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军与罗马军团交手,谁能赢?

沙和尚对的二师兄


大秦帝国与古罗马帝国都是古代史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两国的军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虽然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但是还是有很多军事爱好者假想过如果当时两方军队交手,最终谁能获胜。我认为如果在同等的士气和比较公平的地形上(如大平原),双方都派出自己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参战,最后的获胜者应该是罗马军团,虽然这个结果很多读者也许不满意,但是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下面我就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分析下。

一、军队装备

1、盔甲。

在西安的秦始皇陵曾出土过一辆精美的铜车马,这个应该代表了当时大秦帝国最精良的装备。如果拿希腊的青铜铠甲和中国铜车马相比较,他们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希腊盔甲并非御用品,而是金属作坊里大量生产的商品。它的拥有者一般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因此才会有大量的盔甲出土于地中海沿岸各地。大约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开始,西方世界的青铜冶炼和加工技术日益进步,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的青铜盔甲成本日益低廉,普通的有产平民都可以装备。这种由平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过去那种贵族式的捉对厮杀无法与这种公民步兵抗衡。这军事势态也促成了古典希腊世界民主体制的强势地位。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军队的战术和兵马俑时代的秦军较为相似,相对来说,波斯军的战术更为先进,比如波斯已经有了正规的披甲骑兵和大量的棉甲轻骑兵(主要来自印度的行省)。另外波斯军队的装备明显优于四百年后的秦军,秦军的装备全是青铜器,而早在波斯以前两百年的亚述开始,西方世界就已进入铁器时代。波斯最引以为傲的军事装备,如波斯剑(大马士革弯刀的鼻祖),波斯矛,锁子甲(即著名的波斯软甲),巨型镰头战车等,都是当时世界最顶级的装备。     

然而波斯的西侵大军最终被希腊人击败,因为希腊的重步兵具有无可比拟的战术优势。希腊步兵一般身穿精良的青铜铠甲,头戴科林斯式封闭头盔,一手持大盾,一手持多利亚重矛,列成方阵向敌人冲击。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波斯人的任何战术,任何刀剑都无能为力。公元前四九零年的马拉松战役,大约一万临时拼凑的雅典重步兵击溃数万波斯步兵和车骑兵,自己只损失几百人。十一年后的普拉提亚会战,五万希腊联军攻击五六万波斯的精锐远征军,结果波斯军全军覆没,希腊人又是只损失几百人。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重步兵败给了攻击力更强大的马其顿步兵。为了增强机动性和便于操作沉重的长矛,部分马其顿步兵只穿戴点缀金属片的轻便皮甲。之后到了前二世纪,马其顿步兵又败给了最具机动性的罗马步兵。这几百年间西方世界的铠甲技术进步神速,铁甲逐渐克服了延展性方面的技术缺陷成为铠甲的主流。     

罗马铠甲为西方步兵铠甲的集大成者。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完美混合体,它的原则在于最大限度保留古典铠甲的防护能力而不影响机动性。罗马军的头盔也十分优秀,它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式头盔的防护性能,但士兵的视野和舒适性有巨大改善。而在古代中国,因为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板片式铠甲(plate )和金属头盔从未出现过。若论防护力,秦汉式的金属片挂甲要远逊于板片甲和锁子甲。秦汉兵马俑也无一戴头盔,所以我斗胆估计:当时的皮盔防护性能一定不佳。     

关于盔甲,我个人的看法是:秦汉时代的罗马,远胜过中国。事实上,在整个冷兵器时代,这方面中国都未能超过古典时代的罗马。     

2、武器。   

古代军队的刀剑分两种,一种主要用于劈,一种主要用于刺。古代主要用于劈的刀剑首推日本太刀和打刀,而古典时代以刺为主的刀剑,最优良者为罗马军团使用的Gladius ,即西班牙双刃剑。     

