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專車2600公里接土專家 助力扶貧產業復工生產

“這次張北縣派專車來接我們,還送我們到宿舍,很方便,很安全。如果自己拉著行李去坐火車或者汽車,真的很麻煩。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待在家裡,現在終於可以出來上班啦,感謝政府,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家住貴州省凱里市榕江縣興華鄉的村民熊長權,是公會鎮特色西瓜產業園區的一名大棚西瓜種植技術員,談到來張北返崗工作時,高興地說道。

  跟熊長權一個想法的還有張北優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齊小勇,齊經理也是張北縣公會鎮特色西瓜產業項目負責人。

  該產業園區屬於“兩區同建”項目,項目由東西部協作出資830萬元援建,佔地面積500畝,建有標準化大棚800個。項目以縣扶農公司為平臺,盤活土地流轉和大棚租賃資金,實行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做股金、建檔立卡戶務工掙取薪金、利用大棚租賃資金和股金產生效益的10%建立扶貧基金, “一平臺三資金”的模式運行,通過設立孝善基金、建立愛心超市、設置公益崗位等,助力精準扶貧。2019年共有600個大棚投入使用,繁育西瓜種苗24萬株,生產西瓜1500噸,覆蓋全鎮1960戶貧困戶,戶均綜合收益500元,吸納180名貧困勞動力打工就業,年增收1.2萬元。

  

張北專車2600公里接土專家 助力扶貧產業復工生產

  “感謝張北縣政府,派專車到貴州凱里接大家返崗,真是解了我們春耕用工的燃眉之急。西瓜大棚馬上就要開始育苗了,他們可都是技術骨幹,老家都在凱里,沒有他們,我們就不能開工生產啦”看著大家平安到站,齊小勇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公會鎮公會村建設了集中安置區,對全鎮實施易地搬遷和空心村治理工程的農戶進行安置。安置區項目佔地83畝,建有安置樓15棟,建築總面積達3.29萬平方米,共安置搬遷人口575戶124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08戶848人。該鎮按照集中安置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思路,打造“兩公里就業圈”,在安置區附近配套了特色西瓜產業園區、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畜牧養殖中心、光伏產業基地等產業項目,為安置區居民提供了400多個就業崗位,確保穩定增收。

  3月20日下午3點,熊長權和他的老鄉一共106人,一起登上了張北縣“服務專車”,踏上返張的歸程。

  3月22日上午10點,兩輛掛有“張北縣迎接榕江縣農民工兄弟返工”紅色條幅的大巴車緩緩使出張北南高速出口,隨後由縣交通局派專車引路直接送到公會鎮特色西瓜產業園區員工宿舍,經過橫跨6省近2600多公里43個小時的奔波,大家終於到站了!

  出發前,防疫人員就對車內進行了全面消毒,每名乘車人員都出示了健康證明、佩戴口罩,車上備足了開水、食物、體溫槍、口罩等物資,車上實行定時監測體溫制度,直達張北。

  公會鎮鎮長王偉:“特色西瓜產業是園區重點推進項目,為了減少疫情的影響,我們按照縣政府的統一要求,統籌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項工作。這次從貴州凱里接回產業技術員,有效的降低了疫情的傳播風險,實現了產業工人按時、安全返崗,為產業園區按時備耕種植供最大服務。2020年我們準備申請東西部協作資金1300萬,在實施空心村治理後的公會鎮東號村建設1200個西瓜大棚,目前正在規劃設計招標。”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全縣三創四建工作要求,持續推進各項扶貧產業開工運行,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通過技術工人的“手把手”教學讓更多貧困勞動力學會種植技術,最後達到人人有活幹,戶戶有產業,真正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全縣實現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張北專車2600公里接土專家 助力扶貧產業復工生產

  張北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狠抓復工復產和脫貧攻堅工作。縣政府牽頭成立工作協調小組,由縣交通、就業、衛健等部門牽頭實行跟蹤式服務。針對返崗復工難問題,安排專車接送工人返崗,為企業復工和本地人員外出務工排憂解難。盡全力推進扶貧工廠間和各類扶貧產業儘早復工生產,帶動貧困勞動力早就業保增收。到目前為止,全縣8家龍頭扶貧企業和3家扶貧車間已全部復工,共輻射帶動205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間,該縣還增設防疫消毒、巡查值守、宣傳疏導等

  公益崗位,為無法外出的貧困戶搭建了本地就業平臺,共計安排就業2000多人,人均增收3900元左右,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就業增收兩不誤。在抓好本地就業安排的同時,認真組織落實勞務輸出,確保“走出去”能就業,“留下來”有崗位。

 (來源:長城網張家口)原文地址: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F8FUCOST0534AMD5.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