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难跨的坎——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可靠性一直以来是中国军工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至今仍在困扰包括最新型号在内的大部分国产武器。

可靠性为何难搞定?

事实上,真正了解中国军工行业的人都知道,各大军工集团内开的最多的工作会议就是关于装备质量和可靠性的。毕竟对于时刻准备“能打仗、打胜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谈性能和造价。如果装备可靠性无法保证,再好的性能、再低的造价也都是浮云。

中国军工难跨的坎——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既然武器装备的可靠性问题是如此重要,军方和军工行业也对其非常重视,却为何一直无法彻底解决?

其实,除了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外,可靠性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如果想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或者降低武器装备的造价,可以采取很多成熟可以借鉴的办法;但如果要彻底解决一种武器装备的可靠性问题,其复杂程度是惊人的,而且往往没有规律可循,只有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

具体来讲,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涉及从设计到材料、工艺、使用、维护保障等各个方面,甚至某个螺栓和轴承的失效、一条细微裂纹的产生或者技术工人的某种加工习惯,都会酿成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

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至今仍是我国军工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因为航空器的特殊性,航空发动机的可靠重要性无需多言。中国的军机研制与航空发动机的故事太多,就以此来谈谈可靠性的重要性。

  • 惋惜:歼-8III因发动机陨落


歼-8III是我国第三代战机出现前最受期待一款战机,但因可靠性成了牺牲品,是至今仍被不少人所怀念和惋惜。

1989年美国单方面终止与中国合作的“八二工程”后,歼-8Ⅲ(也称歼-8C)成为众人寄予厚望的战机,人们希望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歼-8Ⅱ战斗机的“脱胎换骨”,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中国军工难跨的坎——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此举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军方的全力支持:中央将歼-8Ⅲ列为国家重点型号,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其拨款;军方则将该机作为2000年前应对局部战争的主力机型,要求其综合作战性能超过“幻影”2000,并且具备与F-16抗衡的能力。

为了实现军方提出的目标,歼-8Ⅲ项目雄心勃勃的开启了,改进方案包括换装先进的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和国内自行研制的WP-14“昆仑”涡喷发动机,并具有空中受油和自卫电子对抗能力,可发射中距拦射空空导弹,使用过载提升至8等等。

然而,正是由于国家和军方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使得歼-8Ⅲ的研发过程中将进度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歼-8Ⅲ的01号原型机于1993年12月12日成功首飞,初步完成了“争三保四”的目标。而歼-8Ⅲ的最终目标是“争六保七”,即争取1996年完成设计定型,最晚不超过1997年。但是,歼-8Ⅲ当时计划采用的大量先进机载设备却远远达不到实用要求。

如果说火控系统的不成熟只是拖延了歼-8Ⅲ的研制进度的话,那么WP-14“昆仑”涡喷发动机迟迟难以解决的可靠性问题则最终演化为整个项目下马的死穴。

中国军工难跨的坎——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当时,歼-8Ⅲ常务副总师已经意识到了发动机不可靠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提出希望能够将技术更加成熟但性能稍差的WP-13作为备用发动机。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上层所采纳。

在01架原型机首飞后的1994年,WP-14在装机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大量可靠性问题,包括发动机多出渗漏燃油,甚至在地面试车过程中发现有火舌或冒烟痕迹、滑油消耗量大、发动机壁温高、放气带漏气等等。由于WP-14不断返厂修理,导致整个1994年01架原型机才飞了4个起落。此后,1994年12月30日,03架原型机实现首飞,算是较为完满地完成了“争三保四”任务。

在火控系统、发动机等配套设备并行研制的磕磕绊绊中,歼-8Ⅲ项目艰难地向着“争六保七”的目标前行:1995年10月31日,01架原型机转场至陕西阎良试飞院;同年12月17日,04架全状态原型机首飞成功;1996年9月23日,03架原型机也转场至试飞院,与01架一同进行试飞任务。

1998年9月10日,05架原型机转场至试飞院,代替04架担任定型试飞任务。不料,一直埋藏的“地雷”——WP-14“昆仑”涡喷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竟然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引爆了:

1999年5月20日,05架原型机在试飞中左发动机突然起火,试飞员跳伞成功,飞机坠毁爆炸。

这起二等事故最终成为压垮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总装备部决定歼-8Ⅲ项目只要在2001年之前完成技术鉴定即可,不再要求进行设计定型,事实上等于宣告该机无缘服役了。

尴尬:“飞豹”用着40年前的发动机


中国军工难跨的坎——可靠性给军机添了多少堵?


在众多国产军用喷气发动机中,就可靠性而言,WS-9与WP-14几乎就是两个极端。这主要源于WS-9的原型斯贝Mk202的可靠性就非常高,其耗油率和寿命在同时代的军用发动机中也是翘楚。

虽然WS-9的推重比只有6.55,加力推力9800daN,性能参数并不出色,但是正是因为其非常优秀的可靠性,成就了JH-7“飞豹”系列战斗轰炸机的荣耀。在本世纪最初几年,正是WS-9国产化研制最为艰难的时刻。

为了应急,大量已经退役的斯贝Mk202发动机整机和零备件从英国被购回。因为斯贝Mk202当年主要配装英国采购的美制F-4舰载战斗机,当“鬼怪”们陆续退役后,这些发动机和零备件也就几乎成了废品,罗罗公司也巴不得早点处理掉。

研制单位对这些原装发动机和零备件进行筛选甄别,挑选其中全新或者堪用者用于翻新和总装,以便维持现役JH-7战斗轰炸机所用发动机的供应和后勤保障。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场面:21世纪的先进战斗机却依然装备40年前就被淘汰的落后发动机服役,身披米字旗的老“鬼怪”在八一军徽照耀下的新“飞豹”身上灵魂附体。

原因无他,斯贝Mk202的可靠性就是好,其整机和零部件,哪怕是旧的堪用的,可靠性都比新生产的国产WS-9及其零部件要高。个中滋味,令人无限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