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不得不说的苏东坡家事

出生于1036年的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样的称谓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苏东坡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特别是在词方面,可以说首屈一指,如果说李白在“诗”方面是第一人,那么苏东坡就是“词”方面的第一人。

苏东坡出生的眉山毗邻乐山,著名的乐山大佛就在这里,属于峨眉山脉,可能是因为大佛的庇佑吧,苏东坡自幼聪明,出生的时候,祖父六十三岁仍然健在,老汉没有文化,喜爱喝酒,慷慨大方。老人家人品不凡,乐善好施,因为自己广有田地,他祖父不像别家那样储存食米,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中存了三四万石之多。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大胡子苏东坡

别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随后荒年欠收,他祖父乃开仓放粮,救济亲朋及贫民。别人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广存稻谷--因为稻谷可藏数年。《文昌帝君阴骘文》说:“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可能是因为祖父这点“阴骘”吧,以后苏家才出三大“文豪”。

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禀赋颖异、气质严谨,他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那个时候苏东坡已经出生了。这个年龄才开始读书,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也是很少有的。

曾经有朋友问过苏东坡的祖父,问他为什么不管教儿子好好读书,他祖父平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用发愁。”他的话暗示出来他那儿子总有一天会痛改前非,坚信不移的。以后果然证明如此。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苏东坡的母亲应该说对他的影响很大,在《苏东坡传》上说母亲能够根据时政给他们弟兄两个人讲解《后汉书》里的,“一个大义凛然的青年,被母亲成全其“美名”的故事。”小东坡问母亲:“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幼年时,苏东坡母亲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侍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之故,数年之后,鸟雀知道在这个庭园里不会受害,家中住下了很多鸟。

正是来自于家中良好的家风,苏东坡小时候才能无忧无虑的读书,一颗纯净的心灵接受其教育来一定是很快的,所以苏东坡十岁时已经能够写出出奇的诗句了。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交恶”

苏东坡与王安石巧合的是两个人都活了65岁,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比苏东坡大了15岁,王安石的改革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像是欧阳修、司马光、韩琦等著名大臣都是强烈反对的,不过刚刚登上皇位的宋神宗坚决支持,慢慢的以王安石为首的在朝中占了主导地位,那些大臣告老的告老,隐退的隐退。

苏东坡给王安石的矛盾与苏洵的观点不无关系,苏洵在自己那篇著名的文章《辨奸论》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叹诗书”。其言语之苛刻也是让人无语啊!苏洵的脾气可能也遗传给了苏东坡,王安石母亲死后,文武大臣中,只有苏洵拒绝参加其葬礼,可见这个老“学究”骨子里的强硬。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王安石生活上有两个个特点:一个是不拘形象,“穿衣就是为了遮体,吃饭就是为了充饥。”第二个是不近“女色”,夫人曾经给他买过一个小妾被他严词拒绝,因此他才有一个儿子,后来还死于他的改革当中。

王安石韬光养晦了二十多年,他连续拒绝了朝廷的提拔二十多年,为的就是等待机会,施展他所自以为是的抱负。这种隐忍工夫是很可怕的,比之三国时的司马懿而过之。

王安石也喜欢舞文弄墨,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揣摩制定了《三经新以》这本对经典的思想解说用了不足两年,也是让人服了,他死之后这本书也随着他的死亡而被人遗忘。

他还凭幻想完成了一部《字说》其断章取义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苏东坡和他之间的很多笑话就出于此,比方说“波”字,触动了王安石的想象,他在《字说》里解释说:“波乃水之皮也”。一天苏东坡向他戏谑道:“‘波’乃‘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苏东坡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所以一直被王安石打压,这种打压一方面是政治上的一方面还来自于学术上的。苏东坡赠给他的标志“三不足”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于《宋史·王安石传》这是苏东坡对这位“拗相公”最真实的写照。

只要是对王安石新政的方式表示异议的,他毫不迟疑离开把他们贬谪出京。

苏东坡于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给皇帝上奏折没有得到回复,又于次年再次奏请废除“青苗法”,他说:“今天下以为利,陛下以为义;天下以为贪,陛下以为廉。”他警告皇帝说:“若以为用转断的威权必能压制百姓,则诚属大错。”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苏东坡的言行必然触动了王安石的利益,所以有史称“御史台案”的事情发生,本来单纯的改革,势必成了以“治人”为目的权利、党派之争。苏东坡也深受其害,一个劲地来回调迁。

从神宗二年(1069年)二月,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七月实行均输法,九月实行青苗法。数月之内,众人对当权者的意见,由期待而怀疑,由怀疑而愤怒。文武百官中只有王安石、曾布、吕惠卿,赞成新政,无奈皇帝像是中邪一样,不顾众人反对,支持王安石变法。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正式出任相职,次年六月欧阳修辞去朝廷一切官职。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苏东坡知识分子的“愤青”脾气,让他备受飘零

苏东坡写完《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准备罢官而去。他开始和司马光、范镇曾经并肩作战,但是这两位已经在愤怒之下辞去官职。

苏东坡在神宗四年一月起任告院开封府推官,在任期内,他出了一道进士考题《论独断》,这一下彻底激怒了王安石。苏东坡立遭罢黜。王安石手下的群小之辈捏造借口,陷他于纠纷之中。

从“愤青”到佛家居士——苏东坡是怎样跨越的(上)


皇帝对苏东坡的人品有怀疑,曾经问司马光,司马光对神宗说:“苏东坡的人品难道不比隐秘母丧不报的畜生李定好的多吗?”这是王安石安排控告的。但是苏东坡对御史的弹劾置之不理,连修表自辩也不肯,任凭官方调查,自己携带家眷赴杭州上任去了。

后来苏东坡多次受到陷害,要不是宋太祖建国以后,立下了祖训: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说不定就被陷害致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