罗马人开始使用的剑并无特色,主要是模仿希腊重步兵的宽口重剑和色雷斯短剑。后来罗马人发现伊比利亚人使用的剑更为轻便,钢铁的质地也更精良,于是开始仿造和使用这种西班牙双刃剑。罗马人用了很长时间改进步兵剑的剑身和剑柄,使得剑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十分称手。西班牙双刃剑和罗马的铠甲,头盔和长方形大盾(性能优于希腊大圆盾)一起,成为步兵近战的完美组合。     

西班牙双刃剑最大的缺陷在于过度“专业”,它一般只能用于盔甲齐全的持盾步兵。西班牙双刃剑唯一的长项就是劈刺,很难用于防御格挡,防御的功能必须由盔甲和盾牌承担。这一致命弱点使得西班牙双刃剑在长剑的柔韧性问题得以改善后就从战场上消失。影片《角斗士》最大的两处硬伤,一是罗马骑兵居然有了马镫,一是罗马骑兵竟然用西班牙双刃剑作战。其实这样的短剑是很难用于马上作战的,罗马骑兵最无特色,作战武器一般是长矛。     

而刀剑方面,中国人无疑比较落后。秦代的刀剑还都是青铜器,汉代是青铜刀剑向铁制刀剑过渡的时代,可这一时代比西方世界整整晚了七个世纪。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刀剑一直相对落后。而且从人体工程学角度上说,中国刀剑跟其他民族相比也是较逊色的。大家只要把一把传统中国剑和一把日本战刀摆在一起,便可看出差别。

二、军队组成     

要说罗马军团和中国军队最巨大的差别,还在于兵制的完全不同。     

从公元前二世纪末开始,罗马军团的主力就是职业军人。一个罗马公民从入伍开始到成为正式的士兵,要经过大约三年的严格训练。先训练力量和耐力;然后学习熟练使用各种武器,操作各种机械武器;最后是各种战术,如何列阵,如何进退,如何与战友配合,等等。     

由于罗马崇尚精兵,因此罗马军团成为十分昂贵的兵种。公元前一世纪末,奥古斯都整顿罗马军队,保留了二十八个军团共约十五万人。当时罗马的总人口约八千万,可要维持这二十八个军团也是沉重的负担。公元九年的条顿堡惨败,罗马损失三个军团,此后奥古斯都再也无力恢复这三个军团。八十年后多米提安征达西亚失败,罗马又损失两个军团,多米提安同样无力再组建丧失的军团,自此罗马军团仅剩二十三个,约十二万人。不过这点军团用于防守绰绰有余,在整个非洲,罗马一般只驻扎一个军团。

到了图拉真时代,罗马的疆域和人口都近于鼎盛,当时罗马的陆地面积与今天的中国相同(如果算上地中海这一罗马内湖则更大),人口在一亿到一点二亿之间。有如此雄厚的基础,罗马才把军团扩充为三十个,军团的规模也扩大,增加了较多的重型机械武器。此时的罗马军团共约十八万人。

 

关于罗马军队,许多人还有一个错觉,以为罗马人作战不使用弓箭,只使用投枪。严格地说,罗马的正规军团士兵虽然会用弓箭,但他们一般使用投枪,因为扔投枪需要技巧和臂力,这正是军团士兵的特长。但罗马人除军团之外,还有辅助大队。辅助大队的规模,训练和装备低于正规野战军团,主要由轻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组成。罗马在鼎盛时期共有近八十个辅助大队,约三十万人。罗马人作战一般是正规军团和辅助大队协同进退,因此罗马军队使用的弓箭并不少。   

秦汉时代中国的兵制是以全民皆兵为基础,军队的主力为定期服兵役的农民,少量的职业军队,如期门,羽林等,其职业化程度跟罗马军团也不能相比。汉代全盛时期,中国约有六七十万常备军,还有数量更庞大的民兵武装。若紧急动员,应当能有七八百万的兵力。

