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摘 要】互動式教學的形式化致使學生的主體性無法得到應有的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實現原有課堂的自我突破與發展,特推出“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以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為出發點,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理念,通過學、教、做三個步驟,使學生在充分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自我發展。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一、問題的提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至此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我國,經過國內學者多年的探索、研究,互動式教學理念逐漸完善,其理論體系也逐步趨向成熟。同時隨著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大力推廣,課堂中存在的一些隱性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其中不僅包括傳統教育模式所遺留下來的根本性問題,而且還包括對於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無法充分合理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一)互動式教學的發展

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以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作用和影響為主線,同時力求反映學生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的對應關係的教學結構框架。它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教與學相互統一相互影響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師生之間存在著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與溝通。

該模式主要是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及時向教師進行信息的反饋。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知識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面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互動式教學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與此同時,新的問題應運而生,在現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於互動式教學理念理解的偏差和運用的不合理,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得以充分體現,而對於素質教育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二)互動式教學的困境

1. 學生主體性的缺失

互動式教學模式建立在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它從互動的特點出發,突出展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很多教師仍然注重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侷限於自己的教學方式中,未能充分地信任學生,沒有把學生能夠做的事情放手讓他們去做,這必然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以落實。

2. 互動方式太過單一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所採用的是教師與學生集體或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方式,而生生之間、教師與小組之間以及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嚴重缺乏。教師並未意識到小組合作及生生互動這種互動類型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在這種意識形態下的互動式教學僅僅成為了一種形式,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性難以得到發展。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二、“學、教、做互動”理念的闡述

懷海特曾經說過:“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而要想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全面發展,就必須把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讓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而“學、教、做”教學模式則是建立在這一原則之上,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三者合一”理論為基礎,結合當代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中有做,做中有學,學教做互動”的基本理念。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一)學的理念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構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建構者。而“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的關鍵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的有效性,而學生怎樣學、學什麼便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裡的“學”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依據相應的學習目標,積極有效的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學習策略主動學習的過程。此過程主要有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必須確立一定的學習目標。此目標可以是教師根據所學內容來制定,也可以由學生集體討論之後自主制定。簡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師摒棄以往條條框框式的學習目標,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發展空間。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第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注重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個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動力和岀發點,它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持久度,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學習活動,例如進行課前知識競賽、自主學習總結演講、小組探究分享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其積極奮進,努力學習。

第三,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之後,教師須及時掌握其學習情況。這是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差異性,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千篇一律的,具有創造性和差異性的特點。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才能根據學生的“學”制定相應的“教”,讓課堂目標更加明確化,課堂效率更加高效化。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二)教的理念

教學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學生作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該是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俾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 a所以,教師的角色是多樣的,既是課堂的引導者,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

在“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既要“以學定教”,又要“以教導學”。前者發生於課堂之外,後者存在於課堂之中,雖然兩者存在時間、地點的不同,但是它們具有相同的學習主體——學生。而連接它們之間的紐帶便是教師的“教”,這裡的“教”指的是教師運用自身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並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兩點: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第一,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內容要清晰。目標是課堂教學的主宰,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師生之間的活動怎樣組織和開展,均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3而教師對於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之上,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具體又要有針對性。這樣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才能既清楚自己需要講解哪些知識,又能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課堂形式多樣化,課堂互動多向性。課堂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以此為媒介來實現預期效果,所以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而要想實現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採取多樣化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感悟式教學,也可以藉助多媒體開展情境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提問環節來加強課堂的互動,提問的方式應是多樣的,既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提問。通過此環節,不僅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還能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對於知識的掌握存在哪方面的不足,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三)做的理念

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曾提倡“以做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他所倡導的“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其過程本質就是圍繞著一個“做”字。而此文所闡述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同樣以“做”為中心,它發生在“學”和“教”之後,其本質是對前兩者的一種檢驗。“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實踐和運用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再創造,它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為“課堂中的做”和“課堂外的做”。

1.“做”發生於課堂之中

課堂之中的“做”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運用所學知識去嘗試練習.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其自主思考、獲取經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問題作為知識的紐帶.怎樣選擇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提出三點建議: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第一,精選精煉,多樣選題。有價值的習題能夠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教師在選取問題時要減去那些不必要的拓展和訓練,減去偏題、怪題,選取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認知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對於問題的選擇不要僅侷限於書面形式,可以在精選課本習題之後,組織學生自主設計相關問題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文動畫配音、填歌詞等形式進行練習。

第二,問題的設計應具有科學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以學生的主體需要為出發點,既要了解學生知識鏈中的薄弱環節,又要清楚學生需要學什麼、愛學什麼。

第三,高效解決問題,實現當堂達標 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遇到瓶頸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問題的解決.同時教師還應提高課堂的利用率,與學生一起做到“當堂課,當堂畢”.讓問題都能在課堂之中得到解決,做到課後無作業,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將課外時間還給學生。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2.“做”存在於課堂之外

如果說課堂之中的“做”是對學生自身知識的一個檢驗,那麼課堂之外的“做”便是對學生知識實現再創造的培養,前者以問題為紐帶.後者便以活動為基礎。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其自身經驗不僅得以積累,而且能夠在活動中體認感知,使自身活動經驗和教材邏輯經驗之間實現聯動對話,從而實現對教材的理解內化。

此外學生會自主思考,並在自身原有的認知經驗基礎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努力尋求解決之道。通過此過程,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傳授向主動探索學習轉變,同時也實現了經驗的改造和重組。由此可見,“做”是學習創造的關鍵,那麼什麼樣的“做”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呢?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第一,以學生的本能和興趣為出發點。人生來就具有一定的本能,它一般通過身體活動表現出來,而人的本能就是最好的學習工具此外,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應該鼓勵學生依據個人愛好選擇喜歡的活動,尊重學生的本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第二,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所以學生所參與的活動需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這是因為學生在參與活動時,能夠從直接經驗中獲取知識,而這個知識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智慧。

第三,組織形式多樣化。發生於課堂之外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對於活動的選擇具有自主權,而且其組織形式也變得多樣化,學生可以自主探索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這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三、“學、教、做”三者的統一

(一)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

“學、教、做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分別由學、教、做三個要素所構成。其中“學”是指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強調教師的引導教學,“做”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這三者的側重點不同,其產生的效果和目的也不盡相同。與此同時三者的關係又密不可分,“學”是“教”的先導,“教”是“學”的促進者,而“做”又是前面兩者的檢驗者。三者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由此共同構成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

“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中有做,做中有學,學、教、做互動”是此新型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幫助教師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又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來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研討性和針對性,最後在“學”與“教”兩者的聯動之下形成了 “做”.這既是對知識的實踐.也是對前面兩者的一種昇華。這三者存在於“學、教、做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之中.缺一不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由此形成了

互動式教學理念下的“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值得看看

三者的高度統一。所以,“學” “教” “做”三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它的統一建立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之上,建立在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做這三者的統一之上,也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課堂、學生與課堂之間高度互動的基礎之上,從而打造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