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那個時候就有炮嗎?那個時候的炮是什麼樣的?

硯逸善齋情感故事


象棋傳說是韓信發明的。

無論是不是韓信發明的,漢朝初年發明象棋是毋庸置疑的。

但那時炮沒有發明。注意那時候象棋裡也沒有炮。

象棋在唐朝以前只有將、車、馬、卒。

唐朝發明了砲,注意是石子旁。真是打石頭的砲,不是火炮。這時候的象棋裡才有了砲。

唐朝的棋子有將、車、馬、卒、砲、士。

直到宋朝才加上象形成了今天的棋子,當然那時候也正好發明了炮,火炮。

所以象棋的紅黑雙方一個是“砲”一個是“炮”。

那些說象棋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就跟說人是猴變得一樣,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對,因為無從考證。

只要漢初時期的跟現在的象棋最接近了,漢之前的不太相似。

綜上所述,象棋起源於漢,砲起源於唐,炮起源於宋。




孤山老叟


象棋的來歷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統帥百萬大軍的韓信。在歷史上,“楚河漢界”是指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寬約800米,深200米,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勢均力敵,僵持不下。於是,就約定鴻溝作為楚漢的邊界,西面為漢,東方為楚。但令人奇怪的是,那時候火藥還沒有發明出來,為何象棋中卻有“炮”這顆子呢?

“炮”這個詞,自然與火炮有關。根據史書記載,火藥是古代煉丹家們偶然發現的,歷史上最早使用火藥攻城的記錄,是唐哀帝時期鄭王番攻打豫章時“發機飛火”,把整張城門都燒燬了。兩宋時期,因為戰爭多發,火藥被更廣泛地運用到製造武器上,後來才出現了火炮。這裡的 “炮” 並非是火炮,而是投石機。很多象棋上雙方炮的寫法是不一樣的,一邊是火字旁,一邊是石字旁。石字旁的好理解,就是投石了,而火字旁的是用投石機投擲可燃燒彈丸。漢語的 “砲” 便是古漢語動詞 “拋” 的名詞形式,這種通過聲調改變詞性的手段被稱為“ 四聲別義” 。





靜寅軒主人


發明時間:

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遊戲,也是每方六人。

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 經過長期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大都博奕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愁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他詩中還沒提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

另一種說法:

象棋是最有群眾基礎的棋類遊戲,大街上隨便走兩圈都能發現好幾波人在路邊戰鬥,旁邊一堆人圍觀,這說明象棋非常流行,婦孺皆知。而且象棋發明的源頭有多種說法,在我國象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但究其源頭,眾說紛壇,尚難斷論。很多人認為中國象棋是在項羽與劉邦在楚河的大戰以後才出現的,而他們大戰的時候還沒有炮.那麼中國象棋中的炮從何而來?

有不少人認為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象棋經歷了時代變化,到了宋代才有棋子“炮”也不出為奇,按照漢字是象形字的原理咱們把子拆開來看一下,“炮”呢很明顯就是發射火藥的火炮,中國在宋朝才有了相關武器的記載,而“砲”呢?很明顯是發射石頭的石砲,等一下!這不就是投石車嗎,這麼解釋好像也說得通,那咱們就翻翻書看看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

這在戰國時期中原軍事著作《孫臏兵法》已有提及投石機,並廣泛運用:“飛石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換句話說,以2.7公斤的石頭,可投至280米遠,威力驚人。投石車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派上戰車了。投石車用的是槓桿原理,雖然古人沒像阿基米德一樣造出“槓桿原理”四個字,但早就會用了。

據記載,象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雛形,那時候還沒有火炮,不過拿石頭當彈藥的投石車已經出現了,也就出現了“砲”這個字,所以說,象棋裡的炮在最初紅黑雙方,應該都是“砲”,沒有“炮”,現在的“炮”是寫錯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象棋裡本沒有炮,而是在火炮發明之後,“炮”這個棋子才被加上去的。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象棋並不是發明之初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象棋,事物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象棋在先秦時期產生雛形,而在南北朝時,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是模擬戰爭的一種遊戲,所以很可能是火炮被造出來後,象棋裡面又有了“炮”的加入。

中國象棋在最初沒有炮,可能是弓箭,或者改裝的連弩,箭車之內的,或者連箭都沒有,隨著人類的發展,軍事上注入了新的力量,人們在休閒娛樂是也在慢慢改變。


M墨墨M


一、象棋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

那時候的象棋還沒有炮,炮是後來加上去的

象棋很早就發明了,只是最早模型和現代不一樣,現在的象棋模型是經過長期不斷完善形成的。

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

二、象棋中的炮

現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大都博棄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揪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他詩中還沒提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當然是要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火器之後,才反映在象棋上。


品勢怪獸


首先,象棋來歷已久且在歷史進展中也隨之變化,象棋最早稱為象戲,在戰果時期便有記載。《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有說法稱棋子為6枚,梟、盧、雉、犢、塞(二枚)。

而後,北周時期出現了現代象棋很相近的棋子,根據《佛祖通載》卷二二,載:“始以車、馬、將、卒代日、月、星、辰者,豈異人乎,正牛僧孺耳。”已經出現了車馬將卒等,象棋和今天的棋子種類有了一定的重合。

到了北宋南宋交際之時,象棋和現在開始相同,象棋黑、紅棋各有將(帥)1個,車、馬、炮、象(相)、士(仕)各2個,卒(兵)5個,這時的象棋已經出現了現在的形式。可知最早的火炮發明於宋朝,炮的出現也合情合理。

至於到了現代,象棋被以繁體簡體的形式寫在不同陣營的棋子上,雙方棋子稍有不同,去將帥,象相等,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象棋的樣子。




何唐


中國象棋中的“炮”是石字邊旁的“砲”,那時是投石器,利用槓桿原理把石頭拋出去,大約二千年前,火藥還沒發明,所以象棋中砲的進攻規則是行進中間要有一顆子。


費君華


謝謝提問,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於象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國際上也中說紛紜,

有認為是希臘的,也有認為是印度的。

一、在中國,關於象棋是何時發明的,有下面幾種傳說:

  (一)最早出現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和尚念常《佛祖歷代通載》有云:‘借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二)最早出現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如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有云:“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最早出現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有云:“雍門周謂益嘗君: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四)最早出現於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有云:“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作象棋。”

上述的傳說,也有一定的根據。但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象棋的萌芽。

二、最早出現象棋的時候是沒有“炮”的 ,那個時候是“砲”

據記載,象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雛形,那時候還沒有火炮。

不過拿石頭當彈藥的投石車已經出現了,也就出現了“砲”這個字。

所以說,那個時代,象棋裡的炮在最初紅黑雙方,應該都是“砲”,而不是“炮”。

所以即使在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有的棋盤上會把“炮”寫成“砲”。

三、那麼“炮”是怎麼來的呢?

據記載,北宋是我國象棋史上的大革新時代,這個象棋革新運動,

整整持續了一百六十多年,最後才定型為今日的中國象棋。

由於火炮的發明,在軍事戰略戰術上也起了新的變化,

它反映到象棋中來,促使了象棋的變革。

由此推斷,現代象棋中的“炮”,是從北宋時期才開始有的。


小茗愛象棋


砲,拋石機,不是火炮


劍斥風雷


拋石機


西門吹雪ssa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其中的炮應該是投石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