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疫情下的機遇“窗口期”

搶抓疫情下的機遇“窗口期”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雖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衝擊,讓不少行業受到影響,但疫情給我們帶來危機與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窗口期”,讓人們更好地去化危為機、搶抓機遇、迎難而上。

“激活內動力”,讓精準施策為傳統產業復甦“輸血”。從目前疫情發展形勢來看,對我國工業、農業等傳統產業的影響較大,對於疫情期間出現的“招工難”、產業鏈不暢、務工人員返崗路途不順等問題,復工率不能簡單地與復產率劃上等號。我們要看到我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是切實做到統籌“一盤棋”、維穩兩陣營,做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中央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政策基礎上,各地方政府也先後密集發佈了一批新政策,如春潤行動、春風行動等,紛紛為當地工業發展、“三農”工作佈局“輸血”,助其恢復狀態,而不少企業也沒有駐守在原地,通過跨界合作等方式,拓展生產線,實現了疫情下的華麗轉身,在疫情下的機遇“窗口期”得以涅槃重生。

“老樹發新芽”,讓創新思路為服務業發展提效賦能。

隨著當前境外輸入性病例的日益增多,疫情防控阻擊戰變成了一場“持久戰”。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形勢和背景下,依託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業等方面的服務業收到了較大的影響,雖然春天的腳步已然到來,但其發展的步履依舊蹣跚。因此,我們要看到服務業在疫情“倒逼”之下,催生出新的發展業態,萌發出疫情下如何回應群眾新需求的創新著力點,如依託互聯網+推出“無接觸餐廳”,讓人們得以安心享用美食;通過無人機配送的方式,讓物資運輸邁上快車道;開發掌上雲鍛鍊、雲旅遊、雲生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休閒方式,切實滿足疫情非常時期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凡此種種也讓服務業得以適應窗口期帶來的種種挑戰,堅持短期重創與消費回補辯證看的思路,讓“老樹發新芽”,同時也讓服務業在疫情困境中打開新的發展之門,收穫更進一步的成長與跨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言,“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讓我們拿出“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勁頭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全力以赴、迎難而上,搶抓疫情下的機遇“窗口期”,從中挖掘出國家發展的新理念、新動能、新希望,邁上新徵程,同舟共濟、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