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山村

北山村位于威海市区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西有高山邓家寨,北靠长峰岭,距市内6.5公里。


据村后出土的碑文记载,北山村的前身可能是丛姓祖金氏在晋太始元年(265年)初建的村落,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汉朝时,属不夜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前,属文登县辛汪都二里,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属威海卫第十七区。1938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后,沦为日占区。1945年解放,属威海卫凤林区。
村中原有丛氏家祠一座,为清代所建。有大殿和前庭,屋顶塑有狗、龙头等,门前两支旗杆,即古时所说的“阀”“阅”,十分壮观。后旗杆被雷击倒一只,另一只被人为拔掉。1958年修水库时,石料雕凿的两座旗杆基座被拆掉挪做他用,祠堂建筑被毁。
著名古迹是“太平庵”,位于北山村山谷水晶奇溪北岸阳坡上。建筑古朴而宏伟,号称“东海之巨观”。主体建筑为三官庙、龙王庙和尼姑宅。三官庙祀奉的天、地、水三官,即指尧、舜、禹,又称三元庙。庙门左右塑有把门将军,庙门两侧植有四棵古柏。庙门右边红色粉墙上,嵌有长方形碑刻,记载了建庙情况。庙前紧邻溪水处有戏楼。三官庙东侧山包上建有龙子庙,供奉着龙王爷等海神灵。两侧是尼姑宅,宅前植有两棵主干合抱的银杏树。
太平庵建筑群坐北向南,隐蔽在迂徊曲折山坳中,东边入口处有小山屏,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林峰掩映,玄妙而幽雅,给游人以“深山藏古寺”之感。太平庵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创建人为北山村民丛居大、丛呈秀父子,孙辈丛日琮又扩建。200年间香火鼎盛,庙产也不断扩大。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太平庵有房63间,土地683亩,山峦多处。后庵内办起了小学,叫“太平第一”,北山村内的小学叫“太平第二”。每年三月十七到三月十九日为太平庵庙会,盛况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末。

北山村中央有一棵古槐,高两丈有余,粗三人合抱,中间空心。据说此树有千年历史,被当地奉为神树。当人们有灾有难时,便向树枝上挂红布和红兜肚,以祈消灾。该树于1958年被伐掉。

「乡村记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山村

村容村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