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米迪運河——一條可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水運通道

米迪運河位於法國南部,其一端直達地中海,另一端則在圖盧茲附近與加龍河上游相接,而加龍河的最終出口是大西洋比斯開灣。米迪運河建成後,伊比利亞半島被人為切割開來了,法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船隻,無需繞行直布羅陀海峽就可以互通有無了。

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米迪運河開鑿於17世紀中後期,其整個航運水系涵蓋了洩洪溝、船閘、河道、橋樑、隧道等數百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反映了當時歐洲最高水利技術水平。而米迪運河的修建得益於法國路易十四時期豐厚的財富積累,更得益於柯爾柏竭力推行的重商主義政策。

圖說米迪運河——一條可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水運通道

1.米迪運河成型的經濟基礎——柯爾柏的重商主義政策

柯爾柏是商人出身,從小就跟隨經營呢絨的父親學做生意,對商業問題特別喜歡和敏感。而正是由於中產階級的出身和經濟知識的淵博,使其受到了路易十四賞識。路易十四親政後,將法國的經濟問題交給柯爾柏全權處理,為此還專門給他設立了一個新的官職,即財政總監。在柯爾柏的倡導下,法國執行重商主義政策,所謂重商主義,就是竭力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促使大量外國金銀流向法國。為了減少進口,法國對外國工業製品和進港船隻收取高額關稅;而為了鼓勵出口,發展本國工商業,柯爾柏則制定了多重方針。

1)疏浚河網,改善道路,拔除地方關卡,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

2)通過發放貸款、封賜特權等方式保護和扶持國內手工業,以減少對外國商品的依賴。

3)成立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貿易壟斷集團,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

圖說米迪運河——一條可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水運通道

17世紀中後期,法國先後取得美洲的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圭亞那,非洲的塞內加爾、馬達加斯加和印度的本地治理等地,這些殖民地大多成為了法國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重商主義政策的成功實施,為法國積累了鉅額財富,這成為了路易十四耀武揚威的資本。隨著國庫日益充盈,路易十四在巴黎近郊修建了奢靡程度冠絕歐洲的凡爾賽宮,擴充了兵員,創建了一支艦船總數近千艘的強大海軍。綜上所述,米迪運河的誕生離不開充沛財政的支持,而運河的通航帶動了法國南部貿易的繁榮,促進了國家財政收入的攀升。除了貿易因素以外,米迪運河修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繞開受西班牙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

2.米迪運河修建的目的——繞開直布羅陀海峽

16至17世紀堪稱西班牙最輝煌的一個時代,當時的西班牙憑藉遍佈全球的殖民地和數不清的金銀財帛推行攻勢外交。在歐洲地區,西班牙一方面竭力削弱法國勢力,阻止其東進;另一方面則維持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的霸權。比如1652年,西班牙趁法國爆發內亂之際,攻破法國邊境,並一度距巴黎只有幾十公里之遙。

圖說米迪運河——一條可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水運通道

而正是由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敵對狀態,使得法國船隻在通過受西班牙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時候,必須要繳納高額的過路費。所以,為了避免交稅以及獲得更便捷和更安全的商業運輸,法王路易十三在黎塞留的支持和推動之下,首次提出了"聯繫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設想。而這一設想最終在路易十四時期獲得實現。

1666年,米迪運河正式開工。這條全長241公里的水運通道共計耗費1700多萬里弗,經過十餘年建設後於1681年5月15日正式通航。米迪運河的河道堤岸之間寬20~24米,深2.5左右,其在建成後的兩百多年裡一直承擔著繁忙的貨運任務。19世紀時,由於與米迪運河相連的加龍河上游河段變得淤塞狹小,已經不能滿足法國東西海岸之間日益增長的貨運要求,所以法國在1838至1856年間年沿著加龍河河道修建了190多公里長的加龍運河。而隨著19世紀後期鐵路運輸的興起,喧囂熱鬧了兩百多年的米迪運河逐漸歸於沉寂。

圖說米迪運河——一條可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水運通道

1996年12月,米迪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入選的理由,一是米迪運河是法國路易十四王朝的輝煌成就之一,集合了當時西方世界最先進的工程技術,促進了工業革命的來臨;二是米迪運河把功能和美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說其不僅滿足了航運和灌溉的基本需求,而且運河的建築形態與周圍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融為了一體。成為世界遺產後的米迪運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他們乘船巡遊河道,一路下來,兩岸的美景和風土人情盡收眼底。現今的米迪運河已經成為了法國最重要的遺產走廊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