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都说制造业是中国的经济支柱,我看倒不见得,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制造业正在沦落为辅助产业,从产业工人的地位就看得出来。以前80年代,大家都以进国企工厂为荣,托关系上下打点,当上了工人倍儿有面子,就像找对象都是工人优先!可现在呢,一个月三四千元的工资,养活自己都难,找对象一听是工厂工人基本就没戏了,地位很尴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90后/00后如果有得选,基本都不会选择进厂打工,有能力有斗志的可以去试试做销售,吃得苦的可以去试试送快递和外卖,还有人选择自主创业的,比如自媒体,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工人高,至少说出去不那么难听。感觉“产业工人”现在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好像只有没有前途,不愿奋进的人才会进厂打工,产业工人直接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了!以前封建社会四民排序是“士农工商”,现在我看应该是“士商农工”才对,工人在流水线上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微薄的工资,完全看不到发展前途,就连晋升路线都是用来唬人的!

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本人从事制造业十几年了,深知这个行业的发展和现状,现在结合我个人工作经验来谈一谈。

第一,工人的工资普遍较低,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工人之所以被人看不起,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挣不到钱!钱能解决世界上99%的问题,贫贱夫妻百事哀,男人没钱腰就硬不起来,衣食住行样样都要钱,马上来看看一个工人的收入现状:

一个普通熟练工人,他的收入是底薪+加班费+绩效奖金构成的,以我目前这家公司为例(三线城市),当地最低工资是1350元,公司的底薪就往上提了一点,是1750元。随着工人工作年限和绩效表现,每年也是有机会调薪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公司的普调都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例如阳光普照奖),维持在5%~10%的水平,这还是在有盈利情况下的,随着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不好,特别是制造业,有的公司甚至取消了年度调薪。

我们取最高10%来看看,这个10%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底薪只有1750,10%就是175元,加起来就是1925元,就是说一个月的底薪只有1925元;再来看看加班费,在制造工厂干过的人都知道,加班费才是收入的大头,没有加班就意味着失掉了大部分的收入。因为工厂是五天八小时工作制,额外的时间都算加班,比如晚上和周末工作,通常一个熟练工人的加班费是2000~3000元,这个要看客户订单数量的多少,订单多收入就多,不过也挺累的,平时加班就已经很累了,周六周日都还要去工作,没办法,要挣钱养家啊!

所以,看到这里,一个熟练工人的收入水平基本就出来了,底薪1750+加班费2500+绩效奖金(产能目标达成+全勤)700=4950元(平均水平),这很多吗?一个月房租或房贷就要2000~3000,再加上吃饭/水电煤气/电话费等开支,基本就没得剩了,如果家里还有小孩读书和老人看病的话,更是捉襟见肘,所以,这个工资是基本不够用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二,工人的晋升前景有限,有很多瓶颈制约。

普通工人的晋升前景一片光明?相信很多人进厂的时候,公司HR都有给他们描绘过晋升的路线和方式,工人--组长--班长--主管--经理--总监--厂长,蓝图是美好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出学校的年轻人来说,看上去就很有发展前途,值得年轻人拼搏一番,不过真是这样吗?很多资深的工人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套,甚至嗤之以鼻,

"我是来打工赚钱的,晋不晋升和我无关,再说了,就加那么一点钱就得去做基层管理,太累了,不划算!“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对于工厂员工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分配到不同的流水线作业,人一多,就需要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所以,从员工到组长甚至班长,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些基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内部选拔出来的

,优先考虑一些资深员工,比如具备多种技能,或有一些其他的特长的优秀员工,如果一家工厂连基层管理人员都要从外面招聘的话,我觉得这家工厂管理肯定是有问题的。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有一些员工不愿意被晋升到基层管理者,为什么?因为即使晋升成了组长,管理一条流水线或生产区域,但是工资涨幅并不大,一般就几百元,但是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也更累了。以前是"一人做好,全家吃饱",现在不一样了,手下几十号人都看着你,不仅仅是工作技能和安排的问题,更多的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手里是有一点权力了,但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岗位,所以,有的人宁愿当小兵也不愿意升职上去就是这个原因!

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回到晋升路线的话题,本人做过4家不同的制造工厂,据我的观察,基层员工通常到班长这个层次就到头了,主管一般会从外面聘请一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为什么?

  • 第一,基层员工的技能通常达不到要求,比如办公软件和外语表达能力;
  • 第二,到这个层次的人才,公司会有意引入一些新鲜血液,导入一些外来的思想理念,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所以,绝大部分基层工人是做不到主管以上级别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第三,技能单一重复+流动率高,个人能力得不到综合持续发展。

作为产业工人,通常你只需要知道这这个岗位的操作就行了,有些全能工可能会学习以一些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但绝大多数人技能还是比较单一的,每天就重复手里的动作,一开始可能还有新鲜感,做了几个月以后,感觉就和机器人差不多,

无法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感,同时,单一的技能导致个人综合能力始终无法得到长进和发展,比如沟通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协调的能力。从事流水线工作的员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就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有意的加强锻炼了,如果只是一味依赖当前岗位的话,说句不好听的,一辈子都只能是工人!

另外,由于大部分制造业工资低,技术含量低,可取代性较强,员工也看不到长远前途,所以,看重的始终只有工资,这就对导致了离职率比较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产业工人当然只能往工资更高的工厂流动了。我见过很多员工,在休息或吃饭的时候都会私下里讨论附近哪家工厂工资高,待遇好,其实对很多基层员工来说,在哪里做事都是一样的,都是干流水线生产,区别仅仅在于工资待遇而已,不过也正是因为流动率太大,对于员工本人来说也得不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今天做汽车行业,明天换成LED制造,在过两天干脆去做小家电制造,行业换了很多,工资不见多涨了多少,看似在不少行业都有干过,但是没有深度积累,无法达到质的突破。


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四,很多时候员工得不到基本的尊重,遭遇不公平对待

很多制造业管理水平不够高,参差不齐,特别是基层管理,通常比较简单粗暴,不够人性化,对待一线工人不够耐心,甚至有的人还故意拉帮结派,搞区别对待,搞一言堂

,本来工作就单调烦闷,工资待遇就不高,这样一搞,员工当然有意见了,工作效率和团队氛围自然就不行了。

以前见过一个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班长,一旦掌权了,任人唯亲,把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都分派了好处和利益,甚至不惜破坏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短期内看似稳定,长期来看必定失败。果然,短短一年期间,他带领的团队离职率远超平均水平和其他生产团队,还因为手下员工犯错导致被客户投诉过,他本人粗暴的管理方式也被员工投诉过若干次,还经常骂哭下面的员工,堪称”民怨甚重“,后来他也被上级撤职了。

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前途渺茫!制造业工人生存不易,且行且珍惜!


小结:

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已经消逝大半,年青一代也有更好的选择,进厂打工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了。按照以上的分析,当前的产业工人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养家糊口都难,更遑论"工匠精神"了。但话说回来,即便地位滑落,有再多的不是,但制造业仍是目前从业人口最大,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目前国家和政府也已经看到产业工人的现状,也在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产业工人的发展,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