三、军队质量     

从中国和罗马完全不同的兵制上看,中国军队的质量应该远逊于罗马军队。另外中国军队这种非职业,以量为主的特点也造成了中国军队对新战术,新技术的相对迟钝。     

不过罗马军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眼界的开阔。在人类的五大古文明中,罗马人囊括了三个,和一个有大量交往。罗马军队在几百年成长和完善过程中,同各种文明的军队频繁交锋,时遭挫败。同时罗马人的蛮族敌手有来自北方的冻土,也有来自南方的沙漠。罗马军团就是在和各类敌人的不断冲突中持续改进自身的装备,训练和战术,终于达到古典军队近乎完美的境界。比如公元前三世纪初的皮洛士战争,罗马军团对皮洛士枪阵(一种改进的马其顿枪阵)尚无丝毫战术优势。而到了一百五十年后的皮德那战役,老将波鲁斯率领的罗马军团轻而易举就将数量占优势的马其顿枪阵击溃。  中国的周边民族大多落后,缺乏军事上的创造力。能促使中国人军事革新的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有时先进的战术反而被人海战术的优势吞没。比如著名的“胡服骑射”,它使战国时期的赵国拥有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军队。但赵国的经济无力长期支撑这样昂贵的脱产兵种,在赵雍去世以前,赵国的骑兵就一再削减。到赵雍死于沙丘宫之乱后,赵国骑兵也基本消失。最终统一中国的还是以数量取胜的秦国传统式车步兵。直到赵雍之后两百年,为了对抗北方蛮族,实力雄厚的汉帝国才又一次“胡服骑射”。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同等的客观条件下,罗马军团能打败秦军。当然这个只是纸面上的分析,实际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如果真的交战起来,大秦帝国也不一定就会输给罗马军团。


汉时明月


  1 进攻兵器

公元4世纪欧洲军队使用的投石机,从中可以看出早期罗马投石机的一些痕迹。

秦军铜兵,罗马铁兵

●与青铜兵器相比,铁制兵器显然更为强大。不过,当时铁制兵器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兵马俑至今已经出土了4万件兵器,其中包括戈、矛、戟、铍、弓弩等,都是青铜制品。

剑是大家最熟悉的兵器。和刀不同,剑是通过刺这个动作杀伤敌人的,因此它比只能砍的刀更为致命。兵马俑坑出土的一些秦剑比战国时代其他诸国的剑更长一些,在1米左右。剑长了刺杀范围当然就更大。与此同时,1号俑坑还出土金钩两件。金钩,后世又名吴钩,据说是春秋时吴王阖闾首先制造的。这两件金钩形如弯月,齐头、两刃,可用来勾杀或推杀,是仪卫性短兵。

秦军的武器还包括铜铍。1号俑坑就出土带长木柄的铍16件。铍头的形状与短剑相似,装在长3米多的木柄的前端,是与矛相似的刺兵。铍是春秋时流行的长兵器。当然,秦军兵器中还有长矛,且是7米长的长矛。为此有专家推断秦步兵中有长矛方阵。不过,作家黄章晋认为,长矛阵这个说法可疑,因为在中国人知道欧洲长矛方阵之前,从来没有人说起过这种长矛阵。何况,就出土文物比例和数量看,戈比矛更普遍。戈适合战车作战。步兵作战时,它就派不上大用场了。

在秦军众多兵器中较为特殊的是带铜廓的弩机,也是这支王者之师的一件杀伤利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考古学会副会长的袁仲一被称为“秦俑之父”。他指出,秦俑坑出土的弩基本上都是木廓,与战国弩的形制结构相同。但1996年对1号坑做进一步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两件带铜廓的弩机。铜廓提高了木廓弩机的性能,增强了灵敏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弩的杀伤力和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罗马军团的进攻兵器看起来更强大一些。他们的兵器以铁制品为主。罗马兵装备长方外凸的盾,使用短剑作战。与长矛的简单戳刺相比,短剑的有效杀伤距离较近,要求战士们“短兵相见”。这对个人技艺要求更高,因此罗马军队非常重视平时的训练。

