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勤劳种田的农民重奖、重补,能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吗?

南极北极13


悟空爷爷您是好样的[赞]俺是(手机来事)很高兴能聊聊个人看法[祈祷]俺认为种田的种字,得加上科技和价值等内容才能双翅并进,种田古时是为了活命吃饱就好就满足,现今是吃好的时代了,吃好就要能种出色香味俱全的产品,这就要求种田必须要赋能科学技术,比如科学培植新品种,大棚水温控,田间虫害科学治理,又比如要依靠大数据,今年什么种多了,什么种少了,什么地方没这品种上市等等,总之现今种田得依靠科学技术,网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市场的互联互通,田不是那么好种的了特别是散户个体,特别是知识不多的人,现在不是重补个人就能把田种好获利的,要依靠公司加农户,公司帮助农民培训专业知识,农民把学到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农事中,产品由公司通过互联配送平台销出去,达到能共赢共生的双方获利局面,单户种田这条路才能走实,总之依靠重补单打独斗种田难有出路[祈祷]依靠科技公司加农户才能谱写三农的美好未来[赞]谢谢。


手机来隆


短时间是会起作用的,但长时间是无效的。怎么补贴?补贴多少?总是水涨船高的。关键是需要一种好的机制,而单干肯定是最差的。


大不有为


大家好,我在家就种地,不能有过高的重补贴,这样不能长期发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648379608304a09a99277e2abeedab3\

家乡农村


如果给勤劳种田的农民重奖、重补能暂时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不能长久,因为没有造血功能,光在几亩地上是不可致富的,真正的造血功能就是大寨、南街村、周家庄那种模式。


手机用户54672166301


我的回答是不能,那样的话会养成等、靠、要的懒惰贪婪的思维和行为,适当的给予补助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给予高科技丶新科学方法种田的人重奖、重补才是正道。这里也包括勤劳种田的农民*。人们都认为农民没有科学方法是错误的,现在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的经验总结,而现在的学者、砖家叫兽脱离实际,又徒有虚名或滥竽充数,自以为是的居高自傲不愿放下身段去到劳动生活中发现研究总结经验和科学成果,所以造成了不切实际无可适用的现象。


有声光电的水


一天狗屁专家扯淡,把粮价提高,籽种,肥料降低,还用补贴,老百姓自然就回去种地了,这些年国家花那么多的补贴,也不是贴哪去了,为什么老百姓,没人种地,也他妈没人管,钻办公室一听汇报,完事了


王秀明111999496


我不赞同重奖或者重补,因为或为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也很难真正能补到实际种田人身上。以前实行的种粮补贴,有的实际补贴到了持田人的手上。

对农业如何补,我的建议是,补贴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就行了。农、林、牧、渔,都离不开水利,依赖水利,把水利建设搞好了,会促进农业发展,让农牧渔民能安心生产,不担心那些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把农业用电工程,生产道路工程一并协调资助建设,这是对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补助办法。

对农民如何补,我的建议是对农民从事农业实际生产的,按照一定的规模大小区分档次,给予视同企业工龄的养老待遇确认补贴。即农民种一年地,就给你确认一年工龄,不需缴社保(根据劳作量化确定档次,这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退休时退出承包田,享受一定的退休待遇和医疗保险。这样可以将实际补助真正补助到农民身上,更为有利的是能稳住农业工作人员,让他们年青有为,年老有靠。其实,解决全民养老保障,这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用现在补贴的钱转化为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不失为一种良性选择。


南亭一叙


给种地的农民补帖这是一个需要科学的预算,更精准发放农民的补帖,才能提高种田农民的积极性。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根据国家当前补帖农民政策,是按照确权登记田亩面积进行补帖,那就是只要有地的农民都领取了补帖。而那些荒废农田的农民也同样领补帖。这就是国家对有地的农民普遍进行补帖。如果想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就可以对那些承包农田的大户,农场,按种植面积给与相应补帖。在购买农机,化肥,种子上实施补帖,在生产费用实行无息代款,等优惠政策。来刺激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魏文万


我认为主要看是如何奖如何补。

重奖重补可以提高积极性,当然也要注方式方法以免有不好影响的。

如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是比较好。

要看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等的意思,他们一直都有不同的认识。他们反映,按二轮承包面积来发农业补贴,好处是有地的农民都能享受到补贴,“一卡通”到户操作也比较简便,执行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补贴跑冒滴漏,但有些补贴确实已跟种粮失去了鼓励种粮的本来意义。

比如以前养猪补帖也是这样,还就出现些骗补的啊。

确实,主要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等,都很难真正核算清楚,到最后只好简化到按农户承包的耕地面积来处理。按农民交售商品粮发补贴的办法,好处是很精确、很科学,对农民购买农资的补贴办法,如实行农民到指定的农资公司购买农资,价格多少钱,农民先付一部分,财政再对农资公司补足,或者农民先垫付全部价款,财政再给农民一定比例的补贴,结果往往是农资价格被抬高,补贴流入了农资公司,农民不仅得不到补贴的好处,甚至还要付出更高的价格。以上表明,不同的补贴办法各有利弊,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实际操作中具体选择哪种办法,既要考虑精准性、指向性,也要考虑操作性、及时性,既要追求效率、算经济账,,特别是不能给社会和谐稳定留下什么隐患。

养鸡种菌也有不精准补帖现象。

方式方法很重要,搞的好提高积极,搞不好未必,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古道学宫


单纯性的补贴效果不大,就目前国内的状况而言,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各种因素。

地头粮价与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严重失衡,化肥农药一路喊涨等等,各种因素让农民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严重伤害农民积极性。

比如:普通一家种有十亩地的农户,一年两季粮食,玉米、小麦,按小麦亩产一千斤、玉米亩产一千斤算,十亩小麦一万斤,按粮企收购价1.25元一斤,一万斤12500元,一亩地化肥需要200元、农药50元、灌溉60元、麦种30元、播种50元、收割60元等,人工等其它杂费不算,一亩地的投入是450元,十亩是4500元,12500-4500=8000元。十亩玉米一万斤,按农村折中收购价0.87元算,一万斤8700元,除去4500,8700-4500=4200元,8000+4200=12200元,

一个三口之家种地一年的纯收入12200元,如果在细算一下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只能是负数,更何况孩子要上学,还要给孩子买房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