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醉爱侃足球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这个故事要从康熙征讨准葛尔开始说起,在康熙第二次征讨准葛尔的时候,康熙带上了已经下狱的明珠,这个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引出了朝廷中的暗流涌动,差一点“翻天覆地”。

明珠的小心思

我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据我了解,当年明珠的发迹,正是康熙提前准备的一招棋,因为康熙发现明珠的事业心很强,而且有实力,所以有心培养明珠,在未来制衡索额图,防止索额图一家独大。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索额图受到明珠的制衡,两人一生的死对头,互不相让,只是最后明珠先落了马,下了监狱。

本来明珠也明白,自己可能永远不能翻身了,准备死在狱中了,却没想到康熙征准葛尔带上了他,这让他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康熙不是傻子,他明白明珠其实是有功劳的,这么多年帮助他制衡索额图,跟在自己的身边,虽然是有罪,但是康熙也不希望他在狱中被索额图给弄死,于是找了个借口给带了出来。

在军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李光地发伙食的时候,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明珠纳闷,这伙食咋突然这么烂了呢?李光地很闹心啊,他说,咱们的粮食大营被准葛尔的敌人给烧了,就只能吃这个了。

明珠一听,略一思索,突然大声说道:“不好,有内奸!”李光地一听,顿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清军的粮草大营位置那是机密,不会轻易被人发现,除非是有内奸通风报信,知道这个机密的人并不多,但是明珠却不说,不过这么简单的事情,李光地一下子就猜了出来,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索额图。

李光地从一个白面小生入朝为官开始,没少被索额图和明珠坑,他最大心愿就是搬倒明珠和索额图。

但是这个机会来到面前的时候,李光地犹豫了,他看向明珠,问道:“这是你给我的好机会,还是你怀里憋着什么坏呢?”

明珠笑笑说:“我什么也没说啊,都是你自己猜测的罢了”。明珠有自己的小算盘。

第一、他想借此机会,像皇上证明自己还有用,还能立功。希望能得到重新的重用。

第二、即使不会再被重用,也要借此机会把索额图拔了,要不回京之后,他恐怕还是死路一条。

第三、他明珠倒了,没人制衡索额图了,这很危险,所以索额图肯定也是要被康熙弄死的,本来李光地就恨他,他正好借此缓解一下二人的关系。

明珠的推测是对,事实也证明他这次又做了正确的选择,虽然没能再次被重用,但是也达到了以上的目的。

索额图犯浑

康熙在亲征准葛尔的时候,索额图就开始为以后布局了,不过我了解的是,索额图和索尼差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人,所以索额图面对未来的飞黄腾达,他有点犯浑了。

听说康熙在前线病重,无人能医,这边就把太子忽悠上天了,这太子也不是什么高人,自己的属下给他做了登基用的准备,甚至龙袍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登基了。

索额图这眼神是真的差,一心想扶太子上位,结果太子昏庸无能,最倒霉的是,康熙的病好了。

索额图一听说此事,知道大事不妙,太子估计是废了,我还是和他撇清关系吧。

明珠出马

康熙在病重的时候听说太子把龙袍都准备好了,准备开始登基了,这病气好了一半。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这么盼着自己死,他作为父亲是很痛心的,但是他也是帝王啊,他决定废太子,同时收拾了索额图。

抓出索额图罪行,当然是派李光地去,李光地很开心,多年的愿望就要达成,扳倒索额图和明珠,他就别无所求了。

结果在和索额图的对质中,李光地惊奇的发现,这老头不简单啊,似乎太子所做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审了半天,啥也没审出来,索额图巧舌如簧,审了一会儿这索额图似乎不仅没罪,反而还有功呢。

李光地红着脸报告给康熙,康熙笑笑说,让明珠去。索额图看到明珠来,知道自己要完了,他和明珠交代了事实,两人还成为狱友。

后来康熙举办了千叟宴,邀请了这二位相爱相杀的狱友,二人开心的不行,拉拉家常,叙叙旧。他们忙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最终吃的这一顿饭,才成为了看透一切的饭局,什么都放下的二人,觉得这辈子算是白忙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记得顺手给我点赞哦~


野史日记


《康熙王朝》中,明珠虽然捞过不少银子,可他却是康熙的忠臣,不像索额图那样“咬主人”。当李光地递给明珠一个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却说有内奸,这是明珠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对康熙表的一次忠心。

明珠在清朝的官场上混了几十年,早就练成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蛛丝马迹就能一叶知秋。康熙在外打仗,粮草都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突然间从皇帝到士兵,每天的伙食骤然减成一个窝窝头,这就只能说明粮草出了问题。

粮草出问题,绝非偶然。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清军的生命线,肯定会放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并且重兵把守,知道的人不会多。

