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火焱文史】為今日頭條官方簽約作者,留英碩士,專注對西方文學和歷史研究,喜歡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訂閱最新內容。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鹿,一直在西方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在於,鹿是早期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事實上,從舊石器時代起,歐洲祖先克魯馬努人就已經開始食用馴鹿了。

又因鹿肉營養豐富,質地鮮美,所以斯堪地納維亞的薩米人、(俄羅斯)科拉半島的原住民以及北亞的幾個遊牧民族都對其異常青睞,使得鹿肉很快地就成為了古老餐桌上一道傳統“硬菜”。

同時,鹿身上的其他“物件兒”也相當寶貴——鹿皮是古代重要的貿易品和製衣材料,鹿角則可以作為精美的裝飾物或者武器。

例如在因紐特人中,傳統的ulu女式刀就是用鹿角以及象牙柄製成的。ulu幾乎是一把全能刀,因紐特女人不僅會用它防身,還會用其給動物去皮、修剪孩子的頭髮以及清理積雪,可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ulu式女刀

此外,在詞源學中,“鹿”的初始含義也非常廣泛,後來才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加具體。

例如,英語中鹿“deer”的原型,即古英語中的“dēor”和中古英語的 “der ”最初可以用來指代任何種類的野生動物。

和古英語同源的其他日耳曼語言在早期也都體現出了上述情形。如古高地德語的“tior”,古北歐語的“djur”,哥特語的“ DIUS”,以及古薩克遜語的“ dier”,都將鹿的概念普遍擴大至整個野生動物的範疇,這足以看出西方古人對“鹿”的重視。

直到公元1500年,中古英語讓位現代英語,“deer”的用法才被確切地固定下來,具體指代鹿這種動物。

更有趣的是,“鹿”不僅長時間代表了所有野生動物,它甚至還影響了西方男性的名字。

例如,最常見的男性用名“oscar”(奧斯卡),來自愛爾蘭語。其中,前綴“os”代表“鹿”,後邊的“car”是“cara”的縮寫,意為“朋友”。

所以“oscar”奧斯卡,完整翻譯過來應該是“鹿的朋友”。這種說法最早來源於愛爾蘭神話,oscar是古詩“ Fenian Cycle”《芬尼亞週期》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芬尼亞傳奇”插畫

故事《Cath Gabhra》(加布拉之戰)中詳細描述過他的犧牲,該故事圍繞日益腐敗的芬尼亞集團(一隻愛爾蘭獵人部隊)與愛爾蘭國王 Cairbre Lifechair之間的戰爭展開。

我們的主角奧斯卡是芬尼亞集團中的一名戰士,長期與動物為友。後來,他在與國王Cairbre的單挑中受到重傷,不久便離世。奧斯卡的爺爺,愛爾蘭神話中的獵人首領“Fionn mac Cumhaill”遂展開對國王的報復,但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隨後在18世紀,“莪相”(Ossian)詩歌的創造者詹姆斯·麥克弗森(James Macpherson)率先將“oscar”用作人名,用以指代那些英勇無畏的犧牲。

從此奧斯卡便火遍全世界,甚至還被用做了影視業最高獎項的命名——奧斯卡金像獎.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奧斯卡小金人””

不過,鹿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還遠沒有結束——在埃及,凱爾特,希臘,蘇美爾等古代文明中,我們都能清晰地看到鹿的身影。

例如,蘇美爾神Enki(又稱地球之神)的船就被其稱為“阿茲布雄鹿”。而在《伊索寓言》中,“泳池鹿角”,“獨眼的母鹿”和“鹿角與獅子”等章節,也都將鹿元素完美融入到了神話故事中,同時賦予了鹿講道德,知美善的正面形象。

特別地,在“生病的雄鹿”一節中,鹿又化身為被眾多動物背叛的對象,從而諷刺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

在西班牙語地區,人們還發明瞭一種擬鹿的舞蹈,稱為“ pascola dance ”。人們會在主要的宗教活動(四旬期和復活節)或者社會活動中表演這種舞蹈,以求來年風調雨順。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 pascola dance ”

此外,在作家拉斯佩(Rudolf Erich Raspe)1785年的政治諷刺故事中,主角蒙克豪森男爵(Baron Munchausen)也在其俄羅斯的奇妙旅行中遇到過一隻雄鹿。

