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最近,隨著各市GDP數據的公佈,全國城市TOP25的格局敲定了。杭州逼近武漢,天津下滑,新一輪的大洗牌即將上演。

其中,還有一個城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海的“北大門”南通。

這座城市身上,充滿了巨大的謎——

在 GDP TOP25的城市裡,南通是唯一一個人口淨流出的城市。也就是說,南通的常住人口少於戶籍人口!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而且從2010年到2018年這8年時間裡,南通的常住人口僅僅增加了3萬人,平均一年不到4千人。

同樣的時間裡,與南通GDP體量相當的幾個城市表現得都不錯,泉州常住人口增加56萬,東莞17萬,濟南64萬,合肥63萬,煙臺15萬。

相比之下,南通的人口幾乎可以說是停止增長。

另外,南通還是全國最“老”的城市之一。60歲以上戶籍人口占比超過30%,60歲以上常住人口占比為28.47%(2017年末)。

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停止增長、人口外流而且老齡化嚴重的城市,它的發展前景肯定是不太樂觀的。

但南通卻不按常理出牌,在這種人口結構存在巨大缺陷的情況下,它還是交出漂亮的經濟成績單。十年來,它的GDP一路高歌猛進,眼看著即將跨入萬億俱樂部了!

而且,這還是建立在它的勞動力人口逐年遞減的基礎之上的。

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南通憑什麼能夠違背自然規律?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南通人口幾乎停滯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長率過低。

很早以前,南通就因為地少人多,十分堅決地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曾被評為“計劃生育模範市”。在1970年,出生人數還有18萬人,到了1975年,人數直接少了一半,只剩9萬多人。

而南通市的如東縣,甚至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縣城通往城區的國道上,多年一直豎立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計生紅旗單位”的宣傳牌。幾年前因國家放開生育政策,這個牌子才主動撤下。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多年來,嚴格的計劃生育理念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紮根,加上子女培養成本水漲船高。久而久之,當地人無形中達成了“只生一個好”的默契。

雖然2013年全國逐步放開二胎政策,但這對南通出生率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

從2002年以來,南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保持了18年負增長的記錄。

有別於江蘇省內的其他城市,南通的人口結構呈現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三低特徵。

南通人口幾乎停滯的第二個原因,是人口機械增長率過低。

從1989年以來,南通一直處於人口淨流出的狀態,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26年。過去十年,南通每年的淨流出人數都高達30萬人左右。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有出生人口來補充託底,南通的人口規模恐怕要萎縮負增長了。

而且,南通的人口流出,絕大多數都是人口勞動力。

據統計數據,流出人口(流向市外)中未成年和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只有12%,而主要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則高達83%。

這些人大多是外出務工、經商,這就直接導致本地的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

2013年南通勞動年齡人口是524萬人,到了2017年反而變成了503萬人,減少了21萬人。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南通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情況表,來源:南通市統計局

南通市統計局在《2017年南通市人口發展情況分析》中指出:“跨入勞動年齡段人口數持續低於退出人口數,是全市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主要原因。當前我市的生育規模遠低於上世紀70年代以前和90年前後,如果沒有外來勞動力的有效補充,全市勞動年齡人口下滑的趨勢還會持續。”

南通的人口增長情況,實在不容樂觀。

由於人口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都比較低,南通人漸漸老去,卻沒有太多新鮮血液補充進來,整個社會越來越“老”。

早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南通就已經達到了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標準,比全國其他城市提前大概了17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至今已持續了近40年。

據《南通市“十三五”就業及社會保障體系規劃》,南通的人口高峰預計將會出現在2030年,屆時60歲以上的老人將接近本地總人口的一半。

老人將佔整整一半!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一般而言,一個城市停止增長、人口外流而且老齡化嚴重,會對該區域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速度產生消極影響。

但神奇的是,南通的經濟竟然還能逆勢增長。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第一,南通的區位優勢特別好,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寶藏男孩。

長江經濟帶只有兩個城市通江達海,一個是上海,另一個則是南通。80年代,它曾經與蘇州、無錫、常州並稱“江蘇四小虎”。

然而,受制於“有江無橋”“有海無港”的交通瓶頸,它與蘇南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漸漸從江蘇第一方陣掉隊。

於是,南通最大的戰略,就是打破交通瓶頸,藉此融入蘇南,接軌上海,打造滬蘇通金三角。

“有海無港”,地方政府沒錢投入,那就首創利用外來資金建大海港的模式。2003年,香港保華德祥集團投入巨資開發洋口港。

隨後,江蘇LNG項目,新加坡金鷹集團、華能國際等項目紛紛入駐。南通港、通州灣、呂四港區的開發建設也逐步完善。今天,南通港已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組合強港,貨物吞吐量位列全國14名。

“有江無橋”,那就多跑幾次北京,把跨江大橋申請下來。2008年-2011年,蘇通大橋、崇啟大橋陸續通車,終於圓了南通人的百年夢。

南通從此不再“難通”,得以承接上海和蘇南地區的產業轉移。

南通市發改委數據顯示,南通有30%的高層次人才、40%的創投風投機構從上海引進,50%的企業與上海有合作,60%的貨物通過上海口岸進出,70%的農副產品供應上海。每年引進上海或通過上海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約60個,實際投資額200億元以上……

