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系列在德國如何成為超級暢銷書?

黑妹李麗霞


在德國,一種書賣出3萬冊是暢銷書,賣出30萬冊就進入超級暢銷書行列了。而“三體”系列自2016年10月在德國出版第一部以來總銷量(包括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已接近20萬冊。第3部今年4月剛問世,其口碑效應還將持續發酵,成為超級暢銷書指日可待。

2014年底“三體”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次年8月獲得雨果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進行了重點報道,《紐約時報》還發表評論稱:中國的科幻作品打開了美國的大門,得到了推崇。他突然意識到“出版界的一顆新星出現了”。恰巧在2015年法蘭克福書展上,一位西班牙的同事告訴他準備出版西語版《三體》,皮爾靈立刻決定聯繫版權方出版這套書。

  

皮爾靈表示,在競標《三體》德文版版權時,海納出版社遇到另一家德國出版社的挑戰,但他們“有更好的競標方案和出版策劃方案”,最終勝出。雖然當時英文版上市剛1年就賣出10萬冊,大獲成功,但譯介到德國,讀者會不會買賬?他心裡也沒底,這將是德國市場上第一本中國科幻小說。皮爾靈開始了這段與中國科幻小說的冒險之旅。現在回想起來,儘管相信“出版劉慈欣作品會成功”,但他沒想到“會如此成功,有這麼廣泛的影響力”。

  

直接從中文翻譯“避免對原文本誤讀”

簽訂版權協議後,下一步是找譯者。皮爾靈表示,其他的歐洲出版社都是從英文版翻譯《三體》,他們決定直接從中文版翻譯,儘管要花更多時間。這樣做是因為,多年前一些非常有名的文學評論家曾批評過從英文翻譯的村上春樹的作品與原文有出入。“我們希望避免這種誤讀”,他表示,“‘三體’德文版的成功證明我們是對的”。

德國本土並沒有太多文學譯者,好的譯者大家都在爭搶。他們費盡周折找到翻譯莫言、龍應臺等中國作家作品的著名翻譯家郝慕天(Martina Hasse)來翻譯《三體》。因為翻譯難度較大,又請到另一位翻譯家白嘉琳(Karin Betz)翻譯該系列另兩部作品。2017年6月,德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大獎——庫爾德·拉西茨獎(Kurd-Laßwitz-Preis)將最佳翻譯長篇獎授予《三體》德文版,郝慕天榮獲最佳譯者獎。

  

皮爾靈表示,獲獎對這部作品的成功幫助很大。同時,德國讀者一直在推薦劉慈欣,媒體也讚歎他作品中思想的獨特性和宏大視野。“他引領讀者到達空間和時間的邊緣,還對人性提出了質疑”,這是吸引德國讀者的最大亮點。

  

在翻譯過程中,他們特意保留了劉慈欣的行文特色,如一些隱喻、成語以及簡潔直白的科幻風格,在附錄部分做了註釋,採用中文人名直譯法(姓在前)並增加了對話中說話者的身份,希望德國讀者有一種流暢的閱讀感並被它所吸引,進而理解中國的文化。

  2018年10月,借出版“三體”第2部之機,德方邀請劉慈欣赴法蘭克福書展,參加了幾場公開採訪和小組討論活動。皮爾靈說,他記得有一場活動是與德國媒體記者、科幻小說作家兼書評人迪特瑪·達思(Dietmar Dath)一起討論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人類的未來及其與技術的關係。現場有200多位非常振奮的觀眾。“這些融合科幻思想和哲學意義的活動,讓德國讀者的興趣超越了那些只關注太空和機器人的純類型小說的界限。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也是海納出版社一直以來的追求——努力推出更豐富多樣的科幻小說。”

對於《三體》在德國文學市場上引起的關注,德國翻譯家馬海默並不感到意外。他認為,科幻作品一旦獲得“雨果獎”,整個國際市場的大門便已打開。目前,劉慈欣等人的其他作品也在德國陸續翻譯出版。在馬海默看來,《三體》使中國科幻文學在德國掀起一個譯介高潮,但整體而言,每年只有十餘部中國文學作品譯介到德國,作者也僅限於劉慈欣等,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比較少,目前中國科幻文學在德國的譯介範圍仍然有限。

打開德國亞馬遜網站,讀者對德文版《三體》多有評價,其中“不一樣”是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一位讀者評論道:“如今一些作家和出版社都不關注創新和作品質量,很多作品都是‘炒冷飯’,讓我感到無趣,而《三體》卻不一樣。”另一位德國讀者則這樣評價說:“我是多年科幻迷,我認為凡是能夠帶來全新理念的作品都值得一讀。《三體Ⅰ》全新而大膽的思路讓我著迷,現在第二部也是如此。”顯然,中國科幻文學與西方科幻文學的“不一樣”,是引起部分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原因。

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別在西方首先出現在英國,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在西方文學中,科幻小說已形成穩定的文學流派,出現過大批優秀、高產的科幻小說作家,數十年後依然擁有穩定的讀者群。然而,與任何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相同,流派一經形成,難免固化和套路化,繼而造成這種藝術形式的衰落。《三體Ⅰ》獲獎時,劉慈欣就曾經提出,當前科幻文學實際正處於整體衰落的過程中。究其原因,誠然一方面如他所說,支撐科幻文學的“科技的神奇感消失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不斷重複的“俗套”導致讀者審美疲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科幻文學迥異於西方科幻文學的思路與情節,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以上便是《三體》能成為德國暢銷書的原因。

任何書籍能成為暢銷書,根本條件在於書籍的本身質量過硬,另一方面是市場的迎合以及資本的運作……

  











獨家經典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源自於皮爾靈獨到的眼光以及他當機立斷果敢的處事方法。2014年底“三體”第一部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次年8月獲得雨果獎,《紐約時報》曾發表評論稱:中國的科幻作品打開了美國的大門,得到了推崇。他突然意識到“出版界的一顆新星出現了”。皮爾靈立刻決定聯繫版權方出版這套書。

二、《三體》直接從中文翻譯“避免對原文本誤讀”。簽訂版權協議後,下一步是找譯者。皮爾靈表示,其他的歐洲出版社都是從英文版翻譯《三體》,他們決定直接從中文版翻譯,儘管要花更多時間。這樣做是因為,多年前一些非常有名的文學評論家曾批評過從英文翻譯的村上春樹的作品與原文有出入。“我們希望避免這種誤讀”,他表示,“‘三體’德文版的成功證明我們是對的”。


三、“中國科幻小說的大門剛剛打開”,大家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國作家在德國出版作品,希望劉慈欣的成功幫助中國更多寫科幻小說的年輕新作者打開世界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