葛尔丹将清军粮草给一锅端了,那就已经说明他完全知道粮草存放地。他如何得知这种清军机密?有人向他打招呼。他为何能够一夜之间攻破重兵把守的清军粮草大营?有人提前安排,让他不攻自破。

所以,通过一个窝窝头,明珠就能看到内奸,甚至他已经察觉到内奸是谁,但他没有明说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李光地。朝廷上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人,除了索额图就没有第二个人。

此时的李光地已经不再是那个白面书生,他当然知道明珠说的是索额图,只好按兵不动。后来,李光地从地方抽调粮草,都是全部绕开京城,主要是为了防止索额图上下其手。

明珠与索额图就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相生相克、相爱相杀,谁也离不开谁。当初康熙提拔明珠,就是为了用明珠制衡索额图。如今明珠倒了,索额图一家独大,迟早也会被康熙给做掉。明珠倒不如提前将皇帝的帝王心术,透露给李光地,好借他之手除掉索额图,还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倒台后,明珠还是幻想着能够东山再起,待在牢房不忘公务,没想到康熙出征西北的时候还带着他。这是康熙在保护他,防止索额图对他下手,也给了他复出的希望。

明珠帮康熙找出内奸,也做到一个忠臣的本分,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重新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打败葛尔丹,班师回朝的时候,遇到朱三太子团队的刺杀。当事件平息后,发现葛礼是参与者。葛礼是索额图的部下,索额图难辞其咎,这就证明了明珠的推断是正确的。

后来,索额图虽然倒台了,可明珠还是没有重获新生。他和索额图已经成了历史,康熙不再需要他们,他们的时代可以落幕了。

索额图与明珠在朝堂上争斗了几十年,到了千叟宴才明白所有的争斗都是一场空,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秋媚读史


《康熙王朝》中,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官一下变成了马夫,此时的李光地奉皇帝命令,每人给一个窝窝头,明珠正好在马车旁边用黑布盖着睡觉,一副落魄的景象,下面就出现了这段对话,对话中,明珠声称有内奸,这又是为何?

李光地掀开黑布,有些惊讶,发现竟然是曾经权倾一时的明珠大人。

随后李光地问明珠在这里干嘛?明珠说这后面有马匹和马车,睡觉的时候可以挡风。

李光地遂掏出一个窝窝头,说这是皇帝下令的,因为军粮短缺,现如今从皇帝到马夫,每个人只能吃一个窝窝头。

明珠再次询问“是皇帝给的吗?”

李光地回答是皇帝赏赐,明珠连喊了几声皇上,最后谢皇帝,此时明珠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光地见明珠大人之前荣华富贵,现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不免有些感慨。

明珠让李光地不用可怜自己,还是想想自己的前程,毕竟伴君如伴虎。

随后画风一转,明珠让李光地告诉皇帝,说有内奸。

李光地问为什么?明珠说存放粮草的大营被烧,肯定是有内奸!明珠似乎非常确定。

素来就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互相争斗的李光地,便问明珠是不是又要陷害索额图?

明珠反问道“难道你不想扳倒索额图?”李光地声称自己确实想,但是总不能栽赃嫁祸吧!

明珠听了李光地的言语,知道他还是不相信自己,如今自己人微言轻,只能求李光地相信,并说这粮草大营被烧,怎么可能是偶然的?

从上面的剧情来看,明珠之所以拿了窝窝头之后立刻就说有内奸,应该是对皇帝有些感激之情,他认为皇帝竟然还记得自己,还能得到皇帝给的窝窝头,那么明珠所说的内奸是凭空瞎说的吗?

显然不是,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多年,深知索额图的为人,最主要的是康熙远征噶尔丹粮草被烧绝对不是偶然,噶尔丹的人首先不可能知道粮草的存放地点,这也只有运粮的人知道,军中机密,一般来说敌人怎么会轻易知道对方的粮食存放地点,而且一烧就准,没有这么巧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有内奸,况且当时掌管粮草的就是索额图和太子。

而明珠凭借自己对索额图的了解,认为这样的事肯定是他干的,后来事实证明,的确是索额图干的,因为索额图在明珠倒台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因为康熙曾亲自找他谈话,说他参与党争,干预太子,这是亡国之道,并暗示如果不知收敛,你的下场就和明珠一样。

索额图画像

而索额图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干脆联合噶尔丹一起坑康熙,30万石粮食被焚烧,康熙差点没被气死,如果康熙失败,太子自然可以继位,索额图又是太子的外公,要是太子能顺利继位,自己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大人也是看穿了这一切,才信誓旦旦的让李光地告诉皇帝,有内奸!