毫無疑問,南通已成江蘇接軌上海的重要橋頭堡,變成了上海的經濟飛地。

現如今,上海定位發展“全球科創中心”,而南通擁有高端紡織、船舶海工、電子信息三大重點支柱產業,以及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重點新興產業,能夠更好地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的疏解。

隨著區域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外部資金看中南通,跑來南通尋求合作。據統計,南通與上海合作的產業園區有7個,與蘇南合作的4個,與其他國家地區合作的3個。

這些園區把上海和蘇南的成功經驗、優勢資源、先進理念、優質項目等帶到了南通,成為南通新的經濟增長極。

第二,南通本土的民營企業發展活躍,韌性十足。

民營經濟是南通發展的中流砥柱。2003年南通就提出了“爭創江蘇民營經濟第一大市”的目標。

截止去年,南通民營經濟創造了全市超過67%的地區生產總值,貢獻了75%的稅收,發展水平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在這種氛圍下,諸多本土企業殺出重圍成為行業龍頭。

中國光電線纜領域的龍頭中天科技、集成電路封測行業全球第一陣營的通富微電、中國首屈一指的特種玻璃和高端玻璃產品供應商鐵錨玻璃、佔據國內80%以上的核電用無縫鋼管市場中興能源……都是在南通本地發展起來的。

第三,南通利用了外資“撐竿跳”,向國際資本要生產力。

從2003年開始,南通開始在吸引外資方面“學南京、找差距、論跨越”。

最後,南通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實際外資利用從2002年的全省第8位,躍升到2007年的全省第2位,當年躋身全國城市實際到賬外資前10強。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GDP萬億俱樂部的準成員當中,南通近十年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僅次於世界工廠東莞,超過了西安、合肥、濟南、福州各大省會城市。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2019年上半年,南通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6%,高於全國、全省5.1、8.4個百分點,使用外資總量位居全省第四位。

通過承接國內外資本和產業梯度轉移,南通重回江蘇第一方陣,GDP總量逼近萬億元。

長江巨龍的另一隻眼睛,終於睜開。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了,既然南通經濟發展還不錯,正常來說是會虹吸勞動力的啊,怎麼現實中勞動力人口反而逐年遞減,導致戶籍人口跟常住人口倒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南通所處的長三角,誘惑實在太多了。南通的地理位置,對於它來說,既是優勢,也是風險。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通人的工作地點選擇非常多。往南是全國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工業重鎮蘇州,網紅城市杭州,往北是素有中國工業搖籃之稱的南京……

從工資水平上看, 2018年南京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就超過10萬元,無錫、常州和蘇州均超過9萬元,而南通卻不到8萬元,連腰板都不敢挺直。

對於南通人來說,在長三角有太多可以安放肉體與靈魂的好去處了。

另外,南通的產業結構也不太利於吸引人口。

在服務業方面。近年來,第三產業已成為長三角主要核心城市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軍”。服務業越發達的城市,就越能提供更多中高端的白領崗位,吸引人才湧入。

反觀南通,無論是與南通經濟體量相當的城市,還是放在江蘇省內來看,南通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偏低。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而且,南通還是近十年來長三角主要城市當中,唯一一個第三產業從業人口出現了負增長的城市。

不可思議的南通!人口淨流出,老齡化嚴重,GDP卻一路突飛猛進

各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口變化情況,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18年,南通的三產比重為4.7 : 46.9 :48.4,到了2019年變成了4.2 :49:46.8,第三產業的比重下滑,甚至還低於第二產業。服務業的萎縮進一步影響了人口增速。

在製造業方面。南通是歷史悠久的“建築之鄉”,這裡有64%的城鎮從業人員都在從事建築業,比重驚人,相當每4個南通的城鎮勞動力裡,就有2.5個人在從事建築行業。

當然啦,本土的建築市場是容納不了那麼多就業人口的,絕大多數建築企業想要做強做大,都必須進軍全國市場。

據統計,上海每100座超高建築中,就有15座由“南通鐵軍”打造,迄今南通鐵軍已打造了上海298座超高建築。

僅在上海、北京兩地,南通的建築隊伍就超過了10萬人,更別提全國範圍內了。

建築行業帶動了勞動力外出,而且建築行業的工作週期經常超過6個月,使得南通的常住人口有所銳減。

一句話,特殊的產業結構,造成了南通今天尷尬的人口淨流出局面。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

南通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本土高端人才的流失。

這裡的教育十分強勁,打遍天下罕有敵手。2018年,南通高考本一錄取率超過53%,本科錄取率超過92%,妥妥的教育之鄉。

但是當地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高考出去一火車,畢業回來一卡車”。

教育再強,也只是為別人做嫁衣。你說南通能不急麼?

去年10月,南通正式加入城市搶人大戰:

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才“零門檻”落戶

首次在南通就業的本科生,只要社保繳納超過6個月,就能每個月領到1000元的綜合補貼

對來南通創業的領軍人才,最高給予15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

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來招攬人才。一切,都是為了向更偉大的未來發起衝刺。

這兩年,南通喜提上海第三機場,滬通長江大橋開通在即,滬通鐵路、鹽通鐵路、北沿江高鐵等項目也在火熱朝天的建設中——這些無不奠定了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去年南通還定下了自己的小目標:用五年左右的時間,GDP排名全國第15。

敢於做夢是南通一貫的風格。這一回,能夢想成真嗎?

參考文獻:《黑馬南通》包永輝浙江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