重标枪也是罗马军团的重要兵器。它是标枪的一种,跟短剑一样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罗马军团所使用的重标枪,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杆,容易投掷,穿透力强。最大投射距离约18米。

由于欧洲铁矿资源较丰富,而且与最早发明铁器的西亚人交流便利,所以欧洲很早就进入了铁器时代。黄章晋认为,双方兵器的优劣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一般而言,铁兵器的杀伤力更强。如果秦军还没有摆脱对战车的依赖,秦军与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差距会更大。

不过,对于罗马军团铁兵器和秦代青铜兵器的优劣问题,在军博编辑研究处博士李斌看来,很难做出比较,“两者技术路线不同,从历史长河来看,铁兵器是占了上风,但是在冷兵器时代,铁兵器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2 个人防护

秦军皮甲,罗马铁甲

●秦军的皮甲较前代的更合理,罗马军团的铠甲头盔则形成了更为完备的防护装备。

兵马俑很好地呈现了秦军甲胄的情况。坑内大批武士俑身上雕造的铠甲,陵园内的石铠甲坑也出土有大批石甲、石盔与石马甲。与战国早期的盔甲相比,它们的甲片较前代趋于小型化,甲片编缀的方法更趋科学合理,使人穿上后弯腰、挺腹、抬臂等均感方便。不过,甲的质地与前代基本相同,仍以皮甲为主,铁甲很少。

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头盔。但在秦陵石铠甲坑又出土了大批头盔。袁仲一指出,这表明秦军的装备是有头盔的,不过秦军作战时常脱去头盔英勇杀敌。

而罗马军团的铠甲头盔则形成了更为完备的防护装备。黄章晋认为,在此方面,秦军不敌罗马军团。

由于罗马短剑的攻击距离较近,势必需要有其他兵器辅助保护士兵。为此,罗马人重点对盾牌做了较大的改进。罗马军队把盾改成结实的长方形凸面体,高约1.2米,宽约0.61米。这些大盾用木头制成,外层表面先以帆布蒙上,再蒙以小牛皮,上下部边缘都包上了铁边,增加它的坚固,也能保护它受到从上而下的劈刺和放在地上时受到的伤害。此外,盾上面还镶钉着一块铁的浮雕花饰,一旦有石块、投枪、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掷武器的打击,都能被挡到一边。

而罗马铠甲算得上是西方步兵铠甲制作技艺的集大成者。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混合体。它最大限度保留古典铠甲的防护能力,机动性却并不受影响。同时,罗马军的头盔也经过改良,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式头盔的防护性能,士兵的视野和舒适性也得到很大改善。事实上,罗马军团,就是以甲盾著称。

3 攻城器械

秦有冲车,罗马盾车

●战国后期,冲车、抛石机等设备成了主要攻城装备。罗马人则常用盾车和木塔。

战国时代,诸侯鏖战不断,攻城技术因此得到长足发展。春秋时期临车、冲车、修橹和抛石机登场,成为冷兵器时代最早的“重型装备”。军博编辑研究处博士李斌指出,在战国的秦国以及后来的秦王朝基本都会使用到这些攻城装备。

战国时代的各种攻城方法,包括临、钩、冲、梯、水、穴、突、空洞、蚁傅、轩车等等,也基本都为秦军所熟知。

在进攻城镇时,罗马军团同样非常重视使用攻城器械。除了用撞城机击破敌人的城墙或城门外,盾车也时常出现在战场上。盾车是攻城用的木制器械,像一间小房子,不过只两面或三面有木板墙,屋顶也用厚木板制成,上面还覆有铁皮或兽革,起防火的作用。盾车下面装有轮子,可以推动。人甚至可以躲在里面,从墙上的洞里向外射箭,也可以利用它做掩护挖掘地道。

攻城时,罗马军队还经常使用木塔。根据实际需要,木塔可一层一层加高。外蒙铁皮,用轮子推动。士兵站在木塔上可向城墙上的敌人发射矢石,驱走守卫士兵。木塔另设有吊起和放下的槛桥,可以放下来架在敌人的城墙或碉堡上,方便战士爬过去。

