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疫情下的就業“拯救術”:畢業生“博每一個機會”

步入3月下旬,隨著疫情的逐步平穩,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張凱(化名)感受到就業的“春風”開始吹拂。

“和一個多月前的疫情高峰相比,現在招聘的機會確實多了很多。”張凱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由於疫情衝擊,此前國內諸多城市的招聘轉入網上進行,而很多需要實際見面的面試也處於暫停狀態。如今,一些畢業生表示,儘管沒有確定最終時間,但他們已經接到這類面試的通知。

與此同時,多地都開展就業“拯救術”,穩定受到疫情衝擊的諸多企業的就業崗位。

“就業是全社會關注的事”

深度丨疫情下的就业“拯救术”:毕业生“博每一个机会”
深度丨疫情下的就业“拯救术”:毕业生“博每一个机会”

談到就業機會,張凱的心情明顯要比1個多月前愉快很多,因為他在春節之後,終於開始收到了一部分筆面試/面試邀請。

“想想秋招那會兒,一個周最多的時候同時接了4個面試邀請。再看今年的狀況,真的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張凱說,他去年其實拿到了兩個offer(錄取通知),但都推掉了,“現在想想,當時真該籤一個的。”

和一般人一樣,張凱一開始並無法預見2020年初,一場疫情的衝擊對他就業產生的影響。但無論如何,目前各地“穩就業”的工作已經開始。

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招聘崗位部分向高校畢業生傾斜。

比如,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國有企業今明兩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各級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今明兩年提高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比例。開發城鄉社區等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

然而,擔憂就業的,並不是僅僅只有找工作的畢業生們。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近期發佈的政策,既有防止裁員的新政,也有給畢業生們就業補貼、房租補貼的各類政策。

其中,《意見》提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企業,返還標準最高可提至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湖北省可放寬到所有企業;對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適當放寬其穩崗返還政策認定標準,重點向受疫情影響企業傾斜。

同時,優化用工指導服務,鼓勵困難企業與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方式穩定崗位,依法規範裁員行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包括山東、江西、河北、新疆、安徽、廣東、甘肅等多個省份,也都發布了就業穩定政策。

其中,廣東發佈的《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採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係。對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在疫情防控期間新招用員工的企業,按每人不超過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

“現在,就業確實是全社會都關注的事情。”張凱說,“今年這個形勢下,每一個自己爭取來的機會都要搏一下。”

面試安排一再延遲

和張凱相比,蔡麗(化名)感覺更為焦慮一些。她今年本科畢業,投了挺多簡歷的,但大多數是石沉大海。

她向記者介紹了面試流程,因為目前基本還是網上面試。“我目前只面試了兩個單位,都是網上面試的。嚴謹的是投簡歷——網上測評——一面——二面——簽約。有小單位就是一面。”

蔡麗表示,此前曾面試一家國企,“二面感覺過了的,但是最後沒收到錄取的通知。和我在一起的那個面試群,有一個還是社科院的研究生,但全軍覆沒,群裡所有人二面都沒過。”

因此,她對目前就業的感受是,一面通過率很高,但二面通過率很低。“雖然有報道說國企擴大校招,但自己卻沒有切身感受到。我覺得各地就業新政感覺對我影響不大。事在人為,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不能總想著依靠政策。”

而除了面試機會不多之外,張凱還有另外一層焦慮,輸入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多,這可能使他不少當面面試的機會仍然需要等待。

衛健委的數據顯示,3月23日0-24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4例(北京31例,廣東14例,上海9例,福建5例,天津4例,江蘇3例,浙江2例,四川2例,山西、遼寧、山東和重慶各1例)。截至3月23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27例。

“我要去無錫市參加去無錫的江蘇稅務幹部學院面試,也有一些別的面試機會,但郵件或是電話的答覆都是疫情結束後再次通知時間地點,或視疫情防控情況而定。現在輸入病例越來越多,國考面試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各省省會或指定城市面試,涉及人員跨區域流動,感覺遙遙無期。”張凱說。

他目前的心態是“盡人事聽天命”,慢慢等待秩序恢復。“很多地方要等疫情穩定,可以人員流動起來之後,再進行面試。一點點等著吧,我想秩序總會徹底恢復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