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海軍於1891 年和1894 年舉行了兩次聲勢浩大的北洋合操,李鴻章等大臣會同校閱。兩次會校都校閱了魚雷打靶等,第二次會校時,李鴻章曾派記名海關道羅豐祿、潘志俊,存記道張士珩等,分考旅順魚雷駕馭學堂、旅順水雷營學堂和旅順管輪學堂。其評價是“法策考問,條對詳明,面試技藝並臻精密,足備水陸得棄之選。”上報後,清廷認為此三所軍事學堂辦得有成效。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清軍水兵俱樂部(本文作者拍照)

如今,在原魚雷營所在地尚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建築,但具體涉及到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的相關記載卻少之又少。筆者先後兩次深入港區和軍營中尋找歷史遺蹟,同時查閱資料、請教專家、走訪老人,仍然在文字方面收效甚微。清軍水兵俱樂部,是目前尚存與清軍魚雷製造所有關的唯一的一座老建築。在黃金山下東港內,當年魚雷營所在地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建築——清軍水兵俱樂部。這座老房子始建於1897 年,建築面積772 平方米。整體建築結構主要是楠木、紅松木,採用清末典型的框架式建築結構,固定螺栓由法國引進。主要用於清軍水兵集會、娛樂等。1945 年至1953 年,蘇軍曾將此房作為魚雷檢修車間,室內還有一段當年鋪設的軌道。這是目前尚存與清軍魚雷製造所有關的唯一一座老建築。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旅順魚雷營棧橋

走訪調查中發現,這方面的文字材料奇缺與1905 年至1955 年旅順海軍基地半個世紀的滄桑歷史有關。甲午戰爭後,旅順港內的挖泥船與拖輪都被拖往日本。工廠的化鐵爐、化銅爐均被破壞,吊車的線路和絞車被拆除,各種設備100 多臺被運往日本。魚雷廠的機器、艇棚及各庫房門窗、地板全部被拆去。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研究館員周愛民,從日文資料中曾查到一幅相關照片,文字說明是日俄戰爭中,俄軍放火燒燬水雷倉庫。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旅順水雷營製造所內部

筆者還採訪了1945 年就在旅順大塢工作的張同仁老人,他曾目睹了1947 年蘇軍用大輪船將火車頭和其他物資運走的整個過程。1955 年4 月,中蘇雙方舉行工廠移交協定的簽字儀式之前,蘇方把一麻袋、一麻袋的文件資料投入鍋爐燒燬。燒燬的是修理潛艇和驅逐艦的工藝檔案、蘇方的各種管理制度,還有日本人管理工廠時的一些圖紙檔案等。這樣看來,魚雷和水雷製造所由於建廠時間不長,加之日俄破壞和後來蘇方燒燬檔案,找不到相關資料就不足為奇了。與之相關的三所軍事學堂之命運更是可想而知了。

李鴻章認為要建立近代化海軍,艦船、基地等物資條件固然重要,但“有器尤須有人。”“水師為海防急務,人才為水師根本,而學生又為人才所自出。”北洋艦隊初創時期的海軍人才,大都來自福州船政學堂。北洋艦隊不僅“借才”,而且“育人”。1880 年8 月,李鴻章奏準於天津設水師學堂,後又在威海衛創辦了水師武備、魚雷等學堂。1890 年始,開辦了旅順魚雷駕馭學堂、旅順水雷營學堂、旅順管輪學堂。這是大連地區最早的由清政府正式列入編制的軍事學堂。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北洋海軍魚雷艇官兵合影

旅順魚雷駕馭學堂(又名“北洋旅順口魚雷學堂”),創建於1890 年。學堂舊址在黃金山下東港魚雷營內。魚雷營總辦劉含芳兼管學堂事務。這所學堂“挑選各省良家子弟”、“調取各營中穎異少年”入學,聘請魚雷專家德國人福來舍任教習。開設課程以魚雷為主,兼習德文、算學、航海等科目。學員結業經考試合格後發給文憑,派到練習艦上演放魚雷諸法,達到能言能行。

到甲午戰爭爆發時,魚雷駕馭學堂共畢業魚雷班學生三屆23 名,均派充到北洋艦隊服役,任魚雷副、魚雷弁等職務。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北洋海軍魚雷分廠教習與學生

旅順水雷營學堂(又名“旅順水雷炮兵學堂”),學堂舊址在旅順港口西側老虎尾。這所學堂聘請美國人滿宣士任教習。選拔身家清白、身無殘疾、耳聰目明、口齒清爽、文字清順,魚雷營棧橋魚雷營學員與教官合影第71 頁第二單元年齡在14 歲以上17 歲以下者。入學後,先學3 個月英語。第一年秋考不中者即剔退;第二年秋考不中者准許展限6 個月;次春再試,仍不中者剔退。學制四年。課程設英文、算數、幾何、代數、化學、天文、地理、繪圖、駕駛等10 餘種。學生首先在課內學習水雷技藝,考試成績合格後派到練習艦上實際操作。理論和實踐全部合格者,均派充到北洋艦隊服役。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旅順魚雷營倉庫

旅順管輪學堂,學堂舊址設在旅順港口東港內。學堂開設算學、幾何、三角、代數、重力學、物力、汽理、行船、汽機、天文、海圖、機器實藝、修定魚雷等課程。這所學堂除學習基礎理論外,重視實際操作。學員課程結業,便派至練習艦學習船藝和“周覽山海形勢,沙礁風濤,更番尋歷,以練膽識”等近代海軍技術。

旅順魚雷駕馭學堂和旅順管輪學堂,在甲午戰爭中,隨著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滅,於1895 年遣散、停辦。1897 年,俄國侵佔旅順口,翌年3 月27 日,清政府要求俄國允許繼續辦旅順水雷炮兵學堂。1900 年,八國聯軍侵犯京津,俄國藉口水雷炮兵學堂有武器彈藥,繼續存在對他們構成魚雷營機械所威脅。於同年6 月4 日至5 日夜,將水雷炮兵學堂師生和職工全部押往海參崴,學堂被俄國當局充作軍用。

旅順三所軍事學堂為北洋海軍培養了一批軍事人才,但最終都因為外敵的入侵被強行解散或掠走。

歷盡滄桑的旅順魚雷水雷製造所和三所軍事學堂

大連日報刊登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