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0年20年哪個地方最有發展前景?珠三角,長三角,中部地區,大家推測一下?

Dori1


在20年以內中國的經濟格局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還會保持現有的經濟格局。

第一,中西部地區的整體發展水準還是落後於西部,發展速度稍快只體現在少部分地區,大部分地區的表現並不好。近幾年,有少部分省份和少部分中西部中心城市發展較快。但是一方面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能夠帶動整體發展,另外一方面這是在基數較低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所以短時間內的這種增長,在絕對差距的彌補上影響不是很大。

要實現中西部地區對東部地區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差距減少,必須要以長時間的增長優勢為基礎,就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箇中西部省份能夠做到這一點。少部分省份採用強省會策略,在省會堆積資源,短時間內助推省會快速發展,但問題在於這種發展不具有持續性,而且在省內經濟差距快速拉大的同時也就制約了省會後期的發展。未來發展速度減慢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抹平和東部地區的落差是非常困難的。

第二,就整個世界歷史發展的大階段來看,現在還處於水運優勢階段,這就意味著沿海沿江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內陸地區的發展恐怕依然在地理層面上長期滯後於沿海沿江城市。

地理對經濟發展是一種根本性的制約。而現在來看,交通便利性始終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在這其中沿海是第一優勢。現在全世界80%的貨物貿易通過海運來完成,也就意味著沿海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長江中下游水道與海路直接連通,這一區域的沿江城市具有了接近沿海城市的地理優勢,所以經濟也普遍比較發達。觀察中國GDP破億的城市,既不沿海也不沿江的城市,只有北京,成都,長沙和鄭州4個城市。大約只佔破億城市的1/4。其中北京作為首都有政治優勢。成都雖然不沿長江,但處於長江水域範圍。長沙的情況大致上也是如此。鄭州靠的是鐵路交通樞紐的地位彌補了水運能力弱的不足,本質上也是依靠交通。

由此可見,中西部只有少部分城市能夠憑藉其出色的地理環境稟賦,脫穎而出。這和沿海沿江地區普遍藉助港口,助推城市的發展,還是有很大落差的。在這種情況下,中西部城市只能有少部分脫穎而出,大部分還將保持目前相對較為落後的發展狀況。

第三,在分析了宏觀大背景之後,再來具體看長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區的發展情況。

長三角和珠三角之爭,恐怕很多人在意的是將來誰會更好一些。我個人認為將來還將維持目前的這個局面,也就是長三角從總體上看更勝一籌,珠三角在部分方面有優勢。當然這個比較是基於兩地核心區展開的,也就是長三角中心15城,對比珠三角八市加港澳兩地。

珠三角未來的領軍城市不是香港也不是廣州而是深圳。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深圳是中國第1個較好的實現了產業升級的城市。廣州依託自身的科技文化資源儲備,在產業升級上面有一定保障。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前景在產業升級方面表現其實並不好,就算是香港和澳門也是如此。未來珠三角將以深廣為核心,港澳日益邊緣化,東莞的和佛山的前景在於配合深廣兩市發展。

長三角核心區除了上海以外,還有4個副中心城市,分別是南京,杭州,寧波和蘇州。杭州緊隨深圳已經基本實現了產業升級。上海和南京的自身資源儲備非常雄厚,雖然會慢一些,但也會跟上。寧波和蘇州的情況不是太好,產業升級還在摸索之中。從產業升級層面上看,長三角並不落後於珠三角,而且後勁比較足,後期會有優勢。從發展趨勢看,未來上海必將繼續維持其國家經濟中心地位,南京和杭州的經濟實力會進一步提升,寧波和蘇州雖然稍有弱化,但在國內依然是屬於優質城市,核心區內其他城市會相對邊緣化,更為依附周邊中心城市的發展。

整體比較的時候,長三角在總量方面始終居於大優勢地位,人均方面的指標也不見得全部遜於珠三角,總體實力依然在珠三角之上。當然部分領域珠三角可能會有優勢,情況與現在大同小異。

中部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後,現在雖然出現了少部分強省會戰略下的中心城市,但總體發展水準和長三角珠三角有非常大的落差,在後者始終將維持較高增速增長的情況下,這個差距很難被減小能夠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就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了。大環境制約在前面已經說了,下面具體談少數幾個城市的發展。