公元前57年,恺撒在与苏威西翁内斯人交战中,就曾使用过盾车和木塔。而抛石器和弹射器的使用,能掩护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战斗发生前远距离杀伤敌人。

不过,在黄章晋看来,尽管中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用以抛射石弹的大型抛掷远射冷兵器“飞石”,但罗马军团更熟悉如何精巧地借助杠杆原理打击敌人。直到阿拉伯人将“回回炮”(Trebuchet)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抛石机全部采用的是通过最简单的杠杆原理用人力将石头投掷到远处。它需要很多的人来一起拉,且无法瞄准,也不能保证每一次的射程相同。而欧洲同时代的抛石机(Onager),使用的是以天然纤维束扭在一起的“弹簧”作为蓄能机构,加上齿轮可以起到停止和传动作用,使抛石机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拉动,就可以使抛石机或重弩被绞紧,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击发。齿轮和螺丝被认为机械学无可化约的最基本构件,这两样东西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

4 防御工程

秦筑石垒,罗马壕沟

●西方的数学、军事工程学的发达,这令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秦军。这一点同样使他们有较好的防御工事。

一般来说,秦军和罗马军团最多的是在平旷地区作战。野外作战,防御装备也颇为重要。

秦军重要防御手段是野战筑垒。这是自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野战方法。

公元前224年,秦军于平舆之战时“坚壁而守之”。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军均筑有大规模垒壁,至今在长平遗址(今山西高平一带)还留下大量的石垒痕迹。垒壁的构筑是以军阵作战为单位进行的,建在各军阵位置的周围。秦军曾攻赵军长平垒壁,“夺西垒壁”。据此可知,还应有“东垒壁”及“中垒壁”。

野战筑垒增强了野战防守能力,提高了军队野战生存能力。春秋时期,军队主要用战车在四周扣搭环围的方法,进行防守。战国后期,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多,进攻能力的加强和作战突然性增加,士兵们就地取材,以土、石等为原料构筑垒壁工事,而且可以筑得又厚又高、十分坚固,还能防火攻。

罗马军团同样重视防御技术。罗马军队无论驻扎在什么地方,都会修筑防御工程。在冬天休战时,他们常常将冬令营筑在形势险要,易于防御的地方。

公元前52年春,全高卢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的大起义。恺撒将起义军的主力包围在阿来西亚城进行决战。交战前,罗马人使出他们善于营建野战工事的长处,挖了三道宽阔的壕沟,中间一道灌满河水。同时,罗马军还在壕沟后面建防堤和壁垒,上面加上胸墙和雉堞。在胸墙和防堤衔接的地方,向外斜列着削尖的木桩,防止敌人向上爬;然后环绕整个工事,每隔一定距离筑一座木塔;最后在这些工事外建各种陷阱。最终,罗马军赢得了防御战的胜利。

黄章晋指出,西方的数学、军事工程学的发达,令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秦军。同样,罗马人对于如何架桥、铺路、扎营,都从希腊数学、军事工程学中学到了很多,秦军也相对落后了。

  5 作战阵型

秦有三军,罗马兵团

 ●秦兵马俑的列阵并非行军队形,也非作战队形,而是整装待发的队列。罗马人则以兵团作战著称。

兵马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秦始皇生前守卫京城的宿卫军。俑坑步兵俑的数量众多,有数千件。从其编制看有“独立步兵俑”和隶属于战车的“隶属步兵俑”两大类。从其装备来看,则可分为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和身穿铠甲的“重装步兵俑”两种。轻装步兵俑是军阵的前锋部队,重装步兵俑为军阵的主体部队。

袁仲一指出,一号俑坑军阵的整体形象是“前后整齐,四方如绳”,与兵书上所说的方阵的阵形相同,可名曰“方阵”。但这个方阵不是行军队形,亦非战时的队形,而是戒备森严、整装待发的队列。军阵布局的特征则要求,在军阵主体的前边有前锋,后边有后卫,左右两翼有翼卫。整体上组织严密,坚若磐石。

