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雙創”擴大就業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介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支持擴大就業有關情況。

國家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雙創”擴大就業

圖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中國網/鄭亮 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表示,企業是穩定就業的主體,但是隻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滋養企業的成長壯大,只有營商環境好,企業才有創業創新的熱情,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這個意義上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努力為創業就業提供更大的空間。這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還要繼續堅持鞏固和發展。概括起來講有幾個方面:

第一,營造寬鬆便捷的准入環境。企業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的改革力度也持續加大,現在工業產品許可證的種類也由過去的24類壓減到現在的10類,今年市場監管總局還要繼續在壓減產品目錄上下功夫,現在市場準入的便利化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這方面對於增強企業活力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企業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才能鞏固。從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3月15日,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25億戶,其中企業3905萬戶,個體工商戶835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9萬戶。這為擴大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只有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只有打擊假冒偽劣、反不正當競爭,才能夠為誠信的企業拓展發展的空間。市場監管總局在這個方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積極發揮競爭政策的基礎性作用,現在已經實現公平競爭審查四級政府的全覆蓋,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對社會關注的、群眾關切的,比如商業賄賂、虛假宣傳等問題,加大了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去年,市場監管總局查處了不正當競爭的案件有8653件。同時聯合多部門開展了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專項執法行動,立案3萬件,案值達到137億元。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商標、專利、地理標誌侵權假冒專項執法行動,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

第三,營造高效規範的監管環境。有一句話叫“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市場監管部門大力推進行政許可的網上辦理,“一網辦理”。疫情發生以後,市場監管總局又提出了“不見面”辦理,範圍也由過去主要是企業登記註冊方面的一些做法,擴大到低風險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許可辦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的認定,還有反壟斷審查這些領域,目的就是要提高註冊審批的效率。市場監管總局還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的檢查,這也是國務院提出的“放管服”改革的一些重要舉措。制定了聯合抽查的事項清單,儘可能“進一次門、查多項事”,2019年抽查企業的總數是176萬戶,佔企業總數的5%。努力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樣一種環境。

第四,著力營造新業態審慎監管的制度環境。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有很多新的經營模式、新的業態催生髮展,它們為穩定消費、穩定增長髮揮了積極的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支持促進這些新業態的發展,研究起草了《電子商務價格行為指南》,推進網約車新政的落地,同時推行“互聯網+”智慧監管,減少現場的巡查檢查。對大家熟悉的,比如“中央廚房”“網上訂餐”,還有疫情期間很多平臺開展的“無接觸配送”,還有“共享員工”,這些新的模式加強指導,對一些跨界的經營,還有一些混合的銷售這樣一些新的經營模式,在監管執法當中更加的包容審慎。市場監管總局還充分發揮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這些技術優勢,為企業主體提供技術方面的幫扶。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但是要努力做得更好,爭取達到最好。

在當前疫情形勢還是複雜嚴峻的情況下,特別是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持續加大。市場監管總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促進“雙創”擴大就業,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要鞏固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尤其是總結應對這次疫情當中積累的一些好的做法,建立監管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