中部現在經濟發展勢頭比較好的是武漢,長沙和鄭州三個城市,合肥雖然實力相對稍弱,但因為被納入了長三角規劃,後期潛力較好,所以一併加以討論。

這些城市都不可能形成像長三角珠三角那樣高水準的都市圈,所以不討論都市圈的問題,只討論這些城市本身。

這4個省會城市都是推行強省會戰略的受益者。當然由於鄭州原來的經濟地位相對來說不如其他幾個省會地位高,再加上省內還有中西部第一地級市洛陽,所以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嚴重。不過強省會戰略在短期內堆積出來的效果很難長期維持下去。主要原因在於周邊塌陷以後就不能形成一種高原效應,也就不能夠託舉省會。後續來說不具備可持續性。

在強省會戰略後期效應逐漸減弱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就愈發的依賴於自身的天然稟賦和經濟政策的制定能力。從自然地理環境和科教文衛資源積累來看,武漢無疑具有優勢。但是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武漢現在依靠的還是比較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攤大餅的模式進行發展,這種方式在後期的時候,效應逐漸減弱,增長帶動力就很有限了。近年來武漢面對鄭州和長沙競爭越來越力不從心,如果發展頹勢不加以扭轉,後續中部第1城的地位可能會易主。

鄭州的自然地理優勢相對較好。一是鄭州是中國兩大鐵路幹線樞紐,又大體處在綜合考慮地理面積和人口分佈的中心位置上,二是河南省內人口相對較多,戶籍人口接近一個億,考慮人口流失以後,省內人口也在8000萬以上,單純吸收省內其他地方的人口流入,就可以保障鄭州在未來有非常優質的人口結構。鄭州的問題在於其科教文衛資源方面積累比較弱,後續產業升級轉型的時候,依託的資源不足,很有可能導致產業升級過慢。

長沙從地理層面來看,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優勢。長沙近年來的崛起實際上和湖南衛視有密切關係。一方面湖南衛視的強勢帶來了長沙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快速提升,另外一方面,湖南衛視帶動了長沙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有效的助推了長沙的經濟。文化產業是未來高端產業的具體表現。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長沙雖然沒有能夠實現產業的徹底升級,但在產業升級的步伐上領先於其他三個省會。這是長沙目前最大的優勢。但問題在於,過於依賴湖南衛視,而隨著電視傳媒將進入衰落期,如何在發展的時候,從電視媒體轉向新媒體,從而保證文化產業的活力是長沙未來一個重要的考驗。

合肥的地理特徵具有兩面性。離長三角核心區近,既是優勢也是劣勢。現在合肥成為了長三角統一規劃的成員,但後續是得利還是受損,取決於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果自身發展得當,從長三角引入資源將有效助推經濟發展,否則將成為優勢地區虹吸的對象,後續發展會更加艱難。所以合肥的未來發展是高度不確定的。

單純看現在的發展趨勢,長沙的未來前景會更好一些。合肥如果能夠完成跳躍式發展,實力就會與其他三個省會城市大體相當。武漢的城市發展戰略選擇失誤,後續調整難度比較大,前景不是很好。鄭州的城市發展戰略還是表現的不錯的,但受限於某些資源配置的問題,後續產業發展的空間受到一定限制。

但以上4個城市在面對長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的時候,始終將保持較大落差,在未來20年內不可能抹平差距。


用戶4325101516


目前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只有6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

而有一些比較著名的灣區連躋身世界城市群的機會都沒有,比如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舊金灣城市群等等。



托馬斯肖克


這沒有可比性,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由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而中部地區的範圍很大,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68億人,這不是一個體量級的對比,因此沒有可比性。

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其實兩者的體量已經差距很大了,長三角由江蘇、浙江、安徽以及上海三省一市組成,城市數量多達26個,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常住1.5億;而珠三角由廣東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城市數量11個,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0萬左右,體量也不是一個級別的,至於誰更有發展前景,可以說兩者各有優勢吧!

