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抗疫」聚焦需求和痛點 打一場腫瘤患者“保衛戰”

“疫情當前,對腫瘤患者的診治確實造成了很大影響和困難。特別是有過外地接觸史、偶爾發熱的患者。由於交通管控,一些村莊、社區出行困難,這都增加了患者就診的難度。”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腫瘤科主任孫立柱說,目前,他最擔心腫瘤患者的安危。因為化療之後,白細胞迅速下降,可能會引起發燒。同時,腫瘤患者免疫力較差,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普通的病毒性感冒。這些患者到醫院後,一般作為發熱患者進行排查,不能第一時間到腫瘤科進行診治,耽誤了治療的進程。

孫立柱最擔心的情況,也是沭陽縣人民醫院精準戰“疫”、創新戰“疫”的發力點。現在看來,這就是一場腫瘤患者的“保衛戰”,此戰必勝的信心和底氣在哪裡?孫立柱做了詳細介紹。

「创新抗疫」聚焦需求和痛点 打一场肿瘤患者“保卫战”

孫立柱主任

有牌照的互聯網醫院: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據孫立柱介紹,宿遷雖然經濟體量在江蘇省並不拔尖,但沭陽縣人民醫院卻實力雄厚,這家成立於1936年的縣人民醫院是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正在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吸引著周邊眾多縣鄉的基層群眾前來就醫。

為了給腫瘤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途徑,沭陽縣人民醫院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的功能優勢。“我們是江蘇省內第一批拿到互聯網牌照的醫院,疫情暴發後,我們迅速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孫立柱說,“腫瘤患者藉助互聯網醫院,可享受掛號問診、影像傳輸、治療解答、線上讀片、遠程診療、多學科會診、家庭醫生健康管理、診療預約等服務。線上問診的醫師均具備執業註冊醫師資質和10年以上的獨立臨床工作經驗。他們通過固定排班時間,結合患者預約時間,協調個人碎片化時間,在雲端為病人提供諮詢服務。”

在孫立柱看來,互聯網醫院作為抗疫第二戰線,打破了地域和時空侷限,提供了遠程醫療幫助,儘可能幫助更多人,減輕線下醫院的壓力,減少不必要的恐慌。這次疫情,也讓全社會重新認識了互聯網醫療的作用。

千方百計保供應:讓腫瘤患者有藥可治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腫瘤患者免疫力卻普遍較低,一旦感染,造成重症和病亡的概率都高於其他人群,且極易引發醫患感染……作為沭陽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腫瘤科主任,孫立柱非常清楚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為了給患者提供良好的診療服務,該院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進行手術,但前提是到醫院先進行胸片、血常規、體溫、核酸檢查,患者入住單間接受治療。為了保障因疫情導致的血液供應不足,該院多次組織全院醫護人員參加捐血、獻血活動,每次活動均有300多人獻血。

此外,在藥品供應方面該院也積極拓展途徑。據瞭解,沭陽縣人民醫院的甲乳科每年要開展近60臺乳腺癌手術,但是早期因為藥品政策問題,醫院內沒有乳腺癌治療的抗癌藥品,一部分患者只有拿著醫生處方到市區定點藥店購買,再帶回當地找辦法進行輸注。另一部分患者,則會選擇去市級醫院或其他城市醫院問診治療。這些就診途徑,給當地乳腺癌患者診治帶來很大不便,增加了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也造成身體的疲乏。如果在疫情期間來回長途奔波於醫院和家庭之間,又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為此,孫立柱在瞭解到乳腺癌患者用藥的困難後,積極幫助協調醫院和各方渠道,從臨床提單、藥劑科,再到分管院長審批等方面,積極溝通,全面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促使赫賽汀和帕捷特等抗癌藥物進入醫院,為腫瘤患者帶來便利和生命的希望。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