猫眼观史


明珠这一生历经党争、夹缝中还能贪污贿赂,可以说极其精明,洞察力决然,他在与索额图之争里活到最后,其一源于洞察力,其二源于忠君,即便他也贪污,但不伤国之根本,而后续的窝窝头也是他活到最后的经典一幕,因其忠君。

沦为马夫的明珠依然不失洞察力

给窝窝头前夕,明珠乃一品大官,落魄至马夫之时,还是康熙怜惜,才命李光给行程里的每个人安排一个窝窝头,以及照料明珠,但朝野一生的明珠在望窝窝头时,已经从窝窝头的本质里看穿了这窝窝头的背后,那就是粮草已断,并有内奸。

他的看穿来源于,康熙出征打仗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贵为皇帝的康熙亲征后竟是吃窝窝头?为何如此?必定是粮草被葛尔丹所发现并带走,但粮草事关战争大事,岂能随意让一个外族拿下?其中势必有内应。

毕竟,无内奸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把一个重兵把守的清军大营破了,只是,到这,他也只能提醒有内奸,却不能明确指出是谁,因为自己身份已经是个阶下囚,说出来还会落个权落拉垫背的印象,即便朝野最大内奸就是索额图。

到这比较有意思的是,明珠的隐晦,李光也懂,还接问“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但明珠也很意味深长,那就是“你不想扳倒索额图?”

李光沉默了,扳倒想到是想,只是这样诬陷栽赃貌似不合理,而这,明珠要的不是李光现在就去栽赃,而是留下“戒心”的种子。

明珠为何沦为马夫还要这么讲,源于康熙对他真不错,康熙走之前,这一品大员可是深居大牢,康熙随身携带,不外乎就是保他性命,毕竟,康熙一走,索额图势必会来个“死无对证”,让明珠暴毙于牢狱。

在康熙眼里,明珠有罪,但罪不至死,最少的他的罪是因站错了立场,但对康熙绝对是忠心的,不似索额图,看似忠君,然而早已反骨,这也是为何明珠活了下来,反而索额图早早死去。

当然,以上皆是《康熙王朝》里如此,正史却并非如此,明珠在康熙王朝里是作为文学人物衍生而出,在这段镜头里,导演要的就那种“我不言也能懂的政治斗争,及勾心斗角”,里面每一个特写镜头皆是将故事渲染到淋漓尽致。


探索历史奇闻


在《康熙王朝》里,若不是这个李光地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历史就要改写了。

康熙第二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李光地,是担心索额图趁自己不在加害于他。而第三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明珠,一来是为了兑现当初要带其出征的诺言;二来也是担心索额图会趁康熙不在加害于他。

索额图的不臣心,康熙早就了如指掌。索额图家里的管家莫名其妙的死掉,一个安插在索额图家几十年的一个密探,不是明珠安排的,那剩下的会是谁安排的呢?

但是索额图毕竟是国丈,是太子胤礽的外公,且在擒鳌拜,平三蕃功勋卓著。当初康熙扶植明珠,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索额图。所以在李光地决定动明珠的时候,康熙举棋不定,原因就是一旦明珠失势,一来打草惊蛇,二来缺乏制衡。

但此刻,明珠已成了阶下之囚,这种担忧已成现实。而康熙留着明珠,他最主要的用意就在于他知道明珠对自己还有用。

所以粮草大营被焚,军中普遍缺粮,而就在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当李光地将一个窝窝头递给明珠的时候,明珠立刻嗅到了康熙并未彻底放弃自己的味道,立刻表现出了强大的求生欲。他必须第一时间,和康熙站到统一战线上,告诉康熙索额图有阴谋。因为最了解索额图的人正是他在朝廷里面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明珠。他知道粮草大营被焚绝非偶然,而是索额图准备动手了。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话能够传达到康熙那里?那就是必须要说服李光地。所以明珠李光地说,“告诉皇上,有内奸。”当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明大人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明珠直接答道,“李大人,难道你不想弄倒索额图啊?”

李光地彻底看到了机会,但是现在已经变得老奸巨猾的李光地,不愿意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陪明珠趟这趟浑水,“想是想,但是我不愿栽脏啊。”

明珠急了,”李大人,你就相信老夫的话,这粮草大营被焚,绝不是偶然,必有内奸啊!”正是明珠的这个警觉,使得李光地再次征来的粮草,绕过了京城,直接递解到了前线。也就是绕过了索额图的故意破坏,保障了征伐准噶尔的最终胜利。

而康熙西北征伐准噶尔胜利,也救了自己。因为明珠失势,被打草惊蛇的索额图,已然趁着康熙远征准噶尔胤礽监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暗中联系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焚烧康熙的粮草辎重,康熙军心动乱之际,让准噶尔大军一举歼灭康熙,而自己坐镇京城,拥立胤礽。

