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胜利后,我要为河南援助武汉归来的英雄们唱上一段……”这是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曲剧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代表性传承人马琪生前对老伴说过的话。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2月2日凌晨,马琪不幸辞世,享年97岁。渑池县曾经是马琪艺术生涯的第二故乡。马琪倾毕生心血开创的“马派曲剧艺术”,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梨园三绝“活寇准”

1923年,马琪出生于河南省封丘县东马庄村。

20世纪40年代初,他曾被国民党部队抓到四川当壮丁。

1943年10月,他拜曲剧小生马文才为师,正式从事戏曲表演工作。1950年5月,马琪加入灵宝文化剧团。

1953年3月,马琪来到渑池县普及曲剧团。经过马琪的言传身教,该剧团从踩高跷走上大舞台,原本的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得到改进。1955年,马琪当选渑池县曲剧团团长兼导演。1956年12月,他主演的原创现代剧《第一眼井》,代表洛阳地区参加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荣获表演二等奖。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在曲剧团,他要求曲剧工作人员:台上演出十次百次不走样,戏唱精了,人物演活了,才能出神入化。1960年6月,马琪与周玉珍联袂演唱的传统剧《貂蝉·拜月》一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开创了曲剧在中央电台录音播放的先河。在马琪的影响下,经他培养的李瑞杰、郑庆恩、李亚军等20余名得力弟子,都成为繁荣曲剧艺术各具特色的领军人物。

1973年3月,马琪因演技出众,被新成立的洛阳地区曲剧团看中,调入该团。其间,曾任该团副团长职务。

1979年10月,马琪几经钻研,由他编创主演的《寇准背靴》,在洛阳谷水剧院首次搬上舞台,尤其是剧中展示的帽翅功、髯口功、靴子功被戏剧界赞为“三绝”,受到观众的好评。从此,《寇准背靴》成了河南省曲剧团的金字招牌,马琪的名字也和《寇准背靴》连在一起。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1982年,马琪主演的《寇准背靴》,由我国著名电影导演陈方千执导,将该剧摄制成电影。1983年1月,马琪携《寇准背靴》《攀龙附凤》两剧进京,他的精湛演技,受到首都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誉满京都。《人民日报》《戏曲电影报》等媒体撰文盛赞马琪为“活寇准”。

德艺双馨为人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马琪之所以被誉为“活寇准”,完全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艰辛努力。马琪亲传弟子、82岁的渑池县曲剧团原团长李瑞杰如是说。

谈到马琪的成名戏《寇准背靴》,虽时隔多年,但李瑞杰仍难掩激动之情。他谈到师傅的“帽翅功”,是马琪下程门立雪般功夫,拜蒲剧大师闫逢春门下,加上后来的勤学苦练,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1963年夏天,在新安县演出即将开始时,马琪的家乡传来急电:“洪水吞噬妹亲生命,琪哥接电速回。”得知这一消息,曲剧团团长决定对外通知取消此次演出。在征求马琪意见时,他却快步走向戏台,全力投入唱完了《杜泉山》,台下掌声不断,幕后同仁们却泪如泉涌。在马琪看来,戏比天大,他时刻心系观众。

善于创新戏路宽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马琪善于广收博采,融会贯通,其唱腔浑厚壮实,音域宽广,表演朴实无华。他善于吸收姊妹剧种的唱法,精准运用唱、念、做来表现人物形象。他以大本嗓为主导,以二本嗓作补充,中音结实洪亮,低音浑厚有力,摸索出了“脑后摘筋”和“高音轻过”的唱法,风格别致,特色鲜明,深为豫西乃至全国观众所喜爱。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此外,他在表演艺术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1970年前后,他曾先后在《红灯记》中主演“李玉和”;在《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常宝爹”;在《沙家浜》中饰演“胡传魁”;在原创现代剧《收租院》中饰演卖孙女的“瞎子老爷”,尤其在该剧中“手拿一张卖身文”的哭诉唱段,感人肺腑,让观众至今念念不忘。2014年8月,马琪被授予洛阳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渑池籍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李学庭曾评价马琪说:“在一百多年的曲剧发展史上,马老的须生表演是其中一座高峰。”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赞他是戏剧界“少有的须生”。

德艺双馨,戏比天大,河南曲剧大师马骐,前几天突然“走了”!


如今,马琪虽然走了,但他在诸多剧目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依然鲜活在戏剧舞台上。他那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依然在他的“戏迷”中广泛传唱;他倾毕生心血创造的“马派曲剧艺术”,依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曲剧艺术后来人……(衡声晨 贺晓鹏 刘学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