2号俑坑由4个小方阵组成一个曲尺形的军阵。弩兵方阵突出于大型军阵的左前角,车徒结合的第三个小方阵末端有8骑骑兵突出于大型军阵的后边为后犄,从而成为具有前角后犄的曲形阵。这种组合方式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所谓阵中有阵、营中有营,可分可合。分开各自可独立作战,合起来浑然成为一体,发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所以,二号坑军阵亦是处于整装待发状态,为不动不用的“居阵”。

相比之下,罗马军队分军团和辅助军。类似恺撒通常把军队列为三线:第一军团的四个大队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各三个大队,第三线是对敌人正面和侧翼进行决定性机动以及击退敌人决定性突击的总预备队。

此外,罗马人除军团之外,还有辅助大队。辅助大队的规模,训练和装备低于正规野战军团,主要由轻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组成。

6 军事制度

秦人征兵,罗马职业

  ●秦军士兵大都是短期服役,战斗力逊色于古罗马的职业军人。但罗马将领流动性高,秦军则占有优势。

从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罗马军团的主力就是职业军人。罗马公民从入伍开始到成为士兵,要经过大约3年的严格训练。奥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成为内战的最后胜利者,便着手改革,完成了征兵制向募兵制的转化。罗马军队走上常备职业化的道路。到公元前25年,奥古斯都仍保留了28个军团。在随后200多年内,整个帝国的军团总数一直浮动在这个数字左右。

每个军团分为10个营,5500人左右。普通士兵在其服役的20余年中一般只能呆在一个军团内。这保证士兵充分掌握武器的使用,并成长为熟练的老兵。

秦国则不是这样。袁仲一指出,秦军除了有一支固定的中央军外,还实行征兵制。有战事时,从郡县中调兵。所以,秦时的兵制是以全民皆兵为基础,军队的主力为服兵役的农民,少量的职业军队,其职业化程度跟罗马军团也不能相比。黄章晋指出,由于中国奉行战时为兵,闲时务农,中国的士兵都是短期服役,这种非职业化,使得秦军对新战术、新技术的掌握相对迟钝。不过就将帅来说,秦军或许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罗马军队指挥官流动性很高,军官两年一换,一般刚打完一仗就换指挥。相比之下,中国的将官则是长期职业。

7 战斗经验

秦并六国,罗马远征

  ●罗马军队和各种文明的军队都曾经打过。而秦军则只与“山东六国”和匈奴打过,经验相对单薄。

罗马军团采取大规模方阵、兵团式作战。各军团一般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阵型。在战线的最前方,是由轻步兵构成的散兵线,而两翼则由军团骑兵负责防守。这支军队在其几百年成长和完善过程中,同各种文明的军队频繁交锋。比如在东征马其顿时,罗马人面对的是马其顿方阵。马略迎击条顿人和森布里人,凯撒北上进攻高卢,罗马军团以没有数量上的优势,而夺取了战争胜利。这些都为罗马军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相比之下,秦军所遭遇的敌手则相对简单。秦军最大的作战经验是灭六国、与匈奴之战。袁仲一指出秦军所遭遇的敌人并没有罗马军团那样多样。不过,秦军作战并非仅使用单一兵种、阵法,而是常用多兵种、多单元、多手段、多样战术的合成阵法击敌。

从出土的秦兵马俑来看,1号俑坑为“右军”,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2号俑坑为“左军”,是一个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形阵;3号坑的陶俑做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1、2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作战时,则使用左、中、右这三军阵作战方式,这是古代中国军队自商周以来就形成的一个基本的传统战法。