为了这一天,索额图已经整整谋划了十几年,十几年前,索额图收留了杨起隆的女儿丹丹,化名红玉,养在府中,利用其女儿丹丹做人质逼杨起隆就范从而将杨起隆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用了一次,准备用红衣大炮轰前来祭拜明孝陵的康熙。而那一次失败,幕后的真实主使索额图并未暴露。

而此次红玉引诱胤礽成功,并为胤礽怀上“龙种”,这就让杨起隆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一旦拥立胤礽成功,自己就成了国丈,自己夺不了大清的江山,自己的后代坐拥大清的江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京城内除了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孝庄,再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对手了,康熙西北一败,明珠、胤禔、李光地将都在西北陪葬。所以,索额图早就为胤礽准备好龙袍,单等西北传来康熙被灭的消息了。

结果千算万算,等来的却是康熙大胜而归。而康熙回来之后,明珠真正的用途才得以展现。清算索额图,李光地是不行的,不安逸啊,”三眼索相”的证据没有那么容易抓的,还得靠他几十年的死对头”万花筒”明珠。




炒米视角


《康熙王朝》后半部分明珠和索额图的斗争达到最激烈的地步。

明珠接李光地的窝窝头,这一幕发生在康熙第二次征讨伐蒙古大汉葛尔丹时,过完60大寿的明珠被康熙抄家,打入大牢,又被康熙带在了征讨的路上。康熙的这个举动让明珠明白,康熙带着他的原因是避免有人在牢中杀害他。



康熙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人善用,明珠和索额图,即是当朝重臣又是皇亲国戚,索额图的侄女是赫舍里皇后(太子胤礽的母亲),明珠的妹妹惠妃(大阿哥胤禔的母亲),有结党之嫌,康熙后期最严重的党争就是由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个人引起的。索额图支持太子胤礽,明珠拥护大阿哥胤禔。康熙不可能容忍他们任何一方陷皇权于危机。他就让二人两力制衡,得其能力为其所用,等待李光地和张廷玉这一批新的大臣长成。


明珠姓那拉氏,也称作纳兰明珠,他为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珠在平定三藩的决定中英明果断得到康熙的赞成,从此飞黄腾达。而索额图反对平定三藩,在以后的收复台湾时劝说康熙放弃,所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通满汉两种语言,康熙十年(1671)明珠任兵部尚书,经常被康熙带在身边,参与国家机密。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辅佐三代君主,为官清廉,下属对他佩服,忠心,死后归附索额图。索额图是个标准的“官二代”,年轻时的索额图协助康熙去除鳌拜。一直得到康熙重用,死就死在他的不知足,父亲索尼,自己和赫舍里皇后名声显赫整个家族的荣耀无人能及,他后来也走了歪路,对一切贿赂来者不拒,党羽遍地,后半辈子受明珠牵制。因这次索额图负责与沙俄谈判,为大清立功,康熙对其暂留小命。


当康熙的大军入驻草原,却迟迟找不到葛尔丹的主力部队时,康熙得到一个让他头炸的消息:葛尔丹偷袭了粮草大营,30万石粮食全部被被烧毁! 于是康熙就把大家的口粮减少,从康熙到下面的士兵,每人每天只有一个窝头。

当时明珠接过李光地递过来的窝头时,紧锁眉头,他思索:粮草大营是机密,由重兵把守,葛尔丹怎么会知道粮草大营在哪里,而且秒杀般地烧毁呢?索尔图的不臣之心,早就被明珠洞察,明珠“万花筒”的称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康熙后期明珠的贪欲滋生,结党营私,短期内就收受贿赂2000多两白银,但是被抄家时只有200多两。原来他的银子都用来笼络王公大臣还有太监和宫女,所以他消息灵通。



明珠双手握住窝窝头推断出索额图有阴谋:这次自己身陷囹圄康熙不杀还把自己保护起来,如坐针毡的就是索额图,如果康熙战胜,第一个就收拾他,他怕是小命不保,他支持太子胤礽,收养杨起隆的女儿丹丹(改名红玉)用美色掳获太子并怀上龙嗣。加上太监偷看了弹劾索里图私通朱三太子杨起隆的奏折密报索里图。索额图准备让太子提前继位,明珠明白,如果康熙战败,太子继位,索额图就会掌握大权,解决掉自己,而胤禔,李光地就会玩完,天下就是索额图的天下了。所以索额图最希望康熙战败。当时的粮草由索额图的心腹负责押运,烧粮草是轻而易举。

明珠以他“万花筒”的嗅觉,他对索额图了如指掌,立刻断定内奸就是索额图,当李光地说:“大人怎么受的了”时,明珠感叹说:“你不必怜悯老夫,还是留神自个的前程吧。”意思就是索额图一旦目的得逞,李光地一样会完蛋。明珠要李光地告诉皇上,并回去运送军粮。最终康熙取得胜利,索额图被幽禁饥饿而死。

