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阿戛鎮,是水城縣的一個產煤重鎮,在這裡,有一條長6000多米的陡峭公路蜿蜒山間,從山頂迂迴到山腳,一共要經過八個大彎,因此,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八大彎”。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在“八大彎”的山腳,一條名叫通仲河的河流靜淌於此,從西向東,阿戛鎮的11個煤礦企業沿河而建,自企業復工復產以來,其中的8個煤礦企業已全面復工,確保了水城縣電煤的不斷供應。

  然而,就在山腳礦區的“煤肚子”裡,有這樣一群“90後”:他們日夜駐守在駐礦警務室,協助煤礦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治安管控等工作,用“站崗”守衛著礦區安全,點亮礦區的“守護燈”。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他們就是水城縣公安局阿戛鎮派出所的8名輔警,從大年初二就堅守在阿戛8個礦區的警務室守衛崗上,匯聚成了一股來自“90後”的堅守力量。

  “為切實築牢疫情‘防火牆’,築牢生產生活‘民生鏈’,我們克服重重困難,立足轄區實際,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已復工的8個煤礦企業分別設置了一個前沿駐礦警務室,並專門安排8名駐礦輔警24小時在煤礦對企業進行協助工作。”說起8個前沿警務室的來源,水城縣阿戛鎮派出所教導員丁武勝娓娓道來。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產煤重鎮,煤礦密集,維護礦區及周邊地區的穩定是‘老大難’問題,以前,礦群矛盾突出,一旦發生礦群糾紛需要先向派出所報警,再由派出所派人進行處理,中途來回聯繫、現場臨時深度調查案情,費時又費力,還會耽誤案件的解決。”

  “現在,有了駐礦輔警的扎地值守,不僅能隨時瞭解當地群眾和企業的訴求,還能取得更大的信任,更有利於及時有效地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礦區的一方安定。”丁武勝坦言,除了協助煤礦企業有效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守衛礦區的安全,建立和諧礦區,才是這背後最大的初衷。

  一個站崗兵,一間警務室,八盞“守護燈”……阿戛鎮派出所用“一礦一警”的實際行動搭起了當地煤礦企業復工復產的平安屏障,築起了一個產煤重鎮的“安全牆”。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今年30歲的王昌龍是8名駐礦輔警中的“老大哥”,擁有7年輔警工作經驗的他,在駐礦輔警這個崗位上詮釋了一名“老輔警”的初心。

  “守衛群眾安全就是我們的職責,來到礦上後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及時瞭解掌握礦區復工企業實際狀況、督促企業落實戴口罩、測體溫、消殺等防控措施,積極幫助煤礦企業聯繫、採購相關物資、以及解決礦區治安案件等。”白天協助企業進行復工復產的相關工作,晚上到礦區附近進行巡邏,這是王昌龍的一天,也是所有駐礦輔警每天的日常。

  而這樣平凡的一天又一天,對於小牛煤業駐礦輔警王及明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的家鄉就是阿戛,能在家鄉工作,為鄉親們平安幸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90後”王及明口中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守衛好‘自己家’,建設好‘自己家’”,也成為了他無數個白天黑夜毅然堅守的最大動力。

  而在距離“八大彎”最遠的第8個前沿駐礦警務室,剛從事輔警行業的周毅,奔走在所駐煤礦的各層樓道、角落裡,巡邏瞭解記錄著當天的安全情況。

  雖然距離最遠,但周毅卻並沒有感到孤獨,“我們8個人建了一個微信小群,每天我們都會在群裡分享交流一天的工作情況,遇到緊急需求時,大家都會前去幫忙,我們還經常互相鼓勵和打氣,因為我們有一份共同的堅守,心裡感到很溫暖。”

八大彎下的青春堅守——水城90後輔警為企業復工復產警上添花

  在周毅看來,有隊友們的陪伴,站好自己的崗,守好大家的平安,就是他最應該做的事。

  “一礦一警”,一人雙職,一肩多責,阿戛派出所的8名駐礦輔警,既是維護治安的“前哨兵”,又是為民服務的“勤務員”,他們用青春的力量書寫了“守護人”最美的模樣。

  夕陽西下,陡峭曲折的“八大彎”在餘暉下格外顯眼,靜靜流淌的仲河閃著微微波光,8個“90後”堅守的身影,點亮著每個即將到來的黑夜裡的那盞“守護燈”。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定琿 屠琪

通訊員 蘭興

編審 陳詩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