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式"一學就會

對於老師來說,對"教學模式"並不陌生,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或不自覺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是你所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否科學呢?為此打算對"教學模式"進行系列解釋,跟隨下面的文字就能在幾分鐘內輕鬆地初步瞭解"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通俗地講"教學模式"就是建立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理解了"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就理解了"教學模式"。

"教學活動結構框架"由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師生作用、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6要素組成。(1)教學思想是人們通過學習或觀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對教學實際的一種理性認識,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思想構建"教學活動結構框架"中的核心理論,是深層內隱的靈魂和精髓。(2)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達成的教學結果,通俗講就是老師對要開展的某項教學活動在學生身上將要產生什麼效果的預估。(3)操作程序是對教學活動的排序,包括教學的邏輯步驟以及每個步驟的具體做法。(4)師生作用是老師和學生根據操作程序(第3個要素)安排的步驟,承擔各自不同的角色,發揮各自的作用。(5)教學策略是為完成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措施的總和,這裡涉及的名詞會在後續的系列文章的加以解釋。(6)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

對"教學模式"的本質(教學活動結構框架)的總結如下,教學思想決定"教學模式"的方向性和獨特性;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模式"構建路徑,因為教學目標既是實施"教學模式"出發點,又是實施"教學模式"的歸宿;操作程序是決定"教學模式"操作順序和步驟;師生作用決定"教學模式"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和師生之間的關係;教學策略決定"教學模式"的操作策略;評價決定"教學模式"的優化迭代。

自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教學模式"這一概念之後,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科學技術革命促進教學產生很大的變化,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在美國著名的師範教育家喬伊斯在與他人合著的《教學模式》一書中,將教學模式分成四類:(1)信息加工教學模式;(2)人格發展教學模式;(3)社會交往教學模式;(4)行為修正教學模式(這裡涉及的教學模式會在後續的系列文章的加以解釋)。我們國內對教學模式的分類也很多,包括:(1)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2)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3)綜合型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如何選擇呢?選擇教學模式需要考慮的要素包括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本身以及時機。

最後用我們經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來幫助你再次理解"教學模式","教學有法"就是指教學應該遵循一定的教學模式;"教無定法"就是指教學模式的選擇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選擇;"貴在得法"需要在"教無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由此我們看出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只有適合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