遇到明珠索额图的命运在劫难逃,最终被康熙认定为第一大罪臣,也可以说索额图就是作死,太贪恋权势。而明珠虽然官复原职但不再重用,抑郁而终。


小姐姐讲史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李光地算是康熙为了解决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党争而专门招进上书房的。至少这算是其中的目的之一。

李光地进入上书房当了大学士很快就领教了索相和明相的厉害:索额图抓住了李光地在福建的不检点(丁忧期间逛窑子),逼迫李光地就范和他穿一条裤子。明珠则是一张一票夹在奏折里,收买李光地同流合污。李光地被这两位权高位重的的朝廷辅相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向康熙皇上当面告发了这两位,甚至是捎带上来太子和大阿哥。

但是,李光地万万没想到,在共同的危机面前,这两位斗的不亦乐乎的老奸巨猾的权臣,立刻合起伙来一个揭发了李光地在福建的丑事,一个反咬一口伙同太子和大阿哥指证李光地诬陷。李光地几乎就要被这两位朝廷辅相整死。

李光地被康熙罢了官,并且关进了大牢。但是在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专门带上了李光地,康熙是害怕留在京城的索额图趁康熙亲征不在京城的机会,把李光地给害了。这个时候,明珠是跟随康熙亲征的辅相,李光地则是阶下囚。

李光地对索额图和明珠的仇恨是不言而喻的,康熙利用了李光地心里的仇恨,赦免了他的罪过,重新启用,目的还是为了让他对付明珠和索额图。因为在这个时候,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已经是没有什么人敢于公开的与索额图和明珠作对了。康熙寄希望于李光地能站出来,打破这个局。

李光地对康熙的心思非常的了解,所以他在明珠的寿宴上,公开宣读了弹劾明珠的奏折,明珠就此被罢官囚禁。康熙第二次亲征,带上了已经是罪人的明珠,同样是怕在京留守索额图甚至是太子趁机要了明珠的命。这一次,李光地是康熙身边的随驾大学士,为明珠却成了罪人。这是实实在在的上演了一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活报剧。

李光地给明珠送窝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的关键时刻,清军的粮草大营被偷袭,整个大军的粮草供应陷入了极大的困难,康熙下令所有的人每天只供应一个窝头。

康熙出征带着明珠,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明珠的安全,对于这位几十年的朝廷重臣,也是康熙的“舅子哥”,康熙尽管痛恨他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但是他并不是要置明珠于死地,所以他很关心明珠的安危。大军缺粮,他害怕明珠会因为罪人身份而挨饿,因此派李光地给明珠送去了一个窝头。

明珠和索额图尽管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党争斗,但是说起来明珠对康熙的忠诚还更纯粹些。他可以腐败,可以结党营私,但他绝对没有谋反的意思。他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所以他对康熙对他的惦记和关照非常感激,一个窝头让他着实的感动了一番。但是他听到李光地说了大军缺粮的危机,就立刻告诉李光地:转告皇上,有奸细!

明珠的判断很准确,他敏锐的感到,朝廷有人是不想让康熙回去了了,借葛尔丹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这个念头的,只有索额图。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姥爷,大清国的国丈。他在明珠被整治之后,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他很清楚明珠倒台之后一定会是自己,他想赶在康熙动手之前动手,促成太子的“提前登基”。

这其实就是“谋反”。明珠和索额图斗了几十年,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号称“万花筒”的明珠几乎是一眼就看穿了索额图的险恶用心。

明珠让李光地转达他的判断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向康熙表忠心,传达他尽管已经成了罪人依然心系皇上,心系朝廷,他希望索额图的倒台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他甚至在狱中依然坚持办公,也是传达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他这个“万花筒”还有用,还可以为皇上尽忠。

当然,这只是明珠的一厢情愿,他的进言康熙算是采纳了,后续的粮草供应绕过了京城也绕过了户部。索尔图也感觉到了,他孤注一掷的指使他的心腹葛礼联系朱三太子刺杀康熙,朱三太子杨启隆为此丧命,而现场的葛礼的尸体基本上宣告了索额图的彻底失败。

明珠最后的差事,就是审理索额图案,大清的两位辅相在狱中继续“斗智斗勇”。这是一种讽刺。康熙朝进入了晚期的夺嫡动荡和衰退。


步武堂


其实明珠与索额图的朋党之争根本没什么好分析的了,在这里请注意,你要明白的不是那个窝窝头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康熙要李光地去给明珠送窝窝头的问题。

李光地干的不是送饭衙役的活儿,就算还没有官复原职,但至少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之臣了,像给阶下囚送窝窝头这样的事儿怎么也轮不上他啊,有的是小兵去干,为什么偏偏让李光地去干呢?

