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勝利後,我要為河南援助武漢歸來的英雄們唱上一段……”這是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大師、曲劇泰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劇”代表性傳承人馬琪生前對老伴說過的話。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2月2日凌晨,馬琪不幸辭世,享年97歲。澠池縣曾經是馬琪藝術生涯的第二故鄉。馬琪傾畢生心血開創的“馬派曲劇藝術”,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

梨園三絕“活寇準”

1923年,馬琪出生於河南省封丘縣東馬莊村。

20世紀40年代初,他曾被國民黨部隊抓到四川當壯丁。

1943年10月,他拜曲劇小生馬文才為師,正式從事戲曲表演工作。1950年5月,馬琪加入靈寶文化劇團。

1953年3月,馬琪來到澠池縣普及曲劇團。經過馬琪的言傳身教,該劇團從踩高蹺走上大舞臺,原本的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戲得到改進。1955年,馬琪當選澠池縣曲劇團團長兼導演。1956年12月,他主演的原創現代劇《第一眼井》,代表洛陽地區參加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省第一屆戲曲匯演,榮獲表演二等獎。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在曲劇團,他要求曲劇工作人員:臺上演出十次百次不走樣,戲唱精了,人物演活了,才能出神入化。1960年6月,馬琪與周玉珍聯袂演唱的傳統劇《貂蟬·拜月》一折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開創了曲劇在中央電臺錄音播放的先河。在馬琪的影響下,經他培養的李瑞傑、鄭慶恩、李亞軍等20餘名得力弟子,都成為繁榮曲劇藝術各具特色的領軍人物。

1973年3月,馬琪因演技出眾,被新成立的洛陽地區曲劇團看中,調入該團。其間,曾任該團副團長職務。

1979年10月,馬琪幾經鑽研,由他編創主演的《寇準背靴》,在洛陽穀水劇院首次搬上舞臺,尤其是劇中展示的帽翅功、髯口功、靴子功被戲劇界贊為“三絕”,受到觀眾的好評。從此,《寇準背靴》成了河南省曲劇團的金字招牌,馬琪的名字也和《寇準背靴》連在一起。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1982年,馬琪主演的《寇準背靴》,由我國著名電影導演陳方千執導,將該劇攝製成電影。1983年1月,馬琪攜《寇準背靴》《攀龍附鳳》兩劇進京,他的精湛演技,受到首都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譽滿京都。《人民日報》《戲曲電影報》等媒體撰文盛讚馬琪為“活寇準”。

德藝雙馨為人民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馬琪之所以被譽為“活寇準”,完全得益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艱辛努力。馬琪親傳弟子、82歲的澠池縣曲劇團原團長李瑞傑如是說。

談到馬琪的成名戲《寇準背靴》,雖時隔多年,但李瑞傑仍難掩激動之情。他談到師傅的“帽翅功”,是馬琪下程門立雪般功夫,拜蒲劇大師閆逢春門下,加上後來的勤學苦練,才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1963年夏天,在新安縣演出即將開始時,馬琪的家鄉傳來急電:“洪水吞噬妹親生命,琪哥接電速回。”得知這一消息,曲劇團團長決定對外通知取消此次演出。在徵求馬琪意見時,他卻快步走向戲臺,全力投入唱完了《杜泉山》,臺下掌聲不斷,幕後同仁們卻淚如泉湧。在馬琪看來,戲比天大,他時刻心繫觀眾。

善於創新戲路寬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馬琪善於廣收博採,融會貫通,其唱腔渾厚壯實,音域寬廣,表演樸實無華。他善於吸收姊妹劇種的唱法,精準運用唱、念、做來表現人物形象。他以大本嗓為主導,以二本嗓作補充,中音結實洪亮,低音渾厚有力,摸索出了“腦後摘筋”和“高音輕過”的唱法,風格別緻,特色鮮明,深為豫西乃至全國觀眾所喜愛。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此外,他在表演藝術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1970年前後,他曾先後在《紅燈記》中主演“李玉和”;在《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常寶爹”;在《沙家浜》中飾演“胡傳魁”;在原創現代劇《收租院》中飾演賣孫女的“瞎子老爺”,尤其在該劇中“手拿一張賣身文”的哭訴唱段,感人肺腑,讓觀眾至今念念不忘。2014年8月,馬琪被授予洛陽市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

澠池籍著名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李學庭曾評價馬琪說:“在一百多年的曲劇發展史上,馬老的鬚生表演是其中一座高峰。”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贊他是戲劇界“少有的鬚生”。

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河南曲劇大師馬騏,前幾天突然“走了”!


如今,馬琪雖然走了,但他在諸多劇目中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依然鮮活在戲劇舞臺上。他那膾炙人口的精彩唱段,依然在他的“戲迷”中廣泛傳唱;他傾畢生心血創造的“馬派曲劇藝術”,依然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曲劇藝術後來人……(衡聲晨 賀曉鵬 劉學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