如果以總量為依據,不用討論都知道是長三角最好,2018年GDP高達17.85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5;而珠三角GDP為10.87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8,兩者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長三角是國家定位的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級六大城市群之一;而珠三角或者現在說粵港澳大灣區,雖然經濟實力遠不及長三角,但卻擁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個世界一線城市,影響力也不同凡響。這兩個城市群都是國家級戰略,擁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未來的發展前景可以說都非常好!

而中部地區,各省份的發展水平不一,但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迅速,經濟佔全國比重上升。中部地區歷史厚重,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工農業基礎雄厚,是我國的人口大區、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錦繡中源


看看這張表格,哪個城市還為國家做貢獻,說明哪個城市還不錯吧。



專業生產拉鉚槍三爪片


把珠三角擴大到廣東省,把長三角縮小到江蘇省,除了總的GDP,人均GDP及其他的所有指標廣東都比不上江蘇。江蘇的所有經濟指標均佔全國的百分之十以上。珠三角脫褲子奔跑也永遠趕不上長三角,怎麼比?

至於廣東稅收高於江蘇,那是深交所騰訊招行總部等非實體經濟的稅收撐著,無參考價值。


泰不囧1


中部和珠三角、長三角沒可比性。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領先優勢太大了,這不是中部的發展節奏能比的。

雖說中部的起點低,經濟增速快,理論來說應該更具發展前景。但是別忘了,起點的巨大差距會讓增速失去實際意義。

比如A君月收入10000元,C君月收入3000元,A君月目前漲薪速度只有6%,而C君高達10%。看似C君增速喜人,但3000的10%只有300元,而10000的6%卻有600元。A君在增速遠低於C君的情況下,實際增加值卻比C君高出一倍。按照同比例增速,20年後A君月收入是32071元,而C君則是20182元。C君在增速領先了20年的情況下,差距竟然從現在的7000元擴大到了1.2萬元。所以實際上這20年裡兩者誰更具發展前景?

這A君就好比長三角、珠三角,C君就好比中部,增速再快也是逐年被擴大差距的,如何對比前景?

從規模來說,中部最大,長三角其次,珠三角最小。

但是從繁榮度來說,珠三角最強,長三角其次,中部最弱。

從整體實力以及發達城市數量來說,長三角完勝。

羅列下這三個區塊的主要城市,發展也就一目瞭然。

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

中部六省: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洛陽。

長三角:上海、蘇州、南京、杭州、無錫、寧波、常州、南通、揚州、泰州、鹽城、台州、嘉興、鎮江。

以GDP規模看,上述城市中4000億以上規模城市,長三角有14個,珠三角5個,中部5個。珠三角和長三角同樣是五個,但珠三角的五個是連起來的,中部的五個各自相距幾百公里,沒有任何聯動,六個省會各自為戰,非省會城市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這相比於長三角十幾個強市銜接在一起的威力是有多大的差距?

而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較也很明瞭,珠三角的繁榮度高度集中,但畢竟地方小,就這麼幾個城市,長期來說跟長三角的整體競爭會逐漸落於下風。

因此對於這三個區域的預期判斷,我認為是長三角>珠三角>中部。


城市發展報告


發展的核心是人,錢不是根本!

  • 先看看各地區人口
  • 按常住人口
  • 按淨流入人口

看看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其根本是青年流動人口大軍

  • 青年流動人口大軍優勢
  • 不能落戶,則對應極少的父母跟隨,極低的生兒養女。
  • 城市贍養、撫育社會責任和負擔低。
  • 部分私企可以推行996工作制,加大對勞動力有效時間使用。
  • 有父母、子女的戶籍人口無法承受這種體制。
  • 這些城市自然知道,勞動人口是發展的動力,為什麼不鼓勵生育,提供持續勞動力?
  • 核心是摘桃,奪取利益,將社會責任和負擔留給別人。
  • 這能推動社會持續發展嗎?有可推廣性嗎?能複製嗎?
  • 不能!只能是特區,宛如兵營,社會供養的兵營,其GDP 中一大部分來自社會輸血,離開供給,自個兒就萎縮。
  • 因此,主要看對新生人口的撫育,對老人的贍養耐力!

