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魏源:開懷盛世界,放眼望海國

在中國歷史人物中,魏源算是個正氣滿滿之人,在我們接受教育的時代,他是同林則徐和龔自珍齊名的正面人物,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不過有時候這譽詞也冠在林則徐頭上,這個不重要,都是同時代的人嘛。

不過,有時我在想,在中國歷史上,要說這“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那就多了去了,當年通西域的張騫,那看的不是世界嗎?明朝的徐光啟,那看的可是正宗的西方世界;所以我覺得,只是自從清王朝行閉關鎖國之策後,才有了這“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說法,如果加個定語“近代”二字也許要妥帖得多。

就林則徐、龔自珍和魏濤三人來看,林大人為朝廷重臣,行上方所交辦之事;龔先生一生沉淪下僚,只能在書中高呼些“降人才”“要變革”之類的口號,卻拿不出什麼具體的措施來,所思所想皆為不合實際的空想而已。

但這魏源就不同了,他所想之事,所提之策,所行之事,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那一本《海國圖志》所發揮的作用,不知要當得多少本龔自珍的詩文。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年進士出身,年青時在京結識林則徐、龔自珍等人、鴉片戰爭時,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參與浙東抗英鬥爭,他恨外寇入侵,朝廷軟弱,痛憤時事,曾撰《海國圖志》,介紹世界各國曆史、地理等情況,首次提出“師夷長技以制敵”的主張,後倡辦團練,對抗太平軍,晚年棄官參佛,63歲時卒於杭州。

他自幼聰明異常,7歲開塾,9歲應童子試,據說當時的考官指著畫有“太極圖”的茶杯出對,對為“杯中含太極”,魏源則摸著懷中兩個餅對曰:“腹內孕乾坤”,其才思敏捷如此,可見一斑。

魏源16歲考取秀才,但後來卻沒能高歌猛進,直到28歲方才中舉,這在科舉中雖不能算晚,畢竟那范進考了幾十年才考上,相比那些十幾二十歲就考中進士之人,卻也有困頓之感了。

究其原因,早年的他家境還算不錯,可惜在他十歲時家鄉發大水,家園遭到重創,從此生活便艱辛了起來;他20歲隨父親來到京城,一邊教書一邊學習,所以,此時的他並不是一心在科舉上下功夫。

“學貴運時策,友交立德人”,這是他在掛在門口的自撰對聯,彰顯了他年輕時的學習態度和理想抱負;而在北京期間,他也結識了一幫有思想的士子,這其中就包括名聲響亮的龔自珍。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龔、魏二人年齡相仿,龔自珍僅大魏源兩歲,而且早有詩名,卻也是久考不中,看著那些在他們心目中只知道“子曰”的酸腐之人,能夠憑藉那四書五經得以登堂入室,也是怨氣滿滿;二人因志同道合,又惺惺相惜,遂成好友。

這一眾人經常聚在一起,商討時政,針砭時弊,探索挽救日益頹敗時局的良策,以期能富國強兵,一舉扭轉“萬馬齊喑”的局面;這一段時間,這些國之有識之士對魏源後來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一個白衣之身畢竟在那個時代是得不到升遷的,也是沒有話語權的,所以,魏源在京呆了兩年後便回到了家鄉,一邊繼續教書為生,一邊準備參加科舉,終於考上了舉人。

後來的他一直在向著進士位衝擊,但一連考了幾次都鎩羽而歸,到了35歲時再次衝擊未果,同龔自珍一起雙雙落第,以後的他乾脆就不考了,捐了個內閣中書舍人候補,從此步入仕途。

而後來的龔自珍在連考六次不中之後,堅持不懈,終於如願以償考中了進士,卻因書法不合“規矩”被限定不得入翰林,只能在六品下的主事一類的官職上流連。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後世多以“龔魏”並稱,其實二人走的不是一條路,龔自珍其實就是“憤青”一枚,二人都同林則徐相識並有交集,我在寫龔自珍一文時,說他在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時,想一同前去助力,並寫有一封長信描述自己的禦敵之策時,用的是被林大人“婉拒”一詞。

這是客氣和委婉的說法,其實,在林則徐的心目中,是看不起龔自珍的,書生紙上談兵,只知高談闊論,那封書信他看與沒看都在兩可之間,龔自珍的詩文自是了得,無幾人能比,但一個沉湎花叢之人,對國之大計,能有幾分合時宜並有效的見解?

而林則徐對魏源就不同了,當他被革職流放新疆前,同魏源促膝長談,並將自己多年組織人收集和編寫的文稿和資料,全數交給魏源,讓他編寫出一部救亡圖存,開國人之眼界的濟世澤民之著,以便國人瞭解“夷情”,有針對性地制定禦侮良策。

正是在林則徐的這些資料基礎之上,魏源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海國圖志》,這部煌煌鉅著共50卷本57萬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放眼世界的經典著作。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這部鉅著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制、經濟、宗教、曆法、文化及物產等各個方面,更為難得的是,書中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探索。

同時,魏源在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對清王朝長期昧於世界大事,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封關鎖國的政策給予以犀利的批判,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古老的中國開啟了洋務和維新兩條強國之路,一場如火如荼的救亡圖存運動,在華夏大地上風起雲湧。