漫说东西


皆有可能。

至于谁能赢,受很多因素制约。

1、双方派谁来指挥,指挥官太重要了。

像白起这样的牛人带领秦国锐士,那基本没得输。除非罗马军团让王阳明来领导。

2、开战理由,这个关乎士气。士气高者赢。历史上很多强者攻城攻不下来,就是因为士气不如城内的高。有名的那些守城猛士都能让城内的士兵和百姓变成敢死队。

3、在什么地形上开战。如果是在热带雨林打丛林战估计罗马全军覆没。罗马兵都是铠甲兵,再一下雨,温度再一高不用打,不是热死,就得病死。

没有具体条件的情况下,回答这个问题就像你问牛顿能不能翘起地球一样。

牛顿早就回答过,能,具备条件的话。

不同的条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孤山老叟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当然是秦军赢,最好是和秦惠文王之后的秦军,那时候的秦军军功赏罚制度基本明确,本身的单兵战斗力也是不可同年而日语,秦国的锐士也开始崭露头角。

如果是秦始皇灭六国之后的秦军,那时候秦军的单兵作战经验丰富,大秦锐士会犹如尖刀一般,在爵位的丰厚的奖赏下必定会悍不畏死,勇往直前。

可当时的罗马军团主要还是募兵制,兵器装备都要自己准备,相当于给钱打仗,虽然有灵活性,但是军士积极性不高,所以后来也会败给波斯军团。所以肯定不是拥有极高战斗力的秦军对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嘴痕


一、首先演义太多让国人产生了老祖宗谋略天下第一的概念,西方人在谋略方面只能望其象背,一个孙子好象就是世界谋略的笔祖。

  我想说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太强调谋略的作用显然是片面的,其实所有的谋略归结到最后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霍去病没学过孙子兵法,一样长驱大漠数千里击败了匈奴,而且在击败匈奴的过程中霍去病并没有展示什么超过的谋略,而更多的是勇气和统帅力。

  白起的长平之战也没有表现什么超强的谋略,而更多的是实力。而欧洲也不乏汉尼拔这种谋略大师,可惜还是死在罗马人手里。所以以中国人的谋略去作为秦强大的依据显然是无知的,秦和六国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勇气和实力。

  二、军队数量,一般罗马最高规模的战争大概是20万人左右,而秦统六国动辄是双方动用百万大军,以此推断当时秦的兵制最先进,秦的军队数量远远多于欧洲。

  其实这是大谬。其实当时六国的军队是分2部分的,一部分是正规军,攻城拔寨就是他们的任务,全部配备有武器和防具,还有一部分是后勤人员。

  这部分主要以15岁以下,45岁以上的男子组成,同时夹杂大量壮年妇女,这部分人员承担战时的后勤任务,少量配备有武器,战斗力极低。

  一般正规军后勤人员是1:4-6左右的关系,以长平之战为例,赵国40万人中其实真正的正规军不过7-8万,其他都是后勤,这也是为什么赵40万军队中埋伏后一个晚上全军崩溃的原因。

  秦也不例外,攻打楚国倾全国60万军队,其实真正的正规军也就15万左右,和同时代的罗马军队想比军队规模并不占优势。这也是秦灭忙时无兵可用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秦灭忙前全靠章邯的几万新兵据守关中,号称百万的秦军去了哪里?有人说50万征讨山越,30万戍边,其实更本就没有百万秦军。

  50万正规军征讨山越,千里路程,如果加上后勤补给的人员,试问当时秦才多少人口?2000万人口负担这么个膨大的给养简直是痴人说梦。

  当谋略和军队数量已不成为优势的情况下秦和罗马的劣势就相当明显了:

  一、武器,中国当时的冶炼技术与同时期欧洲相比已经是落后很多了,这点不仅体现在兵器铸造上,更体现在防具上。当秦人在使用青铜兵器和皮具时罗马已经使用铁制兵器和盔甲。

  盾牌的技术也较秦先进的多。很多人强调秦弩的可怕,殊不知道这只是相对六国的防具而言,其实弩的使用波斯人要早于中国,至少说不迟于中国。

  当时的波斯箭雨也是一绝,可惜在面对希腊的重装步兵面前箭雨的功效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二、经济,其实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同时期的罗马和秦汉想比要强大的多,秦在统一六国前本国不过400-600万人,统一后也就是2000万。