從上表看,淨流出人口多,新生人口多的地區才是真正脊樑。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以高生育、高培養、高贍養擔起重任!
  • 江蘇
  • 浙江
  • 廣東
  • 主要依靠使用他人培育的勞動流動人口增產,又以極低的比例養育這些人的子女,照顧其父母及本人養老。

政策一但變化,失去支援,自身將更加虛弱。後10年20年主要看政策導向。

  • 如果繼續堅持,讓一部分地區優先發展,其他地區忍重支援,會保持當前勢頭。
  • 如果開始注重可持續、平衡發展,原優先發展地區將逐漸失去優勢,擁有大量人口,尤其是新生人口比高的地區將逐漸走強!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從國家戰略部署來考量,目前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喜人。

在未來20年後的中國,發展的進程可能更快。長三角不僅是世界級城市群,而且輻射中部地區崛起,珠三角是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不僅是屬內經濟發展喜人,將帶動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到那時,國家經濟發展不是現在的片狀形勢,而且連片成整體,整個中國,出現華東、華南、華中(現在的中部地區)、西南、京津冀地區成了一片,除東北、西北地區稍次點外,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地面積佔百分之五十,經濟總量則佔百分之八十以上。

現在的中部地區崛起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了,南邊有珠三角輻射,東邊有長三角推進,北部有京津冀的照應,優勢明顯,再加上自身的功底紮實的中部地區,以後的發展速度是超出你現在的想象空間。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又處在長江經濟帶上。

這一戰略目標的佈局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是一致的,一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中國,引導世界和平的巨人是再也不受欺辱啦!


萬里浪1


珠三角,也就是現在的大灣區,9+2城市群。長三角範圍就大了,上海,浙江,江蘇及安徽部分,經濟也發達,GDP體量較大,中部地區,範圍就更廣了,幾個大省。所以,沒有具體的參考數據,無法對比,但從絕對區域面積所產生的GDP或企業稅收,企業數量等等方面參量,不用說,肯定是珠三角的粵港澳大灣區,僅11個城市,面積2萬平方公里,人口幾千萬,所產生的GDP也好,世界500強也好,還是稅收,各各方面都可以傲視全國,所以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別拿幾個省或十幾個省與幾個城市去對比,沒有可比性。





感恩的心89273


《虎哥視窗》用心、用真、用誠,為您推開一扇新的窗戶🎯

一、其實理由特簡單:長三角和中部地區區域太大,各自有多個省份組成,有富有窮;有的比較發達,有的還欠發展,儘管在國家整體上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但短期內難以做好均衡發展。而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9+1+1)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九市只是廣東省最富饒的一部分,除了肇慶江門惠州三市中珠三角外圍部分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大部分地區發展已經相當好。拿珠三角與其它區域相比本身不是太合理。



二、在國家大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指引下,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級的大灣區是板上釘釘,因此再過10年20年珠三角在國內經濟肯定是最領先的。另外,中央頂層設計的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先行區的引領和輻射,必將帶動珠三角地區跨越式發展。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中南部,在5.5萬平公里的區域,集聚約7千萬人口,其中廣州深圳為國內一線城市、深圳珠海為國家經濟特區,外加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得天獨厚,獨一無二,因此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前景無疑是最好的。


三、長三角經濟區,現在是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全部。如果單拿上海、蘇南和浙江(狹義的長三角)與珠三角來比,社會、經濟發展不會比珠三角差,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寧波等都市已經是響噹噹的發達區域。問題是整個長三角尚有安徽和蘇北整體上發展比較滯後,並且還有許多地區尚屬欠發展地區。因此在國家大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的今天,長三角地區還有許許多多的短板要補,在10年20年難以與珠三並肩。

四、我國的中部地區,一般來說是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五省的廣大區域,除了各自的省會和部分地市比較發達,大多數的地區經濟發展乏善可言,尚處在剛剛兌貧的路上,因此與珠三角、長三角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的今天,尤其是高鐵時代,中部地區承東接西,連通南北的作用在強化,經濟發展在加速,因此發展前景也是樂觀的。

綜上所述,一是珠三角與長三角和中部地區來比較發展前景本身存在不合性;二是非要相比,在10年20年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前景會更好些。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虎哥視窗》的請加“關注”,今後會有更多內容與朋友們分享。虎哥作為普通創作者,粉絲是一個一個累積的,特別珍惜彼此間情誼。您的“點贊”,是我努力的強大動力 🙏 歡迎理性評論,期待大家的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