如果說《海國圖志》是放眼世界的“開啟”,那他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後所寫的《聖武記》,就是對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聖武記》說的是自大清自努爾哈赤時的崛起,至道光年間對內對外戰爭的武功,描述了大清王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傑出貢獻,以此來激勵統治階層和愛國人士的自信心,希望在強化民族自尊心的基礎上,振興武備,抵抗外侮。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魏源並不是對史實作簡單地描述,而是每篇尾都以“臣源曰”的形式,將自己的政治思想和軍事主張,夾敘夾議地進行描述,對當時政治和武備的現狀作了深刻的總結,並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其敢言人所不敢言,想人所不敢想的深刻性和實用性,都是切中時弊的真知灼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這兩部書是魏源的主要著作,反映的是他一直以來對中國時局的深入探索的結晶,是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為大清王朝續命的強心劑,如果清王朝能摘其要而實施的話,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可惜的是,當有人將《海國圖志》上與朝廷後,在昏聵的清朝統治者眼中,幾如同廢紙一堆,泥牛入海,一潭死水中,連個微瀾都沒能激起便被束之高閣了。

反觀當時的日本得到此書後,幾度翻印,爭相傳閱,甚至還出現了手抄本,其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論述,對日本明治維新產生了思想啟蒙作用,推動日本走向開國自強之路。

這書被譽為“海防寶鑑”,認為是“天下武夫必讀之書”,此書對日本瞭解世界,富國強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魏源能以如此卓絕的眼光著述非一日之寒,他早年在經世派首領人物,兩江總督陶澍入幕,便是其主要智囊之一,參與協助漕運改革和水利建設等,成績顯著,並撰有《籌漕篇》及《湖廣水利論》等著作,將實踐上升為理論。

後來又入繼任的總督裕謙幕府,直接參與了抗英戰爭,並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後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憤而辭歸,立志著述,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有了這足以經世致用的文化精髓,所以,魏濤的著作可以說是最切合中國實際情況,最具可行性的鴻篇鉅製。

沒有出身,始終是魏濤心中永遠的痛,他在編寫著作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努力,在年過半百之時,再次參加科舉,不知是此時的他已是聲名大振的原因,還是熟悉了考試的規則,終於如願以償的得中進士。

雖然中了進士,但他卻是擔任的是江蘇縣級的小官,在東臺、興化等地當知縣,在此期間,他一邊改革鹽政、築堤治水,做一個於民有利的好官,一邊進一步地增補和修訂《海國圖志》,後來竟成為百卷本鉅製;並且在他57歲時在高郵知州任上,完成了他的又一新作《元史新編》。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然而,太平軍興,定都天京後,江蘇各地多有響應,守土有責的他興辦團練,鎮壓本地起義,與太平軍對抗,繼而卻被參“遲誤驛報”和“玩視軍機”被革職,但不久又復職。

而此時年愈花甲的他,早已看透了這令他傷心的朝廷,他神倦心疲,想一生坎坷,不見世用,便以年老多病為由,棄官歸隱,從此,他潛心向佛,取名承貫,在興化西寺精研佛家經典,輯《淨土四經》以淨心。

63歲時,他遠遊江南,寄宿杭州東園僧舍,拒絕與任何人交往,靜坐參禪,不久,魏源在僧舍懷著惆悵的心情,走完了他報國無門的悲憤一生。

“風雷一壯天地顏”,魏源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是有擔當的一生,他既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也是眾多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士子典型,他的著作言辭激烈,振聾發聵,切中時弊,看著他所言所指,我真慶幸他生在道光朝,要是在那乾隆時代,怕早就被滅族了。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他說統治階層是一群“除富貴而外不知國計民生為何事,除私黨而外不知人材為何物”的腐朽昏庸之輩;他視當朝官員為“遇大利大害則動色相戒,卻步徐視而不肯身預”的勢利小人;他對長期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極陳其不滿之情;他對最高層行屈膝投降,賣國求榮的政策進行了猛烈地抨擊。

他大聲疾呼要睜開眼睛看看世界,拋棄那一邊視外國為“蠻夷之邦”,一邊又出賣主權,苟且求安的行徑,強調學習外國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只有這樣,大清王朝才能重新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足。

曾聞兵革話承平,幾見承平話戰爭?

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夢中疏草蒼生淚,詩裡鶯花稗史情;

官匪拾遺休學社,徒驚絳灌漢公卿。

這是魏濤寫的一首詩,他一生命運蹉跎,沉淪下僚,鬱郁不得志,感嘆自己連杜甫那樣的小都沒有得到,又何必去學杜甫的憂國憂民,為朝廷補缺糾失呢?那反而會徒自驚動像漢代周勃、灌嬰那樣的朝中大臣,使自己遭到賈誼一樣的疑忌和打擊。

但是,這僅僅是他內心的牢騷之語,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強烈的責任感,使得他又不能沉淪,要用自己的筆來喚醒這渾渾噩噩國家,詩中這激憤的反語,道出了有識之士的普遍悲哀,因而具有深廣的內涵。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江蘇南京小卷阿故居

“是書何以作? 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這是魏源在《海國圖志》序言中所說的一段話,也是他一生為之努力的方向。

“創棒闢莽,前驅先路”,但是,魏源的努力雖然誘發了中國洋務運動的開展,但在中國當時的情況下,這場運動最終是歸於失敗,反到是東鄰日本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奮力圖強,在後來的甲午之戰中打敗中國,使中國徹底墮入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深淵。

據說,甲午之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訪問中國,李鴻章問他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說:“可以去看《海國圖志》。”

我想,如果魏源九泉有知,必定不會寫這本書了,歷史就是這樣的無情和諷刺,唉,嚴重無語中。

魏源: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晚景淒涼入空門,走完疲憊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