根據描述,男爵在吃櫻桃時遇到了這隻雄鹿,但此時他手裡已沒有彈藥。於是男爵把嘴中的櫻桃籽當做子彈射向了鹿。後者在混亂中匆忙逃走了。

到了第二年,男爵奇蹟般地再次遇到了這頭雄鹿,卻發現它頭上已經長出一棵櫻桃樹。

作家拉斯佩成功地用這則荒誕小故事抨擊了俄土奧戰爭中的政治現象,極具“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諷刺意味。

緊接著,在公元1832年,世界上流傳最廣的鹿傳說《《聖尼古拉斯來訪》橫空出世。乍一看書名可能大家會摸不著頭腦,但提起“聖誕老人”這個四字相信多數人都會恍然大明白。

沒錯,正是敘事詩《聖尼古拉斯來訪》將8只馴鹿和聖誕老人聯繫到了一起,從而創造了“聖誕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花襪子”的歷史淵源。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隨後,文學中關於鹿的意象變得越來越多,且越來越豐富和立體。

例如,在1938年獲普利策獎的小說《一歲鴿》中,作者Marjorie Kinnan Rawlings就講述了男孩喬迪(Jody)與小鹿弗拉格(Flag)一起冒險並逐漸成長的故事。

小說情節主要圍繞喬迪與家庭的鬥爭、飢餓之苦、摯愛之友的死亡以及大洪水反襯出大自然的反覆無常而展開。

在劇情後半段,男孩因糧食問題而被迫在家人和小鹿間做出抉擇的橋段,則充滿了悲劇主義色彩。整部小說深刻探討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以及人性的真實和卑劣,又為鹿的形象賦予了大自然的光輝,意味相當深遠。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無獨有偶,在作家CS Lewis1950年的奇幻小說《獅子,女巫和衣櫃》(納尼亞傳奇)中,成年後的主角之一Pevensies,為狩獵一隻白鹿而奔波。因為據說鹿角可以滿足她一個願望,這也是其重返英格蘭故鄉唯一的機會。

從此,白鹿就被神話成一種具備非凡魔力的動物神,它們不但守候著森林,更是幾乎所有動物的領袖。

譬如,在1979年出版的兒童讀本《遠林動物》中,大白鹿就是森林之長,掌管著動物們的全部生活。又像日本動畫電影《幽靈公主》,白鹿則象徵著四季更替,生死變化,也是森林最重要的守護神。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不過,鹿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並非是作家在小說中首次提及的。事實上,在歐洲紋章學中,鹿元素一直是某些頂級權勢的代表。

在英國,“stag”通常指代那些長有鹿角的紅色公鹿,而“buck”則象徵歐洲原產的,長有鹿角的黇鹿。

這兩種鹿在歐洲的家族紋章中都十分常見。而且,為體現紋章中的區別,歐洲人還特意將鹿不同的動作定格到了紋章圖案中,每個動作還都被標記出了特別用語。

比如,形容一隻趴在地上的鹿時,人們會用“lodged”這個單詞;當其一隻腿抬起時,又會用"trippant"來描述;當鹿兒奔跑時,則用“courant”...

據統計,僅對鹿體態的描寫就大約有10個左右的專業詞彙,這足可見歐洲人對鹿兒的重視和喜愛。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法國Raon-aux-Bois地區的紋章


在實踐中,英國薩塞克斯郡的巴瑟斯特伯爵(Earl Bathurst)就是一位“迷鹿”者。他家族的紋章以兩隻精緻的雄鹿組合而成。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巴瑟斯特伯爵的紋章

在其他家族的紋章中,鹿元素包括鹿頭,鹿角,鹿前腿和帶有翅膀的“翼鹿”也被廣泛應用。

例如,在貝德福德郡的卡特雷特男爵(Baron Carteret)的紋章中,“翼鹿”就成為了主角。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Baron Carteret的紋章

而擁有鹿的上半身和美人魚尾巴的海鹿則經常會出現在德國的紋章中。

食物,神靈還是權力?“鹿”在西方文化中到底寓意著什麼?

圖為印有“海鹿”的紋章

由此可見,鹿作為頂級權勢的一種象徵,從最初餐桌的“硬貨”到故事中的神靈,已經具備相當多的文化內涵。

鹿的積極影響也是深遠的。一方面,它作為正面形象引導著人們向善向美;另一方面,它又代表著自然力量,對人類社會形成一種長久而持續的威懾和信仰,讓人們謹記這種強烈的共生關係。

然而,關於鹿的文化腳印依舊沒有停歇和埋沒,風沙散去後,到底還有多少秘密能被人類發掘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