康熙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朋党,明珠的倒台意味着康熙皇帝要对朋党动刀子了,这一点,像索额图这样的老滑头不可能没有感知,所以就在北京城内鼓动皇太子胤礽提前登基,而登基的前提,就是让前线的康熙皇帝不得善终。

索额图利用的是“三郎香会”的杨起隆,而且,这盘棋,索额图在收养红玉的那一刻就开始布局了,可见索额图阴谋至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索额图和杨起隆合谋,烧毁了康熙后援粮草,造成康熙粮草短缺,意图让康熙陷入绝境。

没有办法,只有吃窝窝头度日了,就连皇帝也一样。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一路带着一个罪臣明珠,除了他自己说担心明珠被索额图干掉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珠的外号叫什么?万花筒,什么是万花筒?好比就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就叫万花筒。明珠虽然身陷朋党之争,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可不是盖的,加上多年朋党经营,对朝野时局的把握和判断应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索额图,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互相安插密探间谍的事儿,在之前的情节里面早已有所展现。

康熙皇帝要打击朋党,不能不利用明珠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带上他同行,是为将来打击索额图做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明珠的才干,听听他的见解。

粮草被劫后,我想康熙心里不可能对掌握粮草调度的索额图没有一点怀疑,他需要的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同时听听明珠的看法。

很显然,李光地当时还不够火候,康熙皇帝重新启用李光地,无非是想建立一派新生力量,来替代朋党垮台后的政治真空,或者说,利用新生力量,来对抗明珠和索额图余党。

康熙皇帝让李光地拿着一个窝窝头去给阶下囚明珠吃,说明康熙皇帝对于粮草大营被焚心有疑虑,且十分重视这件事,他需要参谋,而能够担任其这个角色的人物,李光地不够火候,唯有明珠。

果然,明珠接到窝窝头后,除了感恩康熙外,直接道出了“有内奸”的精准判断。而此时的李光地,显然还只是一个愣头青。

其实这也不全怪李光地,因为李光地没有势力,只不过是一个光杆儿的打工仔,而明珠和索额图,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李光地哪有能力洞察这其中的缘由呢。

只有明珠可以洞察这一切,这就是康熙带着明珠同行最重要的原因。

而对于明珠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次戴罪立功的绝好机会。正是因为明珠具备洞察索额图阴谋的能力,所以他才要抓住这次机会,直接指出“有内奸”这个判断,他知道李光地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康熙皇帝。

这个消息可能证实了康熙的想法,所以他才加紧戒备,最终,将杨起隆这个预谋几十年杀害康熙的家伙干掉。杨起隆之死,直接宣告索额图穷途末路,虽然剧情没有展现康熙皇帝对于明珠这个判断的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与关在囚笼里的明珠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索额图。

同时,康熙也进一步确定,能够对付索额图的,恐怕也只有明珠了,李光地预审索额图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青灯问史


《康熙王朝》中,我们知道康熙的近臣有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一直跟随着康熙,可以说是康熙得力助手,其实很多人对他们印象并不好,今天说下明珠,他十分爱财,他虽然爱财但是他对康熙非常忠诚,可以说一切以康熙为准,这点就比索额图不知道好多少,当李光地给他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就直接说出了有内奸,可以看出明珠洞察力之强并对康熙的绝对忠诚。

康熙虽然处理了明珠,但是他认为明珠对他还是很重要的,每次康熙在外打仗明珠总是把粮草准备的非常充足,因此,康熙这次征讨噶尔丹就带上明珠,希望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就是他想保护明珠害怕索额图会加害明珠。

康熙深知索额图的不臣之心,但是碍于他是国丈并且是胤礽的外公,并在康熙的一系列重大行动中都有卓越功勋,因此,在处理索额图的事情必须要小心,明珠是对付索额图的关键人物,当李光地对索额图动手时候他开始并没同意,但是最后他还是先对明珠下手,而这次带上他是想利用他的洞察力以免自己征讨噶尔丹时候遇到困局时候可以用上他。

果真,在粮草给烧,军中缺粮,并且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李光地的一个窝窝头,要明珠知道了康熙不打算放弃他,因此他立刻表明了立场站在康熙这里,并告诉李光地有内奸的事情,因此,他太了解索额图了,并且敏锐的判断到粮草给烧并不是偶然,而是索额图可能准备动手了。

明珠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李光地可以帮助他传递这个消息,因此他说服了李光地,李光地也按照明珠的意见饶开京城,直接将粮草运抵前线,从而避免了索额图的破坏,保证了康熙征讨噶尔丹的最终胜利。