  后来的汉最多时也就4000万人口,而秦同时代罗马人口差不多是5000万,最多的时候是1.5亿,远远多于中国,地域也要大的多,覆盖了当时最繁华的地中海和北非等地。

  而中国还是一个黄河文明的国家,整个长江以南基本属于南蛮之地。地中海附近的商业和工业也远较中国发达,就国家财富而论不具备可比性。

  三、工业,当时的秦已经出现了青铜防具,但更本没有量产,军队还是以皮具为主,虽然也能打造1.4米长的青铜兵器,但量产的还是50厘米以内的兵器。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能打造的最好的武器和能量产的最好的武器是两回事,而这点罗马的手工业作坊要远远强于同时


华严


我是地缘观天下,很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秦军与罗马军团交手的话,秦军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作战兵器来看,秦军占优

罗马军团的主要作战兵器是长矛、长剑和盾牌。士兵身着全副武装的铠甲。而秦军士兵身着布衣,配普通的皮甲,将军才会有资格身着铠甲!如果仅仅是近距离搏斗,肯定罗马军团占优,但是,秦军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兵器—弓弩!弓弩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器!精度高、射程远、杀伤力大,穿透一般的铠甲不在话下!所以,从作战兵器来看,秦军占优!

2.从军队数量来看,秦军占优

秦军数量鼎盛时期达到一百多万,而罗马军团只有几十万!数量具有压倒性优势!

3.从战略战术来看,秦军占优

秦朝时期,已有“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弓弩的作战阵法成熟、战术多样、兵士训练有素!而罗马军团战术呆板单一!

4.从后勤补给来看,秦军占优

首先看人口,秦朝人口2000万左右,而罗马鼎盛时期人口也不到1000万。国土面积上看,罗马国土分散在地中海周边,秦朝国土面积更大,更集中,资源更丰富,经济作物更发达!

综合以上影响作战的四个方面,我认为如果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秦军具有压倒性优势!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地缘观天下


在我的理解肯定是罗马。我们先看看两国,首先是罗马,罗马的基建水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它的技术就算是现在也有参考,中国人有个坏习惯,他们一直以为中国从诞生以来人口就是世界第一,这是错的,别说罗马帝国,就是在之前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它的鼎盛人数已经达到1.3亿,而当时是战国后期,人数只有1900多万,当时的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但是毕竟是个刚确定的制度,人们思想还没换转,但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权就已经十分普遍,后来屋大维直接建立帝国成立了封建制国家,只不过带有一定的奴隶制色彩,但不影响,罗马的士兵护具十分齐全,你不要看电视剧的中国大秦将士,全是假的,你看看历史博物馆还原的,看看兵马俑,非常的简陋,就是你现在在衣服上披个背心,那背心粘着几块板子,但是罗马士兵的为锁甲和板甲,他们的冶铁业早于秦朝,秦朝当时还没全部普及铁器,战车笨拙,同时连年的战争导致当时的中国人发育不良。拿破仑说过,打仗看的是什么,钱,秦朝当时除了华北地区,别的地方可以说是不毛之地,再加上当时的秦朝经济属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而罗马处于地中海地区,经济发达,同时南部埃及,东部波斯,经济十分发达。在当时,骑兵不是主导地位,秦朝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骑兵,罗马注重步兵,罗马的阵法可谓当时是天下第一,他们的弩威力和射程远远超过秦朝,再加上秦朝思想落后,但是罗马是宗教国家,他们将人们的思想牢牢禁锢,使得人民随时随地献身,不要说秦朝百万雄狮,实际上秦朝兵力最多不超过50万,但是罗马帝国实打实的为80万,其次还有5万奴隶组成的军队和雇佣兵,所以网上的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全世界都是中国的说法在外国人看来十分耻笑。





焱眸


秦军


南山湘鄂


假如罗马军团胜利了,秦军输在哪?!


沙和尚对的二师兄


如果真比,中国武术和西洋拳击谁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