不可拍。

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

很明顯,上面兩位用事實打了韓愈的臉,要是韓愈不服他倆很願意邀請其去自己家坐坐。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以上3位的態度還算比較溫和,詩句中只是闡述了蚊子的存在,情緒管理比較到位,但有些詩人的心態就不太好,比如唐朝範燈的《狀江南·季夏》:

江南季夏天,身熱汗如泉。

蚊翊成雷澤,袈裟作水田。

這首詩我斗膽點評一下:“文風樸實、內容真實、場景1:1還原、令讀者輕鬆沉浸在一種滿身大汗、沒空調,又熱又癢完全睡不著的絕望中,堪稱文字VR深度體驗。”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上圖這位是著名詩人元稹,他不僅被蚊子欺負過,而且還停不下來。

在被貶之前,他好心的朋友白居易就提醒過他四川達州環境惡劣,專門寫了首《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說那裡

“蟲蛇白晝攔官道,蚊翊黃昏撲郡樓。”

到了四川,元稹發現白居易說的是真的!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當時的他就連在家門口舒展一下筋骨都會被成群的蚊子攻擊:

夜來稍清晏,放體階前呼。

未飽風月思,已為蚊蚋圖。(《苦雨》)

隨後他還不忘給白居易回信,信中除了說自己夢見了白居易,最後還補了一句“這裡蚊子實在太多了”。

暗魄多相夢,衰容每自憐。

卒章還慟哭,蚊蛇溢山川。

(《酬樂天江樓夜吟稹詩,因成三十韻》)

除了以上心態失衡的,還有心態爆炸了的:鐵頭倔驢、玄都觀battleKing、“晚唐最後一位真男人”劉禹錫,就對蚊子的騷擾十分不服氣。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作為一個面對皇帝都不曾低頭的男人,劉禹錫寫蚊子,那氣場就像是出師表似的氣吞山河!截取部分展示如下: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聚蚊謠》)

意思就是“要不是你們人多!哪能咬的到老子一口?有種你們就接著飛 ,等秋天來了你們全得變鳥食!”

還有些詩人從科學的角度記錄蚊子,比如連續7年沒考上進士的羅隱,他說:

“蚊蛇有毒,食人肌肉。

蒼蠅多端,黑白偷安。”(《蟋蟀詩》)

蚊子吃人肌肉???這麼沒見識怪不得他考不上進士。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接下來介紹的是小鼬覺得被蚊子折磨的最慘的人,他不僅被咬的晚上睡不著,而且還由此讓他聯想起了自己的貧窮。這人就是孟郊,他寫道:

“五月中夜息,飢蚊尚營營……願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蚊》)

“幮”就是類似櫥櫃形狀的帳子,也就是蚊帳。這首詩翻譯一下大概是這樣:

5月的晚上老子被蚊子咬醒了,為什麼會被咬呢?因為老子買不起蚊帳。啊!我好慘啊!希望天下間人人都有蚊帳,不用過我今晚這樣的苦日子啊!

蚊子和唐代大詩人的那些事

以上這些詩文,不管是記述文、還是吟苦詩,總的來說文學價值都比較高。

但吐槽蚊子並不以文學水平做門檻,比如“李世民兒子的媽媽楊鸞”(你品,你細品)被蚊子惹的心煩後,也創作了一首詩:

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

每到更深人靜後,定來頭上咬楊鸞。(《即事》)

如此水準都敢作詩,小鼬在此大膽徵稿,歡迎各位勇於創作自己和蚊子的詩,看看自己到底是劉禹錫還是楊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