康熙击败噶尔丹,导致索额图的种种阴谋慢慢显现出来,他希望康熙打败,这个时候孝庄并重,自己在京城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自己,在这个时候他如果推胤礽上位是很简单的。



因此,索额图等这一天太久了,最开始时候收养杨起隆女儿丹丹,在到后来利用杨起隆刺杀康熙,并要红玉引诱太子成功后,怀了太子胤礽的骨肉,这个事情要杨启隆为了他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他知道胤礽一旦成为皇帝自己就是国丈,自己虽然一直想夺取大清江山,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后来可以夺取大清江山,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要努力。

但是,无奈结局并没有和他料想的那样,康熙击败噶尔丹,康熙回来后很快清算索额图,最早时候康熙派出李光地,审不动索额图,在派明珠后成功审动索额图。


莫地方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这句话在《康熙王朝》中的明珠与索额图身上,可以说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印证。

康熙皇帝第二次率领大军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誓要将噶尔丹彻底消灭。然而,就在战局最为紧张的时刻,清军这面却发生了粮仓被劫的事情,瞬间让康熙皇帝陷入了窘境。

如果就此撤军,康熙出兵征战的目的不仅不能达成,此前为了此次亲征而做的所有努力以及朝廷上下的全部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无疑是对国力的巨大损耗,甚至还有被噶尔丹一路追着打,就此丧失战局的主动权;如果硬着头皮打下去,能够速战速决尚且罢了,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而粮草又无法接济供应,那么大军也会面临军心不稳的状况,将更加能以赢得这场战争。

就在此时,明珠仅仅凭借着李光地递给他的一个窝窝头,瞬间明白此事与索额图难脱干系,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解决方案,为康熙皇帝能够解决眼下的粮草危机进而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这其中,除了明珠历经几十年宦海沉浮所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外,他对于索额图的深刻认识与透彻的了解掌握,成为他能够取得这场与索额图“隔空博弈”胜利的基础与前提。


对权力的过渡渴望,让索额图选择铤而走险。

如果真的按照常理来说,索额图此次勾结外敌、坑害康熙的举动真的是大可不必的。

一方面,他的女儿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历史上,赫舍里氏皇后是索额图的兄长噶布喇的女儿,即索额图的堂侄女),索额图也因此贵为国丈,再加上他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初年的“首辅大臣”索尼,这都使得其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地位。

另一方面,索额图长期位居阁臣之列,甚至说是处于百官之首的位置,门生、党羽众多,有着属于自己的党派势力,其影响力与控制力也是十分强大的。

而即便是在赫舍里氏皇后去世后,康熙皇帝还是念及他与赫舍里氏的感情以及整个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勋,将其与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的嫡子胤礽立为了皇太子,这也不仅继续让索额图与康熙皇帝之间有着莫大的亲情牵绊,更重要的是,在康熙去世后如果真的是胤礽登基,那么整个赫舍里氏家族依然可以保有在朝堂上的权势和地位。

所以,索额图唯一需要做的,仅仅是保持现状,耐心等待而已。

然而,索额图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或者说,他对于自己的处境并不放心。

早在“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就收养了自称为“朱三太子”的杨起隆的女儿,并且就此开始逐步筹划,将其作为一枚“棋子”,进而对太子胤礽进行控制,将胤礽牢牢的抓在手上。

在这之后,索额图与明珠在朝堂上的竞争逐渐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他们二人都在不断的扩充党羽,相互倾轧,誓要将对方至于死地,但一时间又难分伯仲,处于了暂时性的平衡与对抗的局面。

而与此同时,康熙皇帝的身体状况是极为康健,让已经日趋年老的索额图丝毫看不到自己外孙胤礽在其有生之年能够登上皇位的希望,并且康熙皇帝也在积极的通过提拔李光地、张廷玉等人,对于现有的朝堂格局进行洗牌,从而对索额图以及明珠的势力进行分化与牵制,这也让索额图产生了新的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珠率先的倒台,尽管这是索额图非常想看到的结果,但是无疑也是给了索额图一盆凉水,让其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非常清楚,他与明珠虽是对手,却是相辅相成的,康熙皇帝利用的是他们之间的矛盾来推动政局的发展,维系朝局的平衡与稳定,但是明珠倒台之后,索额图“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是必然不能为康熙所容忍的,所以索额图被拿下问罪,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况且,此时的康熙已经“风闻言事”,得到了许多曾经被隐藏起来的“秘密”,索额图也担心他曾经与杨起隆勾结,企图谋害康熙皇帝,以及借由杨起隆之女控制太子胤礽的事情暴露。如果这些事情为康熙所知,索额图将很难以善终收场,甚至其整个家族都要面临着灭顶之灾。

于是,索额图选择了铤而走险,再度与已经是噶尔丹国师的杨起隆合作,实际上就是想要通过联合杨起隆与噶尔丹,来一手“借刀杀人”,将康熙皇帝,以及包括明珠、李光地、大阿哥胤褆等在内众人全部除掉,进而扶保胤礽提前登基,这样一来,索额图必然能够全面掌握朝局,成为整个国家实际上的控制者。


然而,令索额图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他几十年对手的明珠,直接看穿了一切。

明珠怀疑怀疑大军粮草被劫与索额图有关,其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

首先,是从完成的可能性来说,索额图有着最大的嫌疑。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行军打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仅是粮草的转运路线、转运时间、补给安排以及粮仓粮库的位置,都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同时更是会投入重兵对粮草进行保护。

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恰好的时间点上,攻破清军重兵把守的粮仓,进而给康熙接下来的所有军事行动造成困难,可见必然是有人作为内应,提供了相关的信息与情报,并且是里应外合完成了这样的行动。

而有能力知晓如此机密的信息,掌握整个朝廷关于粮草的部署,同时有能力从内部进行支援的,必然是在朝中极富权势和地位的人物,至于其他人很难有这样的本事提供如此精准而巨大的帮助。

其次,索额图行此事的“动机”可谓是非常的明显,或者说一旦事成,索额图毫无疑问将是最大的收益者。

因为粮草的不济,不仅影响的是军心,更是关乎到了整个战局的走向,这直接将康熙皇帝本人以及朝廷的大军陷入到了极为不利的境地,甚至可以说,稍有不慎,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而此时的太子胤礽,正在北京行使监国的职责,一旦康熙皇帝在战争中有所不测,胤礽将会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索额图非常想看到的。

不仅如此,前文中也说到了,此时的军中不仅有康熙皇帝,与胤礽竞争皇位的大阿哥胤褆,以及与索额图争夺权势的明珠与李光地等人也在其中,如果真的是全军覆没,那么索额图便可以就此铲除了政敌与竞争对手,其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是无人可以撼动。

所以,索额图有着最为明显,也是最为直接的“动机”。

再次,就是明珠对于索额图的了解,这是双方争斗几十年积累的结果。

在此之前,明珠和索额图一直在争权夺势,为了扳倒对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因此相互安插眼线与间谍也就此成为了常规操作。

况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双方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能力的同时,也会在尽可能的了解掌握对方的信息与动态,进而找寻到合适的打击方式方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当明珠得知粮草被劫的消息后,马上想到的索额图,这是他基于对于时局分析的同时,也是出于对索额图了解的判断。

而事情的真相,也正如明珠所料,果然是索额图所为。


除了明珠,远在北京的陈廷敬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明珠怀疑粮草被劫是索额图所为,他也将此事告诉的李光地,而李光地的第一反应却是明珠这是在陷害和报复索额图,由此可见,此时的李光地有着只是政治斗争手段上的阴狠与诡诈,但却没有像明珠这般的政治智慧。

而这一时期在远在北京的陈廷敬,也与明珠一样,发现了其中的异样与端倪。

当粮草被劫的消息传递到了北京,陈廷敬拖着病体继续办公,并且主动提出了大军粮草不经由北京直接发往漠北战场。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因为陈廷敬希望粮草能够实现快速转运,进而确保大军的稳定与战争的胜利,同时,他也是在提防着索额图。

正如明珠与索额图缠斗了几十年一样,陈廷敬与这二人的交往也有着非常长久的时间,只不过,他能够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结党,不营私,从而赢得了康熙皇帝对其的信任与器重。然而,陈廷敬只要处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能不被明珠和索额图所觊觎与忌惮,可陈廷敬依旧能够在这样的政局环境下实现明哲保身,本就说明其能力与手段完全不在于索额图与明珠之下。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索额图与明珠同样是非常的了解与熟悉,也必然知道本次粮草被劫幕后的利害关系,于是他这才做出了运粮的线路调整,与在军中的李光地相互配合,共同化解了这次粮草危局,可谓是居功至伟。

当然,从陈廷敬的身上,也充分体现了对于其政治对手了解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履行职责,完成使命,同时也是要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使得自身能够安然立于朝堂之上。


纵观整部《康熙王朝》,明珠与索额图相互争斗几十年,结果却均是以罢官问罪的结局收场。而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持续不断矛盾争斗,却又恰恰为康熙皇帝所反复利用,进而实现了其对于朝局的把控。由此可见,明珠和索额图仅仅是康熙用以实现对二人相互牵制,维系朝堂势力平衡的“工具”与“棋子”而已。

由此可见,明珠与索额图两个争斗了几十年,已然是无所谓输赢之分,也没有比出一个胜败高下,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失败者,而真